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教务处

  附件4-4-2

 陕西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申 报 书

 实验区名称

 油气生产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实验区负责人

 汪 跃 龙 学校名称

 西安石油大学 主管部门

 陕西省教育厅 申报日期

 2015-4-19

 陕西省教育厅制

 2015年1月

 填 写 要 求

 1.请逐项认真填写,填写内容必须实事求是,表达明确严谨。空缺项要填“无”。

 2.格式要求:申报书中各项内容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格空间不足的,可以扩展或另附纸张;均用A4纸双面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3.著作、教材、论文须已刊登在正式期刊上或为正式出版物,截止时间以申报时间为准。

 

 1.实验区基本情况

 实验区名称 油气生产自动化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所属类别 工学 建立时间 2012.6 实验区负责人 姓名 汪跃龙 性别 男 民族 汉 出生年月 1965.9 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 副教授/系主任 联系电话(手机) 电子邮箱 ylwang@xsyu.edu.cn 传真 通信地址 西安市电子二路18# 邮编 710065 实

 验

 区

 前

 期

 工

 作

 基

 础 1)办学时间长,专业积累雄厚

  西安石油大学自动化(原名工业自动化)专业创建于1983年,于1985年开始招收专科生,198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5年衍生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2年派生了安全工程专业,共毕业本科生4600余人,目前在校本科生1100余人,研究生120余人。经过三十年的建设与发展,自动化专业已形成通用自动化及运动控制、石油化工自动化与过程控制等两个稳定、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

 2)稳步发展的省级教学团队

 陕西省油气生产测控自动化教学团队(在建)是一支由11名教授为首的、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教学团队,其年龄结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

 3)重视实践教学,实验教学条件完备

  与专业教学配套的实验室面积达2380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约3000万元,建成陕西省钻机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1个、“CNPC钻井工程井下测控重点实验室”1个。近年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投入如下表。

 项目名称

 经费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陕西省钻机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省共建自动化专业特色实验室

 200财政部、陕西省

 2008.1-200.12

 中省共建电气工程专业特色实验室

 300财政部、陕西省

 2009.1-2010.12

 陕西省2012-2015

 4)教学科研基础扎实

 近5年编写石油特色教材10部;获得省级优秀教材二等奖和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指导的专业学科竞赛获国家奖2次,省一等奖多次。教学科研结合紧密,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13项,共发表SCI、EI、ISTP等检索教学科研学术论文160余篇;多项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设备。目前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项。

 5)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不断线

 学科人才培养积极围绕石油石化行业、陕西省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专业办学特色鲜明,开设有“钻机自动化技术”、“长输管道自动化技术”、“油田电网分析与优化”等一批具有石油特色的专业课程;建设了延长、长庆等专业实习基地;“面向石油行业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改革项目获得2009年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经过30年发展,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专业适应性好,在石油行业和陕西省有一定影响,具备了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础条件。

  2.指导思想

 2-1.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和定位)

 1)改革思路

 (1) 按照“坚持石油石化行业特色,兼顾社会其他行业应用、电子学科与控制学科平衡、强电类课程与弱电类课程协调、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结合”的思路,梳理基础理论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深入用人单位调研,根据现代企业自动化技术人员的需求,重新调整制订专业培养计划。逐步完善已初具规模的复合型技术应用特色人才培养体系。

 ? (2) 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应用能力培养并重”的基本原则,修订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大纲。探索改革专业课实验体系、内容和手段,积极探索开设与石油石化自动化技术应用相关的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课程。

 (3) 探索推动本科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科研、教师指导学生科研的两方面积极性。结合石油工业自动化技术和现代科技技术发展,探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新模式。

 ? (4) 面向人才市场需求,针对学生生产实践能力欠缺且学生难以真正参与生产实践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积极开展“生产实训”创新教学模式探索,建立学生深入开展生产实习的有效机制,探索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企业联合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包括: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生产实训等)。

 建设三种生产实训模式,学生可自主选择其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组织、自主开展生产实训。三种生产实训模式分别为:企业单位生产实习模式、校内基地与科研项目结合的“自动测控装置创新设计与实现”生产实训模式、校内基地和企业结合的“自动测控系统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生产实训模式。

 ? (5) 从建设特色专业实际出发,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估机制。根据学科和行业发展要求,结合本专业特点,研究特色专业的教学管理质量保证体系,探索建立学校、行业部门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2)目标定位

 围绕提高自动化本科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理论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以学生为本、以适应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施油气生产自动化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育人成果,将育人模式固化在专业培养计划和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中,将教学思想和育人理念融入到课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创新性生产实训之中,不仅使自动化专业的油气生产自动化科研水平上一个新台阶,更要使自动化专业本科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跃上一个新的层次,为我国的石油工业发展输送更多更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 2-2.理论研究(社会调研情况,对本领域人才培养规律的独特认识,承担与实验区相关的教学改革项目情况,关于实验区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著作等)

 1)社会调研情况

 现代工业电气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尤其是石油石化行业,需要大批的生产过程测控自动化专业人才。该专业的毕业生应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应用能力;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及应用等;较好地掌握运动控制、工业自动化仪表及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了解自动化专业学科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因此,需要以石油化工自动化、油田电网自动化、制造业自动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出发点,探索回归工程应用教育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本领域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

  (1) 教学环节规划需要科学合理

 自动化专业具有 “控(制)管(理)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的鲜明特点,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自动化专业需要工科各方面的知识,课程设置与电子工程、计算机、电机工程甚至化学工程都有交叉,在总的教学学时有限的约束条件下,必须梳理基础理论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学时。为适应人才市场对自动化专业不同应用方向的知识结构要求,需要柔性地设计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拓宽学生知识面。

 (2) 要重视理论知识培养,更要强化实践动手能力训练

 由于自动化技术应用广泛,自动化专业的就业领域也五花八门,且一直是社会急需的热门人才,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大部分为自动化工程师——从事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维护、优化等工作;自动化设计师——从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工程项目等工作;软件工程师——从事自动化系统中的软件设计、开发和系统集成工作;电子工程师——从事自动化测控装置的设计、开发、软件编程和系统测试工作等四个大的方向,因此,既要重视理论知识培养,更要强化实践动手能力训练。

 3)承担教学改革项目情况

 多年来持续探索学科人才培养的方法和培养模式,围绕石油石化行业和陕西省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力争办出专业特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在学生培养的教学团队建设、精品课程、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持续努力改进。有一支在建的陕西高等学校教学团队,近5年先后建成3门、在建3门校级精品课程,完成了2项省级教改研究项目,发表教学改革研究论文9篇,简要列出如4.1.4节。

 

 3.培养方案

 3-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电工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电力电子技术与电气传动等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奉献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工业自动化及相关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运行及开发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毕业生应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应用能力;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及应用等;较好地掌握运动控制、工业自动化仪表及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了解自动化专业学科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和石油石化自动化技术应用;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3-2.方案设计及可行性

 1)培养方案: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分别如图1、图2。

 图1 理论教学体系 3-2.方案设计可行性(续)

 图2 实践教学体系

 该培养方案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无缝对接、校内生产实训与校外实践基地有机结合,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与本科学生的创新训练相互结合,两“地”开花结果,实现培养目标。

 2)培养方案的可行性

 培养方案的可行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立足于现有教学条件和学科基础,培养方案的教学内容能得到完好贯彻和落实。

 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的设计满足培养目标要求,符合人才市场需要,具有现实的推动力。

 学时学分分配合理,能在学制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培养方案的教学内容。

 可以采取分期建设的方式建设校内生产实训基地,资金投入可以分期落实,实训场地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即与科研、创新实践基地、专业实验室等结合;资金、场地可行。

 培养方案遵循“学生为主体、导师为主导”的教学组织模式,教学团队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是落实培养方案的可靠保障。

 学校支持,基础完备,管理完善,政策有保障 。

 

 4.保障体系

 4-1.师资队伍 4-1-1.师资队伍结构

 教学团队中,教授11人,副教授(高工)8人,讲师6人;博士11人,在读博士6人,梯队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年龄结构合理,45岁以下青年教师均获得博士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学缘结构合理,外校毕业教师16人,有国外进修1年以上经历教师7人。 4-1-2.主要的专职教师(具有副高及副高以上专业职务的专职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位 专业技术

 职务 学科专业 承担的教学工作 程为彬 男 1970.3 博士 教授 自动化 微机原理及应用 张奇志 女 1965.6 博士 教授 自动化 钻机自动化技术 武晓朦 女 1975.8 博士 教授 电气自动化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高炜欣 男 1973.1 博士 教授 自动化 单片机控制原理 董张卓 男 1962.10 博士 教授 电气自动化 高电压技术 霍爱清 女 1966.10 博士 教授 自动化 自动控制理论 李宏 男 1960.8 硕士 教授 电气自动化 电力电子技术 穆向阳 男 1969.4 硕士 教授 自动化 计算机控制网络 张乃禄 男 1961.6 硕士 教授 自动化 油气生产自动化 李琳 男 1962.8 硕士 教授 自动化 长输管道自动化 汤楠 男 1956.1 学士 教授 自动化 计算机控制技术 汪跃龙 男 1965.9 博士 副教授 机械、自动化 仪表与过程控制 张建军 1956.2 博士 副教授 自动化 工程检测技术 徐竟天 男 1973.12 博士 副教授 自动化 自动化系统集成 闫宏亮 男 1975.10 硕士 副教授 电气自动化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 郭颖娜 女 1972.10 硕士 副教授 电气自动化 发电厂电气部分 沙林秀 女 1976.8 博士 副教授 自动化 单片机控制原理 刘光星 男 1975.11 硕士 副教授 自动化 微机原理及应用 张瑞萍 女 1964.4 硕士 高工 电气自动化 电力电子技术 4-1-3.主要的兼职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位 专业

 技术职务 学科专业 承担的教学工作 从事相关专业

 领域及岗位 杨海学 男 1969.12 硕士 高工 电气自动化 生产实训 电气控制 杨双业 男 1984.8 硕士 工程师 自动化 生产实训 钻井控制 邵晓华 男 1977.2 硕士 高工 自动化 生产实训 井下测控 4-1-4.师德、业务素质(教师风范、近5年来主要的教学成果、教改和科研项目、主编教材及代表性著作、代表性论文等)

 1)教师风范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多年保持优良记录,张奇志、霍爱清、武晓朦等多位教师获得西安石油大学教学质量一等奖。最近5年,程为彬、汪跃龙等6人次获得校优秀教师称号,张建军自动化实验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青年文明号

 获奖人

 奖励名称

 奖励级别

 时间

 油气生产测控自动化省级教学团队

 程为彬

 陕西省教学团队

 一等奖

 2012年

 面向石油行业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穆向阳

 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2009年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认证及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闫苏莉、武晓朦

 西安石油大学

 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2011年

 开放式教学模式在测控专业课程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贾惠芹

 西安石油大学

 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2012年

 西安石油大学课堂教学质量奖

 解茜草

 课堂教学质量奖

 一等奖

 2009年

 1

 电子设计大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穆向阳

 1.5万

 2008.3~2010.3

 西安石油大学教改重点项目

 2

 加强“信号与系统”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肖志红

 1.2万

 2008.3~2010.3

 西安石油大学教改项目

 3

 探索《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新模式

 霍爱清

 1.2万

 2011.3~2013.3

 西安石油大学教改项目

 5.0万

 2012.3~2014.3

 国家级创新训练计划

 4.0万

 2012.3~2014.3

 陕西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

 自动控制原理

 霍爱清

 2008年

 仪表自动化与过程控制

 汤楠

 2009年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

 李宏

 2010年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武晓朦

 在建(2011~2013),验收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

 郭颖娜

 在建 ,(2012~2014)待验收

 虚拟仪器

 贾慧琴

 在建 ,(2012~2014)待验收

 (3) 实验室建设情况

 项目名称

 经费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陕西省钻机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50万

 运行费10万/年

 2011-2015

 中省共建自动化专业特色实验室

 200万

 财政部、陕西省

 2008.1-2009.12

 中省共建电气工程专业特色实验室

 300万

 财政部、陕西省

 2009.1-2010.12

 高水平大学学科建设项目

 300万

 陕西省财政厅

 2012-2015

 项目名称

 经费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载体垂直姿态的非正交测量与等精度模拟解算

 59.0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2~2015

 脉冲负载运动装置的数字式电控系统

 60.0万元

 部委级科研项目

 2011~2013

 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研制

 97.65万元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2011.1~2013.12

 脉冲负载运动装置电控系统的研发

 50.0万元

 省科技统筹计划

 2011.1~2013.12

 智能钻井随压多参量自动送钻技术研究

 20.0万元

 中石油创新基金

 2009.5~2011.9

 PFC Boost变换器全局优化补偿技术研究(2013K07-14)

 10.0万元

 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

 2013.1~2014.12

 导向钻井惯导稳定平台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2013K07-16)

 10.0万元

 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

 2013.1~2014.12

 基于视觉的石油管道焊缝缺陷识别技术(2013K09-18)

 10.0万元

 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

 2013.1~2014.12

 全电动智能井关键技术研究(2014K06-35)

 6.0万元

 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

 2014.1~2015.12

 1

 PCP密闭无罐注水管网系统及其应用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

 优秀成果奖

 吴九辅、程为彬等

 国家教育部

 2014.1

 2

 油田高效大闭环自动化注水管网系统及工程应用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吴九辅、程为彬等

 陕西省人民政府

 2013.8

 3

 中子伽马(谱)生产测井解释系统技术及工程应用研究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刘兆琦、武晓朦等

 陕西省人民政府

 2012.9

 4

 全旋转导向钻井智能控制技术研究

 西安市科学技术奖 

 汪跃龙、霍爱清等

 西安市人民政府

 2014.1

 5

 长输管道运行智能优化系统

 西安市科学技术奖 

 高炜欣、李亚平等

 西安市人民政府

 2014.1

 6

 油田注水管网压流调节闭环优化控制

 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

 吴九辅、程为彬等

 陕西省教育厅

 2013.3

 7

 调制式全旋转导向钻井工具闭环控制技术

 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

 霍爱清、汪跃龙等

 陕西省教育厅

 2013.3

 论文题目

 期刊名称

 时间

 1

 强化电工电子工程实践,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穆向阳

 教育改革与创新,陕西科技出版社

 2010.1

 2

 加强精品课建设,全面提高自动控制理论教学质量

 霍爱清

 教育改革与创新,陕西科技出版社

 2010.1

 3

 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作用探讨

 武晓朦

 教育改革与创新,陕西科技出版社

 2010.1

 4

 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探讨

 宋楠

 教学研究与实践,陕西科技出版社

 2011.6

 5

 结合油田电网特点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改革

 武晓朦

 教学研究与实践,陕西科技出版社

 2011.6

 6

 “自动化仪表与工程控制”课程改革调查与探讨

 汤楠

 教学研究与实践,陕西科技出版社

 2011.6

 7

 建设有自己特色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武晓朦

 教学研究与实践,陕西科技出版社

 2011.6

 8

 普通石油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探讨

 高炜欣

 教学研究与实践,陕西科技出版社

 2011.6

 9

 多样性的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刘光星

 教学研究与实践,陕西科技出版社

 2011.6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入选规划或获奖情况

 计算机控制技术

 汤楠,穆向阳

 西安电子科大出版社

 2009

 高等学校电子与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

 安全检测技术

 张乃禄

 西安电子科大出版社

 2012

 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汤楠,穆向阳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电气信息类规划教材

 自动控制理论

 霍爱清,汤楠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2

 石油高等院校特色教材

 安全评价技术

 张乃禄

 西安电子科大出版社

 2011

 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油气储运安全技术

 张乃禄

 西安电子科大出版社

 2013

 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安全防爆

 吴九辅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1

 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2011

 常用电力电子变流设备调试与维修基础

 李宏

 科学出版社

 2011

 常用晶闸管触发器集成电路及应用

 李宏

 科学出版社

 2011

 7) 代表性论文(最近4年)

 序号

 题目

 完成人

 刊物名称

 刊出时间

 1

 功率因数校正Boost变换器中快时标不稳定性的形成与参数动态共振

 程为彬;康思民;郭颖娜

 物理学报

 2011.02

 2

 钻机旋转系统的自适应PID控制策略

 李琳;努尔扎提;张奇志

 石油学报

 2011.01

 3

 Time-Varying Sliding Mode Adaptive Control for Rotary Drilling System

 Lin Li; Qi-zhi Zhang; Nurzat Rasol

 Journal of Computers

 2011. 06(3)

 4

 旋转导向钻井工具发电机电磁转矩控制及其优化

 金金;程为彬;郭颖娜

 石油学报

 2011.06

 5

 基于信号相似性的导向钻井下传信号处理方法

 汤楠;汪跃龙;霍爱清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01

 6

 旋转导向钻井惯导平台动力学分析与运动研究

 汪跃龙;张璐;霍爱清

 机械工程学报

 2012.07

 7

 峰值电流型PFC Boost变换器中斜坡补偿的时变模型和全局动态优化试验

 程为彬;金金;郭颖娜

 电子学报

 2012.11

 8

 局部式反传网络的改进 BP 算法及应用

 霍爱清汪跃龙汤楠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2.04

 9

 一种变步长双链量子遗传算法

 沙林秀;贺昱曜;张奇志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2.09

 10

 基于斐波纳契数列的自适应DCQGA

 沙林秀;贺昱曜;张奇志

 计算机仿真

 2012.09

 11

 导向钻井下传信号解算中的取整问题

 汤楠;霍爱清;汪跃龙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12. 10

 12

 基于聚类的埋弧焊x射线焊缝图像缺陷分割算法及缺陷模型

 高炜欣;胡玉衡;穆向阳

 焊接学报

 2012.04

 13

 基于直接功率控制的钻机井场电网谐波抑制的研究

 李琳;高帅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2012.02

 14

 基于SDCQGA优化BPNN的岩石可钻性建模

 沙林秀;贺昱曜;张奇志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12.02

 15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Operation Mode for 35kV Loop- network of Oilfield Distribution

 Wu Xiaomeng ; Yan Suli; Gao Weixin

 Advances in Intelligent and Soft Computing

 2011.09

 16

 埋弧焊x射线焊缝图像缺陷分割检测技术

 高炜欣;胡玉衡;穆向阳

 仪器仪表学报

 2011.06

 17

 Negative differential resistance in an (8, 0) carbon /boron nitride nanotube heterojunction

 宋久旭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2011.04

 18

 油田集输联合站安全性的模糊综合评价

 张乃禄;徐菁;赵自愿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2.01

 旋转导向钻井工具涡轮电机电磁转矩前馈控制

 汪跃龙;费汪浩;霍爱清

 石油学报

 20141

 20

 增广非最小状态空间法的稳定平台预测控制研究

 霍爱清;戴晨;汪跃龙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3(17)

 2导向钻井下行指令传输的井下接收装置研究

 霍爱清;汤楠;汪跃龙

 微特电机

 2013(9)

 2一种新的自适应量子遗传算法

 沙林秀;贺昱曜

 计算机工程

 2013(9)

 2钻机井场电网动态无功补偿控制器的研制

 张奇志;文接南;闫宏亮

 电气应用

 2013,07

 2井场抗干扰闯入监控系统的研制与开发

 闫锐;高炜欣;汤楠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312

 25

 导向钻井稳定控制平台的反馈线性化控制

 汪跃龙;王海皎; 等

 石油学报

 2014,35(5)

 

 4-2.教学条件(教室、实验室教学设备的配置,基本教学资料,教材选用情况,专业图书资料,含网络数据库和数字化图书馆,实习实训场地等教学基础设施等)

 1)教室等基础设施情况

  学校校本部位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工业园,南校区位于西安市丈八东路,新校区位于西安市户县西安沣京工业园。总占地2132.65亩,固定资产总值18.66亿元,仪器设备总值3.44亿元。具备完备的教学基础设施条件。

 2)图书资料情况

 西安石油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1年,现有校本部图书馆、新校区图书馆和南校区分馆三处馆舍,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共有阅览座位2000余个,周开放时间98小时。图书馆现有各类馆藏文献120余万册。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理、工、经、管、文、法相结合的多学科藏书体系。馆藏书刊中石油、石化专业文献丰富,为馆藏特色。图书馆注重数字化馆藏的建设,积极引进电子资源,形成了网络数据库、本地镜像站以及光盘数据库相结合的电子文献信息保障系统。订购开通了网络数据库20余个。

 3) 教材选用情况

 课程设置和教材体系是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专业教材的选用和编写偏重现场应用,自编教材覆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先后出版了20余本教材。其中《长输管道自动化技术》、《电动钻机自动化技术》、《PCP压流可调自动化注水泵站系统》等3部教材填补了国内石油自动化领域的空白。特色教材建设对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养教学骨干、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一定效果,同时也为精品课程和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

 4)实习实训场地

  学校建有1个工程训练中心,是在我校原实习工厂的基础上建设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现代工业背景的实践教学基地,每年承担全校23个专业2700名学生的工程训练教学任务。

 该工程训练中心总面积18000m2。现有八个教学车间和一个实验室,有各种可供训练操作的设备160台套(其中数控加工设备14台),有可供学生进行数控模拟仿真训练、数控编程、数据传输的组网计算机35台。

 自动化专业现有“陕西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个,中省共建的自动化专业特色实验室1个、和中省共建电气工程专业特色实验室1个。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注意加强综合设计性实验,注重培养应用能力。利用中省共建资金,改善自动化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验室,部分实验设备可以满足学生单人单组进行实验,以加大综合性实验的比重。自主开发建设了3套实验测控模拟平台和1套发电-输电模拟运行平台,丰富实验教学环节。不仅可供学生开展综合性开发性试验,每年本科生毕业设计可在4个试验平台进行开发研究,还为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工程应用背景的技术保障,较好地发挥产学研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协同作用。

  4-3.管理与运行

 经过三十年的积累和发展,建立了较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主要的教学文件有:专业教学大纲和专业培养计划;各门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授课计划、教材及实验指导书;教学日志等。教学档案完整,教学管理手段先进,学生学籍实现计算机管理,加入学院校园网,实现教学信息的网上交流与传递。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全面追踪教学动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保障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突出的管理与运行保障措施主要有:

 ? 1. 建立教学信息反馈体系,及时掌握教学情况、教学动态,充分调动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具体形式有:座谈讨论、辅导答疑、考试与测验、后继课程的反馈、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等。对这些信息进行记录和分析,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 2. 成立教学咨询专家组,由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和专家组成。专家组的主要任务是:随机对开课教师进行检查,对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备课、讲课、辅导和作业批改等工作进行评估;参加期中教学检查和各项教学评估、评审工作;对参加“课堂教学优秀竞赛”的教师进行听课和评选。建立了同行评教、学生评教和领导评教制度。

 ? 3. 严格管理,严肃纪律。严格执行“三查”制度,即查备课情况、查任新课和新任课的教师试讲、查课堂纪律。发现违纪情况及时处理。

 ? 4. 强化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学院设立了一系列的奖励制度,如“教学成果优秀奖”、“科研论文奖”、“优秀教材、优秀讲义奖”、“优秀实验技术成果奖”、“优秀CAI课件奖”、“教书育人奖”等,促进良好教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 5. 加强实验教学环节的检查。为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坚持开展实验项目验收制度和实验教学检查制度。开学初和期中教学检查都对各实验室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落实实验计划的执行情况,检查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等,并定期进行实验室工作检查评比。

 6. 建立学生评教体系。使用学生评教系统软件,建立教师库和课程库,用计算机对学生评教工作进行统计分析。每学期都对任课教师情况发放学生评教调查表,综合分析学生对教学效果、教学态度、教书育人等方面的反映,并及时向任课教师反馈,使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 7. 坚持常规教学检查。每学期开学新开课、开新课进行试讲,检查教师教学计划、教案和讲稿;期中检查教学文件执行情况、理论教学运行情况和实验进行情况;期末重点抓好学生考风考纪,要求教师严格按照规定出题、考试与阅卷。

  8. 加强毕业设计过程质量监控。成立毕业设计指导小组,监督毕业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包含选题、开题、中期检查、成果验收和毕业答辩等。重点抓好毕业设计中期检查环节,双学期期中抽查约五分之一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展和导师指导情况,督促学生,落实指导导师责任制。

 ? 9. 经常组织教改经验交流,参加地区和行业的教改会议,及时报道专业教学信息与成果,学习校内外先进教学经验。

 10. 加强与石油企业单位和学生主要就业单位的联系,建立了就业单位定期回访制度,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和对我们教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探索建立学校、行业部门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1. 完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

  4-4.政策保障(学校在师资配备、教学科研经费、招生、升学等多方面的鼓励政策和实施情况)

 学校制订了一系列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考核与奖励制度,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办法(试行)》、《教师工作准则》、《教师任职资格》、《教师聘任制度》、《教师考核制度》、《青年教师培养与指导暂行规定》、《教师工作量及课时酬金补助办法(暂行)》、《教师试讲暂行规定》、《外聘教师聘用与管理办法》、《教师校外兼课暂行规定》、《客座教授聘任办法(试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和培养办法(试行)》、《新任课 任新课教师任课资格》、《在职职工学历培养管理办法》等。

 这些管理制度的实施,可提供政策保证。

  5.培养效果

 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及社会评价(包括预期的人才培养效果)

 1)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高度重视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在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教育理念下,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树立起朴素的爱国主义观和为祖国奉献青春的理想信念。在校学生中党员人数约占三分之一,学生中申请入党人数超过三分之二。

 组织学生建立学生科技活动社团。学生科技社自88年成立以来,利用专业特点,每学期定期为社区义务维修电器,坚持了二十几年,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学生通过参加校外科技活动,提升了动手能力,对社会的理解、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也得到了很大加强,自身价值得到认可,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

 高度重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通过营造良好的科技活动氛围,并从制度上调动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 等科技竞赛活动,最近5年共有200多名学习参加了电子设计大赛。

 鼓励老师指导学生积极申报国家和陕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2年立项2项,2013年立项4 项,2014年立项3 项,共有39名学生参加了创新创业训练。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建设,将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制度化、模式化,并耐入到学生考核之中,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生产实训,使其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普遍提高。

 2)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良好

 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本专业毕业生适应能力强,肯钻研,吃苦耐劳,有良好的合作精神,能较快适应工作环境,进入工作角色快,安心西部工作、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在石油石化行业很受欢迎,多年来该专业就业率保持93%以上。毕业生中很多人都已成为本单位的技术骨干,有的被提拔到领导岗位,在科研、应用系统开发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社会评价良好。本创新实验区建设将从制度上保证学生得到更好锻炼,将更受人才市场欢迎。

  6.创新性

 在教育理念(理论)、培养方案、管理与运行机制等多方面进行的改革与创新

 1)教育理念(理论)

 面向人才市场需要育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应用能力培养并重原则,按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教育理念,以建设三种学生可自主选择的、学生为主体、导师为主导的生产实训模式作为创新实验的抓手,探索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学生知识面,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业务水平。

 2)培养方案

 按照“石油行业和社会其他行业兼顾、电子学科与控制学科平衡、强电类课程与弱电类课程协调、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结合”的思路,梳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制订专业培养计划。方案科学合理,行业针对性强,人才市场的适应性好。

 通过生产实训基地建设,从制度上调动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其实践动手能力。

 3)管理与运行机制

 从建设特色专业实际出发,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着重抓好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过程监督,全面追踪教学动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保障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根据学科和行业发展要求,结合专业特点,研究特色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估机制,探索建立学校、行业部门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毕业生质量考核评价机制,促进教学改革。

 以本科教学为核心,重点抓好教学团队建设,强化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良好教风,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强化对学生的考核措施和管理措施,严格考试纪律,认真落实各教学环节的考核评价制度,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质量监控,调动学生刻苦学习、积极实践、努力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良好学风建设。

  7.推荐单位意见

 学

 校

 意

 见

 自动化专业。

 负责人签字:(公章)

 年 月 日

 8、审核部门意见

 专

 家

 组

 审

 核

 意

 见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