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用含蒽醌类成分的中药泻药|含蒽醌类成分的中药

  黄老师生育后就患便秘,常常两三天解一次大便,腹胀时影响到工作情绪。她曾经在关于幸福的讨论中,认为解出大便最幸福,因而在同事中颇得同情。后来听人说大便解不出,毒素在体内沉积,会诱发多种疾病,一些广告也喊“排毒养颜”,她就跟着广告走,服用了一些胶囊,开始还是比较见效的,但用久了就慢慢无效了,甚至造成继发性便秘,有时五天才解一次大便,伴有面色发暗、腹部隐痛、食欲欠佳,就怀疑肠道有大问题,要求进行肠镜检查。内镜检查过程中,医生问她吃了什么泻药,服用多长时间了,最后告诉她,她所服用的含有大黄的药品导致大肠黑变病,必须立即停药。后来按照医生的建议,她多吃蔬菜、水果等含纤维多的食物,并注意多喝水、多锻炼,偶尔交替使用几种西药泻药,症状慢慢地减轻了,胃口也好了,人也有精神了,学生都反映黄老师像换了个人。
  那么,什么是结直肠黑变病,有什么危害呢?这是一种以大肠黏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肠病,肠镜检查可见大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轻者有斑点如豹纹样,重者肠腔全部为黑褐色,血管纹理不清楚。病理检查可见黏膜固有层内有大量密集或散在分布的、胞浆内含有黑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细胞体积增大,严重者胞浆内充满色素颗粒,细胞核被遮盖不易看见。一般认为,服用蒽醌类泻剂是主要的发病原因: 含蒽醌类药物增强巨噬细胞的活性,损害肠黏膜上皮细胞(尤其隐窝部位),细胞核固缩,细胞变性坏死,部分脱落的上皮细胞形成脱落小体陷入黏膜固有层,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黑变病。该病可损伤结肠肠壁神经丛、肌肉、血管和淋巴细胞,长期服用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并造成结肠袋(肠蠕动不可缺的组织结构)逐渐消失,进而影响到大肠的蠕动,造成继发性便秘。一些临床报告显示,结直肠黑变病患者大肠癌和大肠腺瘤性息肉的发生率高,少数患者还可出现假性肠狭窄,而被误行剖腹手术。
  必须指出的是,结直肠黑变病是一种可逆性疾病,随着泻药的停用,结直肠的色素沉着斑可减弱乃至完全消失。
  通常用于泻下的有番泻叶、大黄、虎杖、生首乌、决明子、芦荟等单味中药含蒽醌类成分。
  含有蒽醌成分的中药成药有大黄附子丸、胆宁片、一清胶囊、大黄�虫丸、龙荟丸、青宁丸、润肠丸、肾衰宁胶囊、麻仁丸等。
  以大黄、芦荟为例,其所含蒽醌苷类在大肠中经肠道菌群作用,释放出游离蒽醌类成分,发挥刺激性泻下作用。但用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患者常有恶心、呕吐及里急后重、出血性胃炎等消化系统反应,伴有剧烈的腹痛和显著盆腔充血,严重时可引起肾炎(致少尿、蛋白尿),孕妇服用则容易引起流产。故孕妇以及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大黄、芦荟,更不能大量或长期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