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经典楷书之《杏花碑》|苏轼杏花碑

  庚寅之秋的一个清晨,想起导师在《碑帖学》课堂上讲述的夏县《杏花碑》,乃苏轼的经典楷书之作,故萌生了对此作一研究的想法,随即踏上探访《杏花碑》的路途。   夏县,传说是大禹儿子启建立的夏朝都城,拥有“华夏第一城”的殊荣。在山西省运城市水头镇通往县城方向约2公里处小晁村南,坐落着一处规模宏大的陵园,这就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和史学家司马光的祖茔所在。园内树木蔚然,古冢耸立,石刻遍布,气象肃穆雄浑。然而,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还是那镶嵌于壁间的极不寻常的《杏花碑》。
  关于《杏花碑》,曾有一段动人之传说。《杏花碑》,即《司马温公墓神道碑》。为什么此碑又被叫做“杏花碑”?约在1 088年,也就是司马光逝世后的第二年,为彰显其功德,宋哲宗皇帝亲临葬礼,追封他为温国公,亲自题写了“忠清粹德之碑”六字碑额,钦令大学士苏轼撰文并书丹碑文,玉册官臣王蟠奉旨摹刻,随后又建造了这座墓地。然而,政治的风云变幻让九泉之下的司马光难逃厄运。他死后不久,由于政敌进谗构陷,哲宗皇帝听信其言,命令将他所定、所题,苏轼撰文并书丹的神道碑碎为四段,追回封赠,其碑文尽被砸毁深埋,唯御额和龟趺幸存。而后其墓地也变为一片废墟。直到金皇统二年,新任县令王庭直拜谒公祠,见院内废墟处长一杏树,高丈余,树冠如伞,枝繁叶茂,有杏花盛开之异象,实为奇观。故命人掘挖,得断碑4段于泥土中。随后他请石匠整理断碑重刻碑文,连同额、跋共6石立之,因重立的碑得于杏树下,遂起名为“杏花碑”。从此,此碑又重见天日。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其作品历来被尊为“有宋第一”。其楷书,尤以棉中裹铁的特点、丰腴跌宕的神姿和天真烂漫的意趣被称为“苏体”。他的书法,早年学二王,中年以后学颜真卿、杨凝式,晚年又学李北海,又广泛涉猎晋唐其他书家,形成深厚朴茂的风格,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
  《杏花碑》,乃苏轼51岁所作之楷书,碑文两千余字之多。雕刻技术娴熟,其碑文书法被历代书法家奉为“神品”。细观其碑文,用笔圆润肥厚、自由奔放,结体扁平、真率自然,为其中年时期的成熟作品。气韵,可以说是他的书法最大特点。明董其昌更盛赞它“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苏轼是宋代尚意书风的领军者,他提出“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师其意而不师其形。故其楷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点画造型均不死守楷书法则,往往“率意而成”,楷中有行。然而,通观《杏花碑》全文却发现:其字体短长肥瘦有度,结构严谨,端庄规整,颇有别于苏轼平日书风。比如相比其著名楷书《罗池庙诗碑》,《杏花碑》中字体更显稳重、细心。究其原因,或乃《杏花碑》为皇帝亲自下令书丹,为彰显功德之碑,故苏轼书写此碑极为认真与重视。观其整体,碑中又能体现出颜真卿书法中所表现的雄健豪迈之气,颜体中丰腴雄媚的笔画、端庄厚重的结字、大气充盈的章法,苏轼都能用心采撷。但他又能博采众家之长而自出新意。这也是《杏花碑》的珍贵之处。此碑楷书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苏轼反对对前贤法书的死板临习,而主张功夫在字外,主张体悟前贤书法内在的精神,并加以继承发扬。他曾经说:“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貌妍若有颦,璧美何妨椭。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从这几句话中可以看出苏轼崇尚书法的自然、不造作、不拘束。故《杏花碑》整篇看似平实、朴素,但却有一股汪洋浩荡之气息,就像他渊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不可测。碑中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给人以“大海风涛之气”的艺术美感,亦体现出其气势�倾而神气横溢的大家风度。他又提出“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即书法要无意于完美才是真正的完美。黄庭坚在其《山谷题跋》中作了颇有见地的分析:“东坡少时规摹徐会稽,笔圆而姿媚有余。中年喜临写颜尚书真行,造次为之,便欲穷本。晚乃喜李北海书,其豪劲多似之。”故从苏轼的书法渊源中可以看出,这些前代的书法大家都对苏轼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影响颇深,由此也形成了苏轼楷书深厚朴茂的风格。
  苏轼的书法早年师法颜真卿,对《东方朔画赞碑》和《争座位帖》下过苦功,所以楷书受颜真卿影响颇大。从《杏花碑》中,可以看出其继承了唐代楷书森严的法度和厚重雄浑的点画风格,碑中自由奔放和潇洒流畅的书风又有《争座位帖》的精神流露。和颜书相比,此碑字形稍扁,更显肥厚,风格圆熟,其间距也稍宽。其碑中捺画略长又有魏碑之风格,方正且刚劲有力。另外,《杏花碑》是苏轼贬谪黄州后重返朝廷时期的作品,此时其书法已转变为尚意书风,楷书和行书都开始进入流畅自如的新境界。苏轼在黄州时期写的行书代表作《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的影响更是颇为深远,被后人尊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寒食帖》将书法艺术手段运用得炉火纯青、恰到好处,凝重与流动、豪放与平和有机地融为一体。在贬谪黄州时期,生活的重压使苏轼去参禅,他面对赤壁的江山,叹息江山依旧,豪杰安在,人生如寄,心境豁然开朗,使其书风大为改变。《杏花碑》写在苏轼从黄州归来之后,碑中可以看出苏轼书写时的稳健自如,碑文用笔雄健,结字精美,章法自然,丰腴跌宕又有天真古雅之趣,表现出他睥睨一切的气概和“人书俱老”的境界。实为宋代书法家苏轼的经典楷书之作。
  以此观之,《杏花碑》当为苏轼楷书作品中的佼佼者,不逊于其著名的楷书四大名碑《罗池庙诗碑》、《表忠观碑》、《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李苦禅大师跋以评之“苏楷书当以此帖为第一”。可见《杏花碑》的价值不凡,实不应该被冷落。它不仅是世人研究学习苏字书法艺术的宝贵资料,更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