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事附形【“心”随势动,情因形生(连载.8)】

  古语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可见习字范本的选择至关重要,选择了例字丰富,艺术水平高的范本,就像寻觅到了一位优秀的老师,他将把你带向艺术的更高境界。当今硬笔书坛,田英章先生可谓是一个传统派,功力型的书法家,其硬笔楷书端庄舒朗,含蓄丰富,结构严谨,仪态大方,沉雄中多有飘洒之感,潇洒中更具清劲之姿。笔者认为,小学生以田英章先生的书法作为学习范本,必能深受其影响,进而下笔有法,涵养气韵,早立风骨,自成高格。
  心字难写,带有心字底的字更是难写,因为心字底中的点画不易安排,卧钩不易控制,心字底的整体造型也不规则,这都给心字底与其上方部件的组合带来了难度。然而,田英章先生凭着对心字底的形、势、情、理恰到好处的把握,其所书带有心字底的字却依然是那么和谐生动,气定神闲(图1)。因此,巧妙引导学生体悟心字底字中的形、势、情、理便成了有效教学的关键。
  
  一、随形就势,写好心字底
  
  1.意象启引,写好心字底的笔画
  心字底一共有四个笔画,分别为左点、挑点、右点和卧钩。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铺垫性练习并写好这四个笔画是写好心字底的基本要求。
  心字底中的卧钩难于把握,难就难在对其书写弧度的把握。教学中,我出示了一弯新月的图片(图2),并和学生一起欣赏这大自然的美好意象。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渐渐建立起了新月与卧钩之间的联系,即两者都可视为整圆的部分截取,亦都有着流美劲畅的弧度。再据“卧钩”之名,我又引导学生想象人之仰卧之状(图3)。想象中,学生明白了卧钩起笔部分正如人的头部,要抬起一定的高度;中段以后就像人的躯干和下肢,宜平不宜斜。这样,学生慢慢摸着了书写的窍门,卧钩的书写便化难为易了。
  心字底中三个点画的书写本身并不难,需要引导学生注意的是三个点画之间,重点是挑点和右点之间的关系的处理。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观察这些点画,并根据这些点画的形态,想象它们的写法。学生不难发现,左点和右点都是由轻到重,只是角度不同。挑点则是由轻到重后,再顺势向右上挑出,而微妙之处正在于这看似不经意的一挑。我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挑点之挑去往何处呢?学生发现,挑点的出锋正好指向了右点的起笔。这并非书家的无意为之,恰恰相反,这正是书家匠心独运之处:这样安排,既加强了笔画之间的联系,又顺应了人的生理特点,使得书写更加流畅自然,这也是书法中一直强调的笔断意连。如此教学,心字底中的点画书写便生动起来。
  2.形势考量,写好心字底的形态
  由汉字“心”变成心字底,其形态也发生了不少的变化,因为,汉字“心”是独立存在的,平衡稳重是其形态的基本要求,而心字底则不然,它要与上面的部件和谐组合,那么对自身作出一些调整,以适应整体的需要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教学中,我将汉字“心”和心字底一同出示(图4),并引导学生观察两者之间的不同。两相对比之中,学生发现,心字底的中点降低了,使得三点形成了一条斜线,恰如一行飞上蓝天的大雁(图5),显得动感十足;当然,这样压扁自己,也是为了避让上面的部件,以更从容地拉近上下部件之间的距离,如此安排可谓一举两得。
  为了便于学生记忆理解,我将以上要领编成了口诀:
  卧钩像新月,三点成斜线。
  笔断意相连,形态扁而安。
  学生想象画面,吟诵口诀,理解更为深刻,记忆更为牢固,对祖国汉字形象之美的感受也更加深切。
  
  二、情理相生,写好带有心字底的汉字
  
  仅写好心字底还远远不够,领会心字底与上方部件的和谐组合的规律才是关键,因为局部都是为整体服务的。
  1.借助图形游戏,体悟谐和适调之理
  为了上下部件的和谐组合,带有心字底的字的上下部件其实都对自身作出了微妙的调整,其间玄机虽不易轻察,但道理却是显而易见的。教学中,我以图形游戏作为铺垫,引导学生体悟理解,效果良好。
  我出示了第一组四边形的图形(图6),问题是:调整上四边形下面一条边的角度,让下四边形向上靠一靠;调整后的两个四边形结合在一起给你带来了什么感觉?学生回答,把上四边形下面一条边的右端抬高,下四边形就可以向上靠一靠(图7);这样两个四边形显得更加紧凑、和谐。
  接着图7,游戏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水平移动下四边形,让它再向上靠一靠;现在两个四边形结合在一起又给你带来了什么感觉?学生回答,下四边形水平向右移动,即可再向上靠一靠(图8);这样两个四边形显得更加紧凑了。
  在此基础上,我出示例字“思”和“志”。学生受图形游戏的影响,很快发现,这两个字都由上下两个部件组成,这两个部件就像图形游戏中的两个四边形(图9)。那么与图形游戏同理,学生进而就能发现心字底与上方部件的组合要领:心字底上面部件的下边缘线左低右高,心字底要稍稍右移,这样就可以让上下部件组合得更加紧凑和谐。如此教学,学生不但会明白该如何写,更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写,书写水平与字理探究的能力得到了同步提升。
  2.引导人情联想,体悟藕断丝连之情
  完成以上教学环节后,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心字底稍右移是写好心字底字的一个要领,但按照常理,心字底右移了,就会有“跑偏”的感觉,而以上例字的上下部件仍然能够融为一体,并无什么别扭之嫌,这是为什么呢?同时,我又用多媒体演示了卧钩出锋指向字的中心点的过程,以降低学生思考的难度(图10)。学生发现,心字底的卧钩的钩尖总是指向字的中心点。我进一步引导,为什么钩尖指着中心点,它们就能融为一体了呢?
  有的学生说,钩尖指着中心点,心字底和整个字的联系就加强了,它们就形成了一个整体;有的学生想象说,心字底的卧钩出锋指着字的中心点,就好像这颗心一直牵挂着它的家,所以觉得它和上面的部件还是一家人;还有的学生说,这心字底多像一个身在异国的华侨啊,尽管人在他乡,但只要他胸怀祖国,他就永远是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图11)。
  在这样的联想中,心字底与整个字有了一份藕虽断,丝还连的绵绵情义,字理的探究也因之多了一分人情的温暖,添了些许心灵的滋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沿河镇东夏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