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作现状调查报告

党的十六大以来,围绕“三农”问题,党在基层推行了多项改革,农村税费改革、财政公共支出改革、乡镇区划调整等及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取消了农业税,精简了机构,裁减了财政供给人员。所有这些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维护了基层社会的稳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基层行政事业机构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诸多问题在不少工作人员中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笔者从事基层工作多年,通过对大部分机关人员的工作心态调查,大致可归纳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虽然经过了机构调整和精简,但是力度不够,决心不强,精简机构和人员对许多部门来说,只是在走过场,搞形式化。一边喊精简一边搞反聘,或是碍于老情面,对一些入伍早的聘用制工人有或多或少的同情心,不忍一刀切等等。现我县共有机构200多个,财政供给人员9981人,2004年财政可用财力(含上级转移支付等)为2.5亿,支出为2.6亿,财政仅仅只能保吃饭。财供人员数字仍然庞大,不少部门人员比以前反而有所增多。大大加强了政府的财政压力。财政象拉破车的老牛,步履维艰。

二、干部待遇低,工资难以全额兑现

目前,由于全县工业底子薄,整体经济发展步伐慢,国民经济基础差,全县财政收入少,可用财力更少,虽然经县委政府近年来努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但引进了许多能耗高、效益低的企业,便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财政老大难问题,无法与邻近的其他省市相比。因此,干部待遇无法上得去,加之泾县的消费水平比其他地方高等种种因素,仅仅月工资收入无法满足日常的生活需要。

三、用人制度不健全

大多数单位仍然是沿袭着几千年来封建残余的用人恶习——任人唯亲,而不是用人唯贤、唯才,没有引入或摒弃、抵制竞争机制。不少领导觉得用自己身边沾亲带故的人,对坐稳自己的位子有好处。此种现象,在每年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上可见一斑。几年来,每年通过公开招考进入县直单位的大中专生不到就业人数的二十分之一。大部分就业人员依然通过“暗箱”操作即“内招”、“走关系”而走上工作岗位的。这些通过关系进入机关的人员大都是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因为他们从小就养成了靠父母的习惯。走上岗位后,基本上是一无所知,无所事事。他们朝九晚五的作息时间,溜岗窜岗、神侃海聊的劲头直接影响到其他同志,成为单位的“害群之马”。

四、存在着城乡差别

勿庸讳言,干部的城乡差别依然存在,而且非常明显。在乡镇,干部的工作几乎是“全包”制,从抓财政收入到计划生育、防洪抢险、到村委换届等等一起包带。而县直机关的干部,工作相对比较单一、轻松。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问题。每月县直机关的干部工资可以全额兑现,而乡镇只有可怜的四项基本工资。对一般的乡镇年轻男干部来说,每月五、六百元的工资收入简直是杯水车薪。首先是个人择偶问题,在乡镇,几乎找不到自己心仪的另一半,一是由于在乡镇上班的女青年眼珠子总是盯着城里,二是农村里大批适龄女青年外出谋生,这样就造成乡镇的年轻干部中大龄青年大量存在。其次是经济上的拮据,一般男青年常是吃着本月盼下月,打“赤字”财政,搞提前消费,吃饭成了问题,哪里能谈上积蓄。笔者算了一下简单的账,做为一名年轻干部,多少年后,可以买得起一套商品房?以目前的生活水平,一个乡镇干部每月能存款200元,一年就只有2400元(比较乐观的估计),在不告贷的情况下,30年后才能买上属于自己的住宅!生活和经济上的双重困惑,使大多数乡镇青年对前途感到迷茫。

五、机构职能不清

不少单位仍然存在着“多个职位,一人干事”的现象,部门设置了许多闲职,真正干事的就一人。

六、解决问题的方法

1、继续加大精简机构、裁减冗员的力度,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实事求是,真正把精简工作做细、做实。

2、大力提倡反腐倡廉,适当提高干部工资待遇,兑现乡镇干部的全额工资。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以说腐败无处不在。这是老百姓包括一般干部对社会现状反映最直接、最激烈的所在,这就要求我们从源头上做起、从领导干部做起。加大监管力度,严明纪律,杜绝腐败滋生的土壤。同时适当提高干部的工资待遇,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3、切实转变用人机制,做到因人因事设置

坚决打破任人唯亲的恶习,采取公开选拔人才的办法,广纳贤才。人才是一切事业的根本,只有用活用好人才,我县的经济发展才有希望。用才一方面要给人才施展才华的空间,一方面要引用激励机制。做到全社会人人重才,惜才,爱才,而不是轻才、毁才、妒才。那么,人尽其才,我县的经济腾飞就不会是纸上谈兵,社会各项事业也会随之而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