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内容分析】“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近代以来,面对日益深刻的民族危机,实现民族振兴和中华崛起是近代中国人的迫切愿望。辛亥革命是在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统治危机不断加深、中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背景下爆发的。这场伟大的革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中国历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前中国的社会状况,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2)知道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2.过程与方法:(1)搜集辛亥革命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材料,使学生对辛亥革命前的中国社会有全方位了解,认识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2)结合材料,分析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状况,从多角度思考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和影响。(3)通过辩论,较全面地认识辛亥革命的功绩与教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民主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辛亥革命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大势,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步。【重点难点】1.辛亥革命是在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不断激化的背景下爆发,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全面把握辛亥革命前中国的社会状况,理解辛亥革命顺应了民主潮流,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2.正确理解《临时约法》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本课教学的又一重点问题。【教学方法】在本课教学中将采用学案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导学案这一有效工具,为学生预设材料和问题,指导学生在课前充分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并训练其“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在课上,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后,通过完成质疑卡让学生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及时查漏补缺。【教学手段】智图互动电子蓝光板【教学时间】1课时【导课环节】师:首先让我们来一起聆听伟人的声音。(播放孙中山演讲音频)世界历史步入近代以来,英美法等西方国家在经济上实现了工业化,在政治上都先后建立起代议制民主,以民主代替专制,以法制代替人治,这是世界历史不可抗拒的潮流。而20世纪初的中国,依然处在清王朝的统治之下,外有列强侵略,内有专制压迫。要使国民苏醒,国家摆脱亡国灭种的命运并富强起来,中国必须在制度上进行根本的改变。为此,孙中山先生领导了一场伟大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新课教授】革命的酝酿师:辛亥革命的发生绝非偶然,革命的酝酿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我们应该从革命前的中国社会状态中,寻找它爆发的原因。请同学们浏览以下资料,结合课本,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包括革命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偶然性)。材料1: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发布“罪己诏”,诏中对列强的“宽大”处理表示感激,并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幅漫画《时局图》最早发表于1898年,其旁题词曰:“沉沉酣睡我中华,那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材料2: 1901年,清廷开始最后十年的改革。

 (“新政”和“预备立宪”能否挽救中国?)“新政”的主要内容有:训练新兵、奖励实业、废除科举,兴办新学、派留学生出国、改革官制等。但在实行过程中,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加重对人民的剥削,更促使人民群众不断起来放抗。从1905年起,清政府开始所谓“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大纲共23条,其中维护君上大权的就有14条,其余9条规定广大人民有当兵、纳税、服从清政府统治等义务,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权利。1911年,清政府成立责任内阁,在13个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预备立宪”骗局彻底暴露。材料3: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即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2家,投资总额合计470万元,每年新增投资额平均约20万元。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二(人民版)材料4:材料5:主要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简表成立时间名称主要成员领导人1894年兴中会华侨和会党孙中山1904年华兴会留学生和学界黄兴、宋教仁1904年光复会留学生和学界蔡元培1905年同盟会中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孙中山、黄兴1906年日知会学界和新军刘静庵材料6:同盟会领导武装起义简表1906年,同盟会发动萍浏醴起义。1907年,同盟会先后发动了黄冈起义、七女湖起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等。1908年,同盟会策划了钦州起义、河口起义等。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典型例题例题1.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B)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例题2.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B) 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师: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民族危机和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用革命的方式挽救中国,已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革命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中国人的支持。与此同时,革命还具备了经济和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军事上的准备,再加上保路运动的有利时机,一场伟大的革命即将爆发。二、革命的进程师:革命烽火自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燃起,其后的发展进程是怎样的呢?下面,请大家浏览教材并完成革命大事记。辛亥革命大事记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______为都督。

  11月,清政府委任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立。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8日,临时参议院通过_______________。3月10日,______接替孙中山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师: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中国历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以及南京临时政府所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看约法的具体内容。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第三章:“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四章:“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1)《临时约法》第一章的主权归属有何特点? 主权在民(2)第二章体现了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哪些观念? 平等、自由(3)第三、四、五章体现了什么思想、原则?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4)据以上材料分析《临时约法》的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大历史意义是什么?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典型例题例题3.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D) 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 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例题4.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体现的民主精神包括(A)①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②《临时约法》规定实行总统制③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国民全体,反对帝国主义侵略④《临时约法》规定在政体运作方面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A. ①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革命的成败师:关于辛亥革命的成败问题,历来有着多种看法。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只是赶跑了皇帝,换上了“民国”的一块招牌。也有人认为我们过去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过低。那么,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现在请同学们围绕“辛亥革命的成败”这一话题进行辩论。正方辩题是“辛亥革命是一场成功的革命”。反方辩题是“辛亥革命是一场失败的革命”。大家在辩论时要注意做到论从史出,能够从课本或是学案所给的材料中找出依据来证明你的观点。材料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2: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三材料3: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750马力,约增加1倍。——严中平《中国近代史资料》材料4: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材料5: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自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礼帽……——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四材料6: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洲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为至。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

 ——《临时大总统告各友邦书》1912年1月材料7: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 语以代议制度之善, 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 则皆瞠目而不解, 叩其故, 则曰: 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1913 年2月23日《独立周报》第7期材料8: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出了一份考卷,应考者300多人,有一道题要求考生列举崇拜的人物,统计结果是:崇拜孔子157人,孟子61人,孙文17人,颜渊11人,诸葛亮8人,岳飞7人,王守仁、黎元洪各6人,大禹、华盛顿、程德全(江苏省都督)各3人,康有为、袁世凯各2人……——刘志琴主编《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师:俗话说,真理越辩越明。正反双方的表现都非常精彩。通过刚才的争论、交锋,我相信同学们对辛亥革命的成败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里我想讲一下,如何评价一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败。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资产阶级革命?所谓资产阶级革命,就是资产阶级以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统治为目的的革命,革命的基本任务是夺取政权,并使之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因此,衡量一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败,不是看它手段如何,建立的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而主要是看它是否完成了其基本的任务,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是否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我想,了解了这个评价的标准,大家对辛亥革命成败的评价,肯定能更客观、更全面。典型例题例题5.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C)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对辛亥革命的不同评价:甲: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乙: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丙:辛亥革命推进中国历史发展的文明进程。丁:辛亥革命影响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例题6.史观不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也不同。不同的史观有:①文明史观②革命史观③近代化史观④社会史观【课后质疑】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质疑卡并及时上交【课后反思】导学案必须提前下发给学生,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完成学案。学生对辛亥革命背景的分析还存在问题,尤其是对于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理解还存在困难。学生对课堂辩论的形式还不太适应,参与度不高,解读材料、论从史出的能力也有所欠缺,平常的学习中应加强学生这方面的锻炼。必要性: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加深经济和阶级基础背景辛亥革命附知识结构图过程局限:未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根本任务中国现代进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意义意义偶然性:保路运动军事准备组织基础思想基础可能性结束:1912年2月清帝退位,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高潮: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随后颁布《临时约法》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各省纷纷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