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令人销魂的烂书们_谀之令人销魂也

  比之奖励优秀影片的奥斯卡奖,作为一个电影爱好者,还应该把专门评选烂片的金酸莓奖当做自己的关注对象。大致来说,什么是好的虽然需要审美能力,但毕竟还不是一种挑战;而判断什么是烂的则需要一种审丑能力,这活儿就非专业人士莫属了。尤其是得在一堆烂苹果里挑出最烂的数只,神经之坚强也是常人所不能及。
  这事儿终于在我们这个从来都是雪中送炭,表彰雷锋是榜样的地方也有了。前有导演程青松为中国电影颁发的“金扫帚”最烂电影奖,这几天上一年度的十大烂书也已经出炉,记有《中国不高兴》(宋晓军等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版)、《中国站起来》(摩罗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1月版)、《中国大趋势:新社会的八大支柱》(约翰・奈斯比特等著,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9月版)、《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余秋雨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等,去年的畅销书这里有不少,开头最烂的三本,名字都是以“中国”打头,而这十本书当中,人文社科占了大部分。
  当然,虽然最烂的三本都是以“中国”打头,但这并不说明中国很烂,而是随口就宏大叙事地用“中国”说事的书很烂。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写的,只要是开口就天地玄黄、宇宙洪荒,随口就是中国怎么样怎么样,大致就可以直接放到这个榜单而无愧色。
  之所以如此,是由这个时代所决定的。在这个时代,不但价值观多元化、利益多元化,很多东西都是多元文化在起作用,要是某人一上来就打算用中国做主语,这基本就是失心疯了。与之对照的是陈志武教授被无数个排行榜列为年度好书的《金融的逻辑》。陈志武先生并未打算为苍生立言、代国家请命,而是娓娓道来什么是金融、金融有什么好处,以及通过这种好处能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其中现代金融常识与古代商业历史在舒缓的节奏中,自然呈现了绝大的解释力,为我们的世界为什么是今天这个样子以及我们应该向什么样的社会发展指出一条可行之路。
  这就是好书与烂书的不同之处。正如我们的社会已经开始从下至上地进行改善与构建一样,无论是网络文化还是公民意识的觉醒,都是底层自我教育、自我组织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当中,如陈志武先生这样的人,从一个切入点管中窥豹,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建构了自己所提出的某一方面的社会愿景。
  但那些所谓的高屋建瓴、以“中国”本身为噱头的东西,承袭了旧时代从上到下的叙事与思维风格,认为自己站在特别的高度,只有自己望见了前进的大方向。其书过多的感叹词与无论据的断语成为支撑的骨架,口号大于理论、理论大于证据、证据大于事实,最终也就是个大忽悠。
  很遗憾,在一个国家当中,十大烂书之类的总是可以挑出来的,但这种人文社科类书籍占领了大部分名额的现象,确实在其他地方是少见的。人文领域是一个社会前进的风向标,这其中的烂书多数甚至是畅销书,可以想见在人文社科领域,我们所面对的都是一些什么东西。当这个领域如此糟烂的时候,一国之人文精神何处寻觅呢?这个可能是十大烂书榜所带来的真问题了。■
  爱米粒荐自作者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