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债务价值链化解债务风险

邹平座 董铁民 徐艺轩

根据央行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的本外币贷款余额已达到165.97万亿元。事实上,我国社会各类主体的债务总额已经超过300万亿元,是我国GDP总量的3倍。从央行公布的数据来看,3月份我国的政府债券余额为39.31万亿元。企业的总债务余额达到了152.81万亿元,是我国GDP总量的1.5倍。3月份金融机构的个人贷款余额为56.53万亿元左右,比企业的债务要少得多,同时又高于政府的债务。民间借贷大约10万亿元左右。如何盘活300万亿元的债务存量,优化债务价值结构,化解债务风险,全面提升债务价值链水平和效率,已经成为国家级重要难题与课题。

创新债务价值链助实体经济融资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实体经济生态与价值函数发生重要改变。从债务价值管理方面认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创新市场制度与金融制度,是解决我国目前实体经济困境,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创新。

创新债务价值管理模式,通过打造对标银行债务发行与管理的“间接融资的私有链”,对标规范化债券发行的“直接融资市场化联盟链”,建立全国统一债券市场设施,同步审核与监管,使政府监管、市场监管、债务人、债权人等同时同步监管。对标小微企业、个体企业、个人融资,建立“全球债务价值公链”,由债务人根据“自身的共识债务价值”发行债务,并用债务人的“价值存量”“价值流量”进行质押和担保,由做市商、债权人公开、公平、公正地按照“区块链规则”购买和交易。在创造价值过程中,优化资源配置和企业、个人的价值函数,不断增加企业价值和还债能力。使得做市商、监管者、第三方机构等成为一个“超级账户”,为企业和居民融资、创造价值的工具,创新一种金融的“新零售”“智能化”模式,大幅提高融资市场的服务价值,使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由“中间商”“批发商”“監管者”转化为“金融服务商”“企业价值制造商”“风险管理者”。

充分利用区块链的功能和优势,创新“债务价值管理+区块链”模式,实现债务发行和管理的公平、公正、公开,解决企业融资的信息不对称、不充分问题和腐败问题,把债务管理、监管、发行、交易进行一体化、同时化、系统化、透明化处理,不但能够有效化解债务风险,而且通过价值链重构和技术创新,盘活债务存量,优化债务增量和结构,为实体经济创造新的价值,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直困扰实体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僵尸资金”沉淀在债务存量中,已经成为金融经济的“堰塞湖”,潜伏巨大风险。面对巨量的不良资产和“多角债”,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创新债务价值管理,化危为机,既能盘活存量,还能优化增量,甚至利用现有的债务价值创新金融制度与技术,为实体经济创造新的价值,从而支持实体经济“长治久安”。

建设“全球价值公链”的国家级“新基建”

从债务端发力,盘活资产存量,优化金融结构,为支持实体经济,为帮助实体经济摆脱困境找到了“金钥匙”。债务价值管理工程将成为标准化的可操作的“实体经济新基建”。从债务端发力,创新性地研发服务实体经济的理论与技术,将是货币、金融理论与实践的重大突破。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援引了《区块链简介》一文中的观点: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将交易的信息收集在区块中并加以记录,按时间顺序、以加密形式将区块串联起来,从而能够通过不同的服务器访问所构建的账本。区块链会计功能的拓展,使得基于企业价值的债务管理奠定了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

从“价值管理”到“价值创造”,区块链或将重构和创造债务价值。信用价值的有效发挥,将依赖于区块链技术在会计服务领域的应用进展。基于“会计+区块链”的新型价值管理和交易工具的建设,能够创造巨大的“信用价值”。对于沉淀债务和“三角债”可以通过市场化的大数据和“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定价和交易,实现价值重构,从而实现瓦尔拉斯均衡基础上的价值最大化。这样全球债务价值公链不但能盘活300万亿元的债务存量,也能使未来的债务增量有了更加可靠的信用价值基础,并且不断提升企业价值和个人价值。把债务问题转化为“优化经济结构,创新实体经济价值”的手段和过程。

“债务价值管理+区块链”是一个发展债务价值、管理债务价值、创造债务价值的过程,在公平、公开、有效的智能化合约和规则的基础上,做市商、交易主体在一个超级账户中通过各自的分布式账户,按照区块链规则有序交易。

在数字经济时代,所有者权益性质发生根本改变,员工、科技人员和客户由于拥有企业的数据,数据也是生产资料,从而企业所有者扩展到企业的股东、员工、管理者、消费者、科技人员(归纳为投资者、员工、客户),从而形成一种人的价值通证,这种价值通证(人的价值+区块链)就是未来的世界数字货币。所以,债务价值本质是一种人的价值,债务价值(信用)就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价值创造能力。个人、企业和政府可以凭这种能力发行债务。

交易的过程就是融资的过程。并且,这种过程改变企业的内部交易(时权和资产),通过企业管理流程再造和企业结构与形态再造,形成新的企业形态,通过通证制等新的企业变种,创新企业生态管理系统和信用管理系统,形成新的企业函数形态,形成智能化、生态化、信息化的企业管理与组织形式,这种创新是一体化的,将大大提高企业的效率,建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区块链、大数据、生态化、平台化的数字化企业治理体系。

全球价值公链有利于中国在全球金融市场配置和整合资源,重建和优化国际金融体系和标准,占领全球债务、金融和货币价值链的制高点。因此,中国建立“全球债务价值公链”的意义胜于原有比特币的区块链体系,逐步形成“区块链+人的价值”的世界数字货币体系,让国际货币金融的中心回归到实体。“全球债务价值公链”是中国经济发展必然的“新基建”,也是数字经济时代重建公平、公正、有效的货币金融制度的必然选择。

推进全球金融数字化改革

从全球来讲,金融业发展同样遭遇“百年变局”。全球货币金融市场和制度出现“霸凌化”“泡沫化”“空心化”,正在制造更加严重的“不公平、不平等和低效率”,贫富悬殊不断加大,实体经济中小企业生存“步履维艰”,货币金融系统潜伏巨大的风险与危机。然而,这种状况只是“新金融服务”革命的前夜,金融业面向科技革命、价值革命和数字经济,正在迎来“科技金融”为主导的“价值创造金融”的“新金融”“新零售”模式,一个面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的真正服务实体经济,为实体经济创造价值的崭新的金融生态已经出现在世界的东方。

近年来我国金融体系改革创新持续推进,但金融结构不合理、机构竞争同质化、风险管理粗放化等问题依然突出,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持续存在。从更加宏观的方面讲,现有货币制度下的货币发行机制就是一个大的债务管理系统,这个系统依赖于国家信用。

实现“信用货币”向“价值货币”的转化,就是改变债务的生成机制与化解机制。所以,债务价值管理的核心是债务生成的“信用”和“价值”的依据和制度安排。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债务价值管理是“货币发行”的微观基础和价值基础,管理和盘活300万亿元的债务价值,对于中国金融业和人民币的长治久安,既能化解国家与政府债务风险,又能使债务成为创造价值的重要工具和动力,使“信用货币”向“价值货币”转化,切实支持实体经济。

随着金融服务范围的拓宽和服务产品的丰富,金融机构急需采集和应用更多的数据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要求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全面提升数据要素价值。金融机构数字化的过程就是金融数据效能最大化的过程。创新债务价值链,深化数据与金融业务的融合,分布式数据库、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改善金融数据存储、读取的安全性、高效性;云计算、人工智能可以帮助金融机构降低数据运营成本,提升数据分析与业务支持效率;移动通信、线上场景帮助金融机构拓展数据获取和業务供给的来源和渠道。

在金融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债务价值链”与传统金融机构的资源禀赋存在差异,各有优势: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筹集资金的成本低,金融风险控制能力强,但技术基因不及数字科技企业;“债务价值链”则在技术上有核心禀赋,在跨界联动、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分析,“债务价值链”拥有数字化输出的“DNA”——数据分析能力使得“债务价值链”能够比银行更好地加工数据,提升数据分析的效果;网络外部性将梅特卡夫效应复制到金融领域;互动活动使得“债务价值链”可以将自身场景和服务与金融业务更好地结合打通。“债务价值链”使企业利用信息科技比较优势和数字化输出能力,帮助金融机构改造业务模式、管理方式、发展理念,形成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业务模式和竞争优势。“债务价值链”与金融机构协同推进金融数字化。

金融数据化会自发引起金融监管设施的数字化。实现金融监管的公平、公正、公开,提高金融监管效率。而金融监管的科学化,推广与应用数据化金融监管,必须有一个现代化的数字化的“债务价值链”系统。

科技革命与数字经济对于金融服务的创新主要在于债务价值管理系统的重构。从需求侧创新“债务价值管理+区块链”形成的“债务价值链”,是一种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从根本上解决一些“想解决而无法解决”的问题,不但能支持盘活数以百万亿元的债务存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而且它还是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新基建”。更为重要的是,“债务价值链”模式能够帮助企业发现价值、管理价值和创造价值,交易过程就是一个价值创造过程,通过供应链金融、价值链金融、产业链金融,使金融业与实体经济融为一体,从而形成21世纪的“新金融业态”——“价值金融”和“价值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