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调研报告

继续贯彻落实《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将公路养护管理和路政管理工作有机结合,严格控制公路建筑红线,加强对公路沿线工矿、建筑企业生产作业的管理,制止对路面的污染、损毁,规范公路平交口的搭接。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近年来,xx市(以下简称我市)抢抓国家加快农村公路发展机遇,大干快上,攻坚克难,实现了100%乡镇通油路、100%建制村通油(水泥)路、100%三十户以上村寨通硬化路的目标。截至xx年底,全市农村公路管养里程达29620公里,其中新增国道116公里、省道1902公里、县道5326公里、乡道7803公里、村道14473公里,同时新建完成“组组通”硬化路14640公里。

  农村公路的发展带动了交通运输和投资环境的极大改善,但是由于我市经济基础薄弱,财力紧张,市、县两级农村公路日常小修保养资金标准低且不能足额到位,致使农村公路管养“缺失”。农村公路作为最基本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全市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与城市联系交往的基本纽带。因此,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是实现农村交通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任务,是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对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现状,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同时为市政府对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基础资料,市交通运输局先后组织相关人员对辖区内10个县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赴xx、xxx等地考察其他地区好的做法。

  一、基本状况

  (一)管理养护体制情况

  当前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主要是根据x年xx地区行政公署出台的《xx地区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及x年xx市人民政府出台的《xx市村道沥青(水泥)路养护管理制度(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制度》)文件实施。一是《实施方案》明确:1.建立以县(市)级政府为主体,地、县(市)、乡政府分级负责,各级交通部门具体组织实施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其机构设置及职责划分是:县(市)公路管理养护部门为县(市)公路管理所,副科级事业单位,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日常管理养护工作;乡镇政府设交通管理站,负责村级公路日常管理养护工作。2.地区及县(市)人民政府每年度根据交通部门编制的农村公路正常养护计划,统筹安排本级财政预算资金,原则上按村道每年每公里不少于600元、乡道泥路每年每公里不少于1000元、乡道油路每年每公里不少于3000元、县道泥路每年每公里不少于2000元、县道油路每年每公里不少于6000元标准安排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地区、县(市)财政分别为1:9—3:7比例承担小修保养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其中x区、x县、x县、x管委会按3:7,大方县、x县、织金县、纳雍县按2:8,x县按1:9。二是《管理制度》规定:市交通运输局暂按每年每公里500元筹措村道沥青(水泥)路养护资金;县级财政按每年每公里不少于2000元的标准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村道水毁抢修、应急保畅且不占用日常养护资金。

  (二)机构及人员落实情况

  各县区均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均为副科级事业单位,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日常管理养护工作;所有乡镇政府均设立交通管理站,负责村级公路日常管理养护工作,但乡镇交通管理站均无编制人员,流动性大,无法正常开展工作。据统计,县、乡镇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人员普遍较少,xx年共507人(其中编制人员306人,编外人员201人),而专业技术岗人员仅有119人,乡镇普遍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农村公路养护,没有专人负责路产路权保护。根据1991年交通运输部、劳动部联合下发的《公路养护定员标准》测算,每名养护管理人员管养公路里程平均30至45公里,但实际上县区、乡镇农村公路管养人员管养公路里程均超出实际管养范围,如县级管养机构中织金县为66.77公里/人、纳雍县为75.83公里/人、x县为120.83公里/人;乡镇级管养机构中纳雍县为75.17公里/人、x县为92.57公里/人。

  (三)养护资金到位情况

  一是省级补助资金。根据成品油消费税用于补助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的规定,省级统筹安排主要用于县乡道油路大中修补助、水毁抢险修复、“四好农村”路创建、养护设备购置、村道养护等,近三年来省统筹成品油消费税补助xx市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每年4300万元左右,在村道每年养护里程增加的情况下,省级安排村道养护资金均为507万元,导致村道养护资金每年每公里不足500元,在总补助资金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增加安排水毁抢险修复、“四好农村路”创建资金,使每年安排用于油路大中修建设资金相应减少。二是市级匹配资金。根据《实施方案》要求x—xx年市级财政每年统筹安排用于补助全市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分别为1390万元、1469.5万元和1500万元。三是县区级配套资金。据统计,近三年来县区级财政配套资金中全市仅有x县、x县、x管理区每年根据实际需求均超额配套到位;x区每年基本按标准配套;织金县、纳雍县每年均未足额配套,其中织金县每年均为300万元;xx年大方县、x县、x县、金海湖新区未配套小修保养资金。四是小修保养资金使用情况(以xx年x区、x县为例)。x区:xx年养护里程共3499公里,其中新增国省道191.1公里、县道661.1公里、乡道958.3公里、村道1688.5公里,另外新建“组组通”硬化路147.8公里。xx年日常小修保养资金共到位957.7万元,其中省级补助71.7万元,市级匹配0万元,区级配套904万元。xx年共使用1016万元,其中支付养护人员工资526万元,用于农村公路维修490万元,红卫桥至对坡全长20.8公里,xx年用于路面、挡土墙、边沟等修复共花费小修保养费为172万元,该路段小修保养资金平均每公里达8.3万元。x县:xx年养护里程共3598公里,其中新增国省道305公里、县道689.2公里、乡道941.6公里、村道1662.2公里,另外新建“组组通”硬化路800.2公里。xx年日常小修保养资金共到位73.4万元,其中省级补助73.4万元,市级匹配0万元,县级配套0万元。xx年共使用320.9万元,其中支付养护人员工资35万元,用于农村公路维修285.9万元,野马川至维新全长29.5公里,xx年用于路面、挡土墙、边沟等修复共花费小修保养费为74.8万元,该路段小修保养资金平均每公里达2.54万元。由此可见,大部分县区均存在部分项目因使用年限较长,路面病害较为突出,导致小修保养费用过高问题。在小修保养资金总额不足的情况,个别项目占用过高小修保养资金,使其他项目得不到正常的日常养护。周而复始,失养公路逐步增多,所需小修保养经费倍量增长,进一步增加农村公路大中修频率。

  (四)农村公路养护质量现状

  一是沥青路面。养护作业不规范、路面不够平整、路面坑槽较多、翻砂龟裂脱皮严重、排水设施堵塞、安保设施损坏、行车舒适性较差,甚至一些油路坑槽用泥结碎石填补。二是混凝土路面。排水设施不畅、安保设施损坏、沿线坍方未能及时清理、部分路段路基、路肩下沉导致断板。三是部分公路路况指标差。日常小修保养资金超额拨付县区农村公路路况好路率整体相对较高,如x县、x县和x管理区。四是大中修项目建设情况。近三年来省统筹成品油消费税用于补助我市农村公路大中修资金每年约1967万元。根据交通运输部有关规定,县、乡公路的大中修里程按不少于每年管养总里程的5%计算,全市每年需进行大中修的县乡道油路里程达520公里(按5%计算),大中修比例按3:7进行测算,大修里程为156公里,按80万元/公里测算,需要资金12480万元;中修里程为364公里,按40万元/公里测算,需要资金14560万元,大中修需要资金共计27040万元,每年大中修的缺口资金约为25073万元。

  (五)路政管理情况

  一方面,路产路权保护不力,乱堆乱放现象较为严重。一是公路两侧建筑红线控制不严,农村自建房随意性较大,建成后导致边沟不通、视距不良;二是在路面上随意堆放建筑材料、农用车辆、晒粮食等;三是为了埋置管道等任意切割开挖公路路面,加速了农村公路的损坏,增加今后进行维修改造时困难。另一方面,超限超载运输治理工作开展不力。个别县区目前均未实质性开展超限超载运输治理工作,原因有四:一是部分县区重视程度不够;二是源头治超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路警联合执法力度不够;四是超限治超点已不能满足现状需求及个别超限治超点运转不正常。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养护资金标准低、资金来源单一

  一是全市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依然执行x年制定《实施方案》规定的标准,随着养护材料、人工工资等大幅上涨,原有养护资金标准已难以满足目前农村公路养护的实际需求;二是由于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来源单一,部分县区对县级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主体的认识不足,过分依赖省、市级补助资金;三是xx是目前脱贫攻坚主战场,支出大、财政较为困难。

  (二)县级机构管理人员少,乡镇交通运输管理站形同虚设

  一是县区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人员普遍较少且结构老年化,而养护里程长,养护管理人员难以面面俱到。根据1991年交通运输部、劳动部联合下发《公路养护定员标准》测算,每名养护管理人员管养公路里程平均30至45公里,但实际上在包含编外人员的情况下,县区农村公路管理所人员管养里程均超出实际管养能力,如织金县为89.2公里/人、纳雍县为117.3公里/人、x县为163.1公里/人;二是根据《管理制度》要求将村道管理养护责任落实到乡镇后,乡镇政府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资金管理方面遇到极大困难,特别是农村公路应急抢修、路产路权维护、养护资金管理等,无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落实。

  (三)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供需不平衡

  根据近三年来省统筹成品油消费税补助xx市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用于油路大中修资金来看,每年省补助资金约1967万元,按大修每公里45万元计算,每年仅可解决43公里左右;按中修每公里20万元计算,每年也仅能解决近100公里。根据交通运输部有关规定,县、乡公路的大中修里程按不少于每年管养总里程的5%计算,全市每年需进行大中修的县乡道油路里程达520公里(按5%计算)。

  (四)农村公路改造技术标准低

  自“十二五”以来,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迅猛,x年底全市100%建制村通油(水泥)路。x年6月全市将实现100%三十户以上的自然村寨通硬化路。但是,由于建设资金少,为了降低建设成本,一般是随弯就弯,随坡就坡,农村公路(特别是通村公路)坡高路陡,抗灾能力差、病害多,需要增设较多数量的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及排水设施,致使很多通村公路建设自开通就存在一定缺陷,路面宽度基本为3.5―5.5米,少数为6.5米,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同时,由于建设标准低,路基抗灾能力弱,一经洪水冲刷,易发生塌方等,导致后期养护费用高,增加养护工作难度。

  (五)沿线群众护路意识淡薄

  沿线群众“爱路、护路”意识淡薄,侵占公路现象时有发生。很大一部分人认为路坏了有国家修,部分沿线群众把农村公路当作自家院坝使用,作为临时打谷晒粮场所,乱堆乱放,生活污水随意泼洒至公路路面,致使路面裂缝、麻面、坑槽等公路病害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公路,降低了公路使用寿命。

  (六)养护人员工资低,积极性差

  “护路员”工资标准低,月工资仅为500元,农村公路养护人员存在心理偏差,导致队伍不稳定;由于工资低,招聘的养护人员大多年龄偏大、整体工作能力不强,养护效果较差,部分护路人员岗位履职能力有待提升,需进一步加大对护路人员培训力度。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

  xx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xx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把xx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强调要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实施通村组硬化路建设,建立规范化可持续管护机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意见》对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指导意见。目前省级改革方案尚未出台,xx试验区践行先行先试,市交通运输局起草了《xx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通过对事权、财权划分,明确各方职责,进一步推进养护工作标准化、常态化。一是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县区公路管理部门负责县道及部分特别重要乡道的管理养护,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的乡道、村道、组组通硬化路的管理养护。将乡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实绩纳入对乡镇人民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具体考核办法由各县区人民政府根据实际制定。二是建立健全基层管理养护机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主体为县级政府,县级人民政府一方面可协调其编制部门在不增加编制的情况下,统筹其他站(所)的编制到交通运输管理站,专职开展乡镇交管站工作。另一方面也可借助机改的机遇和现有机构合署办公,明确一个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分管领导及落实若干名从事具体工作的人员,保障一线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赋予交通运输管理站从事路政、运政执法的权力,以便公路管养工作的有序开展。三是提高养护资金标准,保障资金来源。抓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是关键。按照县道每年每公里10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5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3000元,“组组通”硬化路每年每公里1500元的标准,同时出台相关政策督促县区按照此标准将该资金纳入每年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使用;将农村公路水毁及凝冻灾害抢修、应急保畅、危桥改造和安保工程配套,绿化等费用纳入政府财政预算,避免占用日常养护资金;加大向上级争取资金力度,提高农村公路大中修比例。四是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按照“权责明确、分级管理、管养有效、奖惩有力”的原则,在全市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进一步落实市、县、乡、村各级管养责任。

  (二)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相关配套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路政管理工作、加大治超工作力度。继续贯彻落实《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将公路养护管理和路政管理工作有机结合,严格控制公路建筑红线,加强对公路沿线工矿、建筑企业生产作业的管理,制止对路面的污染、损毁,规范公路平交口的搭接。在公路沿线建房、办厂、采矿、设置弃土场等需搭接公路的,必须由交通部门与其他有关部门审核许可。整合交通执法队伍,将路政、公路运输管理、港航监督等合并组建成交通综合执法队伍,加强超限超载运输治理工作。二是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市对县区半年一次、县区对乡镇一季度一次、乡镇对管养路段一月一次的要求定期考核,检查结果及时公布并作为拨付养护资金的重要依据,对于工作开展较好的单位可以给予表彰,对工作开展不到位导致路况下降的给予批评并限期整改;为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日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各市、县区必须制定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考核标准、农村公路养护内业台账表等相关内容。三是加强技术培训。县区交通主管部门应每年组织一次针对乡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路政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培训主要内容包括沥青路面养护、桥梁养护、水毁处理、内业资料收集及整理等。

  (三)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使用,提高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

  一是推广冷拌沥青混合料的使用。在路面修补时,不使用碾压设备,路面在使用过程中经行车碾压会逐渐密实;在常温下即可进行坑洞修补,操作方便;储存方便,可以随时使用,适合常年路面坑洞修补或供路面开挖埋设管线后恢复路面使用;经过碾压成型的冷铺沥青路面,具有与热铺沥青路面基本一样的使用性能,且冷铺沥青路面不易出现温度收缩裂缝。二是适时开展水泥混凝土表面缺陷修复的技术课题研究。自x年村道水泥混凝土路面大规模建设以来,全市农村公路中混凝土路面管养里程大量增加,而混凝土路面中常出现断板、裂缝(主要缺陷)等缺陷,不仅影响路面工程的外观,还严重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安全性。因此,开展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缺陷的研究、预防、修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