莫让扶贫考核成“资料运动”|2018国家精准扶贫政策

年终岁末是各地扶贫工作考核验收的重要时段,一年来的扶贫工作干得怎么样、成效又如何,必须要经过考核验收。然而,一些地方在迎接扶贫考核验收时,总喜欢在考核软件资料上打主意,不少基层干部反映迎检资料一次一变,甚至出现“县级考核一套表,市级考核说不行,省级考核又变了”的尴尬局面。

扶贫资料变动频繁,让基层干部措手不及、压力倍增。很多基层扶贫干部最担心的就是上级考核要变资料、改表格,其实很多扶贫表格的内容大同小异,但是只要稍有形式不同,就会让基层干部非常棘手,甚至要从头再来。在一些地方的扶贫工作中,“资料重于工作、形式重于内容”大环境,让基层扶贫干部的很多时间精力就耽误在了编资料、造表格上面,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对扶贫软件资料进行修修补补,而不是到贫困村、贫困户家里开展实实在在的工作,甚至于把精准扶贫搞成了“资料扶贫”。

扶贫资料只是开展扶贫工作的辅助型工具,在扶贫工作的任一阶段都要把握好这一根本定位,不能把扶贫资料当成“宝贝”,而对扶贫实效置之不问。要知道扶贫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编资料、造资料,看资料、查资料,而是为了帮助贫困户、贫困村实现脱贫致富。编制整理扶贫资料、制定出台扶贫考核办法都是为了推进扶贫工作,为了让贫困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一些地方搞“资料扶贫”,让基层干部“淹没”在扶贫资料中,表面上工作扎实、资料齐备、痕迹完整,实则是本末倒置、舍本逐末的形式主义。

扶贫考核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看资料、查资料,而是要通过查看扶贫资料,督促扶贫政策落实到位、促使扶贫工作不断向前。既然查看资料是扶贫督查考核的一部分,在各地就应该规范扶贫资料的数量、格式、内容,不能五花八门、没有定式,更不能政出多门、难于统一,规范之后就要按规范执行,不能朝令夕改、变来变去,唯有如此才能制止扶贫工作的“文山会海”,抵制“资料扶贫”的形式主义,让基层扶贫干部免于陷入编造扶贫资料的“陷阱”“怪圈”之中,真正减轻他们的负担,使之腾出手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干实事。

“资料扶贫”的问题不是个例独例,而是不少地方扶贫工作的通病,名义上说是完善扶贫资料,而实际上就是资料造假,搞形式主义。“资料扶贫”于扶贫干部是负担,于贫困群众是形式,于扶贫事业是“绊脚石”“拦路虎”,没有一点实际益处。要干好扶贫工作,必须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紧抓为贫困群众谋福祉的根本目的不动摇,坚决抵制“资料扶贫”、反对以资料论英雄的督查考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