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不持一砚归 包公在肇庆的故事

  宋代有一个官员,他因整顿吏治、惩治贪官、解除民困而被称为“包青天”,后世则敬称他为包公。   包公42岁(公元1040年)时到端州(今广东肇庆)任知州,成为端州最高行政长官。他主政端州,政声斐然,为端州的发展作出了许多杰出贡献,还留下了一些不可多得的文化遗迹。
  端州出产的砚十分珍贵,历来被作为献给皇帝的贡品,实行限额开采。过去端州的地方官都以“进贡”名义层层加码掠夺百姓。包公到任不久,探访民情,便听说了这种盘剥砚工的事。针对这种弊病,他专门出了一份告示,儆诫官员、士绅不得任意扩大贡砚数目,不准向砚工摊分工钱。这份告示,得到了百姓的拥护。
  三年后,包公离任,端城男女老幼都来码头送行。一些名流、士绅纷纷携物相赠,都被包公一一谢绝了。官船在一片赞扬声中解缆沿西江而下,不久就到了一个叫羚羊峡的地方。本来风和日丽,天色晴朗,但船过羚羊峡却风云突变,乌云翻滚,浊浪排空。
  包公感到事有蹊跷,心想莫非手下人背着自己私受贿赂,藏于船上?他马上命家人把随行人员叫来身边查问。他的随从书童忽然跪下:“大人,有一事我忘了禀告,我们离开端州之前,当地乡绅特地送给大人端砚一个,因小的认为是小事,没有启禀,私下替大人收了,现放在船上。”
  包公一听,当即命令书童从速将砚取出。这块端砚,外包黄布袱,砚身雕龙刻凤,鸲鹆眼碧绿晶莹,果然是方好砚。但包公一拿到手,连看也没看一眼,随手将端砚抛到江里。说也奇怪,砚一落江,顿时风平浪静,云开日出。船开行不久,就在端砚下沉的地方隆起一片沙洲。包裹端砚的黄布,掉进水里,顺流而下,一片黄光,后来也成为沙滩。据说现在肇庆广利镇的“砚洲”和沙浦镇的“黄布沙”就是这样形成的。
  包公“不持一砚归”,正体现了包公的清廉耿介、正直无私,为群众所赞颂,连端砚也因此增添了身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