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传统,传承经典】传承优良传统,注重个人作风

  回首习书历程,已十年矣。我初学汉隶、唐楷,研习行草,读研后,得导师指点专攻小楷,初学“钟、王”一路,尤喜王羲之《乐毅论》,点画精到、意态备至,气韵雅致、毫无媚态。古人云:“善书者真书最难,而真楷以小楷为难。”作为书法园里的一朵奇葩,它平正、雅致,极具浓厚的书卷气,吾好其久矣。我认为于书者而言,研习小楷,至关重要,非他体所能涵盖。每于室清人静,轻研旧墨,择古今诗词,取七紫三羊,凝神静虑,提笔书之,一气呵成,自觉心怡。尝有好书者问,练小字难还是练大字难,我无以为对。我认为各有其技,大字非小字放大而观其势,小字非大字缩小而观其精。小楷虽小,但不宜以小论小,要讲“小中见大”,求其布白匀称,笔画精到,自细微处见神采,从精严处观雅美。
  一幅成功的小楷作品是建立在对小楷书法的深刻认识和刻苦实践的基础之上的。而今学书者为迎合国展,追求视觉冲击力,偏重于书写内容的选择、作品形式的制作、字形的�侧变化,殊不知,书法之关键在于用笔,小楷亦如此。面对心浮气躁的当今书家,小楷书法艺术何去何从,我们又如何继承、如何创新,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将本人的一些临池心得叙述如下。
  一、重其器,师其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楷字形小巧,用笔精细,这就要求书写工具要讲究。我喜用软笔写硬纸,在毛笔上我选用小号短锋兼毫,利于梳理,存墨饱满时用笔较疾,沉劲爽利,润中有枯;毫中墨少时用笔较缓,枯中有润,墨色灵活。在墨上我选油烟墨,并在砚上推磨,去其墨粒,墨的浓淡以浓而不滞笔毫为度,磨墨不宜太多,用多少研多少,最好不要用宿墨。在纸张上我选择较熟或者半生熟的宣纸,小楷字小,如果选择生宣字容易渗开成坨,字迹模糊。
  临习小楷要取法乎上,在所选临本上我取魏晋之精品,这些书家将小楷艺术推向极致,此后,小楷书法虽延续千余年,但后世名家皆无出其右者。我书小楷之初,先习《乐毅论》,取其率直典雅,端严婉丽;后选赵孟兆页《道德经》,精劲温雅,流丽飞动,因墨迹比碑帖便于洞察其用笔,墨迹笔迹清晰,枯润分明,余反复临习,循序渐进,悟其神采,丰富自己。
  临习小楷时切不可见异思迁,博览各家,要专攻一家,汲取长处,究其变化,以求神似。读帖要细,细才能临像,临帖先观字之用笔,次观结体布白、行间疏密,务使下笔之际,一点一画无不默识于心,无不自法帖中来。在临习阶段,力求形似,由形及法,因法循理,最后达到神似。
  二、重用笔,求精严
  吾观大字作品多远观其气势,观小字作品多近看其点画,并认为大字要如小字,运笔精准,细腻有神,小字要如大字,间架疏宕,宽绰有余。因此,用笔和结构对小字而言尤为重要。字因点而立,加之体形的变化又主要是通过点画、偏旁部首在位置上的挪动和角度上的变化而产生,所以初学小楷者研究其结构,必以其用笔为基础,积其点画,将其组合成一个上下相望、左右舒展、开阔松动、气脉相通的统一体,这就要求我们在用笔时须起止有法,笔笔精严,以达到清腴圆润,气韵生动。
  小楷字虽小巧但笔意精到,宜坐作,力集于指腕之间。执笔时要灵活,指实掌虚,腕平掌竖。执笔浅则掌虚,掌虚则易于使转。转折处干净明利,转用提锋暗转,圆润有力,凡事当慎终于始,收笔处尤不可苟且,故作小楷时笔笔要有活趣,字字须求生动,点画之间,顾盼有情,起承转合,一气贯注,自然得势。
  章法上也要注意,它是研究字与字、行与行及通幅之间的布局方法,在书法艺术中占重要地位,可令观者先入为主,产生第一视觉效果,关系到作品的成败得失。传统小楷章法有三种布局形式:一是纵有行,横有列;二是纵有行,横无列;三是横无列,纵无行。这三种章法布局有个共性是行行字字大小均匀工整,而于工整中求疏朗自然,这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为了把握创作的成功率,画格是一种方法,用竖格或者方格来体现小楷的统一性。格子宜方,使其字距、行距齐整匀称,布局通篇自然疏朗,但因每个字皆束缚于大小相同的框架之中,容易约束人的创作灵性。书写时力求每个字字形富有自然的姿态,则平正通达之中有�侧变化之妙。
  三、需心静,贵有我
  如何才能写好小楷?为何书写时会常常感到愈写愈不如意,停滞不前?此时,我们就需要静心凝神,不激不厉,切不可稍遇挫折,便暗生退念,切记当其停滞不前时,正是其突飞猛进之日,能熬过此关,则书艺更近一步。我认为渡过难关的最佳方法就是多读书,养心静,提高手功和眼功。王羲之云:“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可见,作字之前,要心静气和,运腕自如,于不经意处发于毫端,达到心手合一,无意于佳而佳,使作品少些浮躁,多些静雅、清逸。
  同时在创作中还要意在笔先,预想书写内容、字数多少、纸张大小、字体格式以及如何布局落款等,这都需要从大体上做个统筹安排,以做到胸有成竹,然后排除他虑,从容落笔,因时适变,随机生发,一纸成书。
  最后,古往今来,流派纷呈,历代书家不曾停止对小楷书艺的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成就,那么,在当今书坛比较浮躁的大环境中,小楷该何去何从,是否只写得平整,不同于古人就是创新呢?否!工整只是一幅作品整体美的一个侧面,如果过于强调端庄工整,用笔毫无变化,那么,作品就失去了书法的艺术魅力。前文所引王羲之还提到作字不可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否则此不是书。南朝王僧虔就曾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可见,一幅书作,在强调用笔结字精研的同时亦不可忽略其品格的高下,这就要求我们注重神采,以达到形质、神采而兼得。我也认为小楷作品只重字形,忽视神采,纵然偶有“创新”作品获奖,但终归对自己的书学路子无大益处,切不可盲目踵从,丢失根本。因此,在创作中只有师从经典,取法上古,直追魏晋,撷其精华,参入己意,才能在创作中少走弯路,推陈出新。同时还要注重完整性,一气呵成,因写小楷需要深厚的功力及大量的体力,这就需要我们在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中贵于坚持,多写多体会,细心观察点画特点及揣摩其细节,在全面吸收传统文化素养中开拓胸襟,致虚守静,甘于淡泊,气脉贯通,不墨守成规,不狭于时俗。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