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简 简字印的多变

  我们将印文仅有一二字,且笔画较少的印章称为简字印。简字印的印文简约,施篆布印时,可用的文字线条也有限,难度自然加大。不过,汉人因简施宜,字简印不简,依然变化多端。   “日利”(图1)印。此印充分利用汉印文字的笔画弹性,巧妙多变。“利”字的“禾字旁”头上屈曲盘旋,尽展其附加动作。右部“立刀旁”头上的略其鸟首形状,更丰富了线条的表现形态。“日”中的短横作竖势盘叠,既呼应“利”上曲笔,又增加竖势力量,与“利”之竖齐心合力,竖势逼人。笔画形态丰富,整印气势雄壮,简字印依然欣欣向荣。
  “日光”(图2)印。作者把正方形印面当菱形用,四个角里安放四个带有乳钉的三角形,印文占地随之紧缩,印文紧凑,笔画雄壮,印面因此而厚重起来。尤其“光”上部左右两竖化作憨态可掬的两个重点,更加古拙。印面添了几何纹样,印文因此更加雄壮。印文简,印面繁茂。
  “王乙”(图3)印。此印不像前二印在印面内容上动脑筋,它采用多种表现手法来丰富印面。首先,最显眼的是朱白相间。“王乙”二字都简,用满白或细朱,其印面都难免会凋疏荒寒。此处采用朱白相间。通常见到的朱白相间印,都是用留朱或留白的分量相当来营造浑融无间的匀和气氛,而此印的朱白虚实对比明显,倒营造出一种自然得体的别样效果。“乙”的白更壮,“王”的红更鲜。其次,作者还运用多重对比丰富印面。“王”字三横均残出印面,甚至末横下边也残了。而“乙”处在白宫中,在闭合安全的空间里。“王”四画皆直,“乙”仅头部直笔后仰,以迎“王”意,下部曲尽其态,优美的曲线如轻盈潇洒的舞姿,与“王”顾盼生情,又曲直对比鲜明。“乙”为朱,“王”为白。“乙”柔情似水,安守内宫,“王”笔画粗壮,孔武有力,且多画冲出印外,有开放的胸怀,有顶天立地的气概,有王者风范。统观印面,一朱一白,一开一合,一残一全,一刚一柔,一直一曲,一阴一阳,变化多端。印文简单明了,因为多重的变化手法,印面便丰满充实起来了。
  “白方”(图4)印。此印是一方玉印。“白方”二字在缪篆中有多种写法,按常理,变化头部“发型”即可丰富印面,增添情趣。此印不走寻常路。上面“长发剪短”,仅露一小丁点儿,保证篆法正确。“白”字竖画长伸,“方”之斜曲笔画也拉直伸长,二字并列,竖势突出。笔画细挺,果敢峻折,显示出汉切玉印的那份古拙简净。印文简单,但有一身傲骨之气。
  “干牙”(图5)印。此印中的“干”字结构完全处在开放状态,“牙”虽有上下两个半包围框互相拥抱,但不是很整肃,且“干”、“牙”二字间距较远,印面重心偏居左上,印文细劲,印面留红大,因此,给人的第一印象,确实有荒疏的担忧。然细细品味,才慢慢感觉到,我们的担忧正是其简远所在。其形简,其意深,就像八大山人的画一样,其中的努力如羚羊挂角,不着痕迹。第一,错落生姿。“牙”上框小而窄,下框大而宽,且下框的上横左伸,顶在上框偏上的位置,整个字因此而略略左倾,自身四横把左印面分成宽窄不等的五个横块。再看“干”,上横化作“丫”形,左枝指向“牙”上二横间,下横对着“牙”下二横间的空地,左右横画自然错落,增添情致。同时,“干”上的“丫”形曲笔与其他直笔对比鲜明。第二,形散神聚。印文二字结构开放,看似漫不经心,然而正是因为这种漫不经心的无迹之中,印文二字均略左上倾,由左上角的磁性焦点吸引着。第三,意境简远。印文简约,但错落生姿,印文字结构开放,但神凝气旺。印面上,浓浓的红地,细细的线条,以少许少许,胜许多多,有中国画的写意精神,看似散漫,实则如清水出芙蓉,有天然的高洁,意境宽阔而深远。
  由简的方面来看,汉人会因简就宜。图1使用汉印常用的线条弹性使印面繁茂起来,手法简便。图2更多些民俗的几何边饰,装饰重大,但手法简单朴素。图3运用的手法多种多样,但印文依然保持简明。图4不求旁饰曲笔,线条劲折爽利,古拙倔强,有简古意。图5线条简约,意态深远,简远有逸气。五印同简,却呈五格,正可见汉人因简施宜的灵活多变。
  我们再反过来看。这组印文简,印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来丰富印面。图1调动线条的弹性,图2加几何边饰,图3调动多重丰富印面的手法。前三印意在增强印面表现的内容,使印面繁茂而不凋疏。图4强调方折,突出竖势,骨子里有股自强不息的精神。图5似天成之作,连图5那样追求竖势方折的痕迹都不曾见,它在遥冥之中有大写意的精神。这只有大气魄的大手笔才能完成,堪称大家风范。图4和图5更着重内在精神的强盛。表面的繁茂也好,内在的强盛也罢,七十二般变化,都是为了简字印能繁荣富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