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硬道理!当“高速”撞上旧体制】发展才是硬道理下一句

  很多人把“7・23”重大事故归结为中国高铁尚处于磨合期,加上雷电袭击所致。其实仔细想来,即便不是高铁动车组,此类事故也可能会由于人为疏忽在某个时刻爆发。技术从来不是致命的因素,人往往是自己打败自己。记得在南斯拉夫战场,美国最先进的隐形飞机也会被最老套的雷达发现并击落。因为,盲目的自大和管理上的小纰漏都会变为最为致命的盲区。
  从目前各方报道看,这次火车追尾事故和当年胶济铁路相撞事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当时济南铁路局管理混乱,胶济线工期紧张,济南铁路局以文代令,调度令传达混乱,并且在之前一年这条线路连续发生事故却未引起重视。确如“海恩法则”所昭示,“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头”――劫难背后,正是这种“必然中的一次偶然”。
  而胶济线惨案最后的调查报告显示,一是火车提速常常采取在既有线路上一边施工一边改造的方式,牺牲了安全系数;二是在铁路局为运行单位的管理体制下,相互衔接配合不顺畅,列车机务沟通出现问题,限速令无法有效传达。从近两年铁路事故看,特别是此次温州劫难,这些体制性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一辆时速300公里的高速列车上,如果使用计划经济时代生锈的“制动阀”,难保不出现脱轨事故。当然这和原铁道部长刘志军的策略有关。2003年中国铁路改革早已确立了“网运分离”的方向。但是,追求“跨越式发展”的刘志军之后提出牺牲三代铁路人建设高铁,改革路线图因而束之高阁。更深一步说,高铁代表先进生产力前进的方向,规划建设更该率先成为公共决策的典范。但是饱受各界诟病的是,一方面是高铁发展从战略制定到项目规划运作,决策权由极少数人掌握,缺乏监控与制衡;另一方面是国家整体铁路发展战略由铁路部门“一言堂”。只顾发展、不要改革,计划体制的霸道和惰性显露无疑。
  正如此前《人民日报》的评论,无论是对故障原因的讳莫如深,还是对列车应急服务的准备不足,抑或是对事后赔偿的断然拒绝,都带有强烈的计划经济色彩,是长期缺乏市场竞争下“铁老大”养成的痼疾。然而,“铁老大”必须意识到,高铁来了,自己所处的市场地位变了!我想,即使中国高铁技术已然世界第一,但是没有一套先进的管理体制作为“软件”相匹配,这么个泥足巨人也经不得风雨。更让人担忧的是,封闭运行的权力逻辑如果压倒科学的精神,无数人倾注心血的万亿高铁或将成为替罪羊,而生命的代价又由谁来承担?
  万川终将入海,日前多地铁路系统的公检法并入地方,“独立王国”的体制改革悄然重启。从发展到改革,这一转轨不会很顺畅,但狂飙的高铁已然上路,留给铁老大的时间已经不多。“7・23”应该是一个分界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