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行书技法_硬笔行书技法解析

  第四章   硬笔行书的结构法则及快写原理      行书不仅在笔画上采取了便捷的写法,而且在结构上也采用了许多独特的书写法则和技巧,从而使得书写速度大大提高,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行书的表现力和艺术性。我们知道,行书是楷书的流动和快写,如果抓住楷、行间这种亲缘关系,以楷书的结构变化为借鉴,去探讨行书结构变化的各种关系,就能很快寻找到行书结构的基本法则和快写原理。
  一、硬笔行书的结构法则
  行书结构的法则是指笔画之间、部首之间、部首与主体之间的搭配关系和组合形式。行书为了实现书写的快捷性,相对楷书来讲,一方面对笔画进行了改革,采取了便捷的写法,同时也在结构上运用了很多独有的书写手法。行书在不同人的笔下,会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历史上的书家更是如此,他们的行书更是彰显出极其鲜明的艺术个性。然而,他们无一不是遵循汉字结构的根本法则的,这些法则也是我们应该去遵循的。如果不从结构的根本问题上去寻找规律,那么,我们面对千姿百态的行书结构将会感到眼花缭乱而无所适从。从总体上看,行书的结构也大体遵循了楷书结构重心平稳、点画呼应、比例适当这些基本原则。所要强调的是,行书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前提下,书写要更加灵活和富有变化。
  (一)重心平稳
  重心平稳是行书结构法则中最根本的一条。重心,本来是物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是指物体重量的中心点所在。我们写出来的字,在人们感觉上好像是有重量的。因此,写字也要求重心平稳。重心平稳不只对楷书而言,各种书体都必须做到重心平稳。尤其是行书重心的把握,更需要有高超的技巧。
  一个人端坐或站立,会给人以安稳之感,这是重心平稳的缘故;一个行走或奔跑的人,因不失重心,所以也不会有跌倒的危险。一个字在谋求结构上的多种变化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把握住它的重心。硬笔行书要做到重心平稳,不能只求笔画的平整和均衡,还要在平稳的基础上,通过字形的变化和点画的�侧来达到结构上的变化,这里所指的平稳兼有稳和险一对相对立的因素,在安排结构时,既要考虑结构比例关系,又要使字体不失去重心,不呆板,并充满活力。如:
  上面几个字的字形或字中的某个部分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倾侧,但总体看上去,每个字都能站稳。
  值得一提的是,初学硬笔行书,首先要把字写稳,不要牵强附会,一味地追求变化,如果故作姿态而把字写得歪歪斜斜,还有什么美可言?如:
  (二)点画呼应
  在行书中,点画呼应相比楷书要明显、强烈得多,这种表现手段大多是由牵丝和附加笔画末端的钩和挑来完成的,当然也有笔断意连的写法。如:
  行书倘若缺少笔势,笔画就容易散乱,就像上面所举的几个字,如果不是用笔势把点画之间相互联系起来,字就失去了内在的精神。
  行书中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的牵丝,体现了一种呼应关系,它使整个字或通篇气血流动。但过分地滥用牵丝,不仅失去了笔断意连的含蓄,还增添了轻薄、浮滑的习气,有时还会让人难以辨认。如:
  这几个字,不恰当地运用了牵丝,不但没有很好地表现出字的呼应关系,而且变成了累赘,让人看上去眼花缭乱。
  (三)比例适当
  硬笔行书与楷书相比,笔画和部首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字的结构比例仍然大体遵循楷书结构的基本要求。由于笔画和部首的简化,再加上书写速度的加快,其结构比例的掌握要比楷书灵活得多,并没有像楷书那样严格。比如:楷书左右相等的字,行书可写成左窄一些,右稍宽一些;楷书左右同高的字,行书可将其中一部分写长一些。尽管如此,行书在书写时仍要保持一个大体的比例。如:
  下面这几个字没有很好地把握字的比例关系,且缺少内在的联系和呼应,看上去很别扭。如:
  二、硬笔行书的快写原理
  学习硬笔行书不能只停留在平稳、端正的水平上,否则,写出来的字会笔画板滞,字字雷同,看上去千篇一律,没有生命活力。因此,在注意到重心平稳、笔画呼应、比例适当的同时,必须在形态的变化上多下工夫,以增加行书的艺术魅力。形态变化常见的有:变化、伸缩夸张、省减笔画、点画替换、形连和意连、左右朝揖迎让等几种形式,现分述如下:
   (一)变化
  变化,是艺术的生命,也是对行书结体最基本的要求。相对来说,楷书中同一个字的相同笔画可以写得一样,行书则要富于变化。如果笔笔重、字字相同,就会显得单调呆板。
  1.同画异态
  (1)连横:要长短不同,轻重不同,方向各异。如“黄”字上面两横上短下长且下横左伸;“表”字上面三横不仅长短不同,而且斜度也不一样。如:
  (2)连竖:书写时高尽量要低有别,错落有致。如“临”字左竖化为点;“州”字三个纵向的笔画长短、弯度、粗细上都有不同的改变等。如:
  (3)连撇:在书写时要善于在形体和用笔上有所变化,切忌雷同。如“复”字下面的撇在长短、轻重以及撇画的走向上都有很大不同。如:
  (4)连捺:在两个捺画中,要有一个捺画改变,不能雷同,如“逢”、“途”字上部的捺改为反捺;“述”字两个捺画分别都作了不同的艺术处理,使字显得生动活泼。如:
  (5)连点:行书书写时,点的形态、大小都要灵活变化,不能“状如算子”。如“点”、“杰”、“热”的四点底的四点变为三连点;“然”、“烈”的四点底变为横,不但自身的点有了变化,而且放在作品里,还很好地调节了与相邻字的气氛。如:
  (6)连钩:一个字里重复的钩画,要在钩的长短和钩锋的粗细、角度上有所变化。有的钩画则可以省去。如“能”字右侧的上钩变为与下钩牵联,“兢”字左下钩的收敛,“创”、“钱”、“哥”、“冠”字钩的省略等都使字体充满了意趣。如:
  2.同旁异变
  (1)日字旁:书写时大小、宽窄各异。如“明”、“时”、“旺”三字左右比例、笔画多少基本相等,“日”字旁稍大一些;“暗”、“晖”、“晚”三字,右方笔画多,“日”字旁应小一些,向上提一些。如:
  (2)绞丝旁:书写时要在形体上有所变化,并注意与右部的衔接和迎让。如:
  (3)三点水:行书中的三点水写法很多,变化也较大。如“湖”、“海”、“浩”三字,三点水最后两点的自然连接,或外拓或内敛,“流”、“漂”三点之间的笔断意连等,都较好地体现了变化的多样性。如:
  (4)土字旁:书写时在用笔上应有所不同。如“地”字的土字旁形体较长,与右部形成长短对比;“坟”、“场”、“块”中里的土字旁与右部很好地搭配,且形体缩小,形成了大小对比关系。如:
  (5)木字旁:书写时其中竖画变化较多,可斜可正,可长可短,钩锋可有可无。如“柱”字竖画伸长,作为右部的依附;“林”、“村”、“械”木字旁的收敛以让右,形成了左收右放、剑拔弩张的艺术效果。如:
  (6)车字旁:书写时或宽或窄,或正或斜,或草或行,变化十分丰富。如:
  (7)足字旁:书写时上部“口”或大或小,下部“止”或行或草,自然而有新意。如:
  (8)竖心旁:书写时,两点形态各异,竖画长短、粗细因字而变悬殊,点与竖有离有合。如:
  (9)雨字头:变化较多,形体宽窄也不尽相同。如“霜”、“雯”字中雨字头的四对点可变为两点;“雷”、“雾”、“霖”中的雨字头的点则为左右连接的短曲线,雨字头上的短横多写成点。如:
  3.同形异化
  (1)上下同形:上下同形为“重”。一般要写成上小下大,上下两部分在用笔上无一笔相同。如:
  (2)左右同形:左右同形为“并”。要姿态各异,用笔多变。左右两部分有轻重、主次之分。如:
  (3)三体同形:三体同形为“堆”。各部分要大小不同,宽窄不一,上下、左右要承接和照应,成为有机的整体。如:
  4.疏密变化
  疏和密是相对的,笔画写得紧凑,字显得严谨、厚重;笔画之间疏朗,就显得开阔、舒畅。在一个字中,一部分写得紧密,一部分写得疏朗、伸展,可以相互衬托,相映成趣。如:
   “繁”、“整”、“露”三字写得比较紧密,由于处理得当,使人感觉既稳重,又无堵塞之感;“门”字的空旷,“斜”、“影”疏密相间,互相衬托,给人以自然和谐之感。
  硬笔行书,一般在遇到有撇、捺、长竖等比较张扬的笔画时,可以将中心部位处理得紧凑一些,留出足够的空间让撇、捺、竖等长画尽力伸展,有一种由中心向四周辐射的感觉。如:
  这几个字都是中间一些交错的笔画写得很紧,长画写得十分伸展,这是一种用松紧来表现疏密关系的手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