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董志塬五种生态农业技术模式

韩丽 王本辉

甘肃省庆阳市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主要种植的作物有冬小麦、玉米、冬油菜、苹果、黄花菜、紫花苜蓿、糜谷等,属于农牧交错地带,适宜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步伐加快,以及绿色环保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甘肃省庆阳市董志塬已稳定形成五种生态农业技术模式。

一、幼果园间作低秆作物模式

苹果是甘肃省庆阳市第一大优势农业产业,其优质果品畅销全国各地,生产面积达100万亩以上,近5年新栽植的幼果园面积达20万亩。一般乔化苹果树行间距达5米,5年内幼树行间具有充足的光照、水肥、空间资源,发展立体种植技术模式,在不影响幼树生长发育的同时,推行苹果幼树行间间作大豆、苹果幼树行间间作红小豆、苹果幼树行间间作白瓜籽、苹果幼树行间间作黄芪。苹果幼树行间间作红小豆,不仅可以增加行间土壤的固氮菌,红小豆收割后的落叶耕翻后还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改土提质的效果。苹果幼树行间间作白瓜籽,可充分利用白瓜籽耐瘠、节肥、茎叶覆盖面积大的特征,不施用化学除草剂即可抑制幼果园行间杂草,达到节本增效、保护农田环境的目的。

二、作物副产品循环利用技术模式

以作物生产副产品资源化利用为切入点,变农业生产废弃物为循环利用再生产原料,实现农业生产副产品的资源化利用。一是变小麦、玉米、冬油菜作物秸秆为栽培平菇、双孢菇、大球盖菇的基料,示范推广玉米(小麦、冬油菜)基料化—种植平菇(大球盖菇、双孢菇)—菇渣肥料化技术模式;
二是推广种植粮饲兼用活秆成熟玉米—发展秸秆青贮饲养肉羊—羊粪腐熟优质有机肥料—回归土壤的有机农业模式;
三是示范推广苹果废枝条基料化—种植香菇(木耳)—菇渣肥料化技术模式。针对庆阳市黄土高原具有丰富的作物副产品资源,促成农作物副产品饲料化、基料化、肥料化,走循环农业发展技术模式。

三、保护天敌、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控技术模式

董志塬种植的作物主要是冬小麦、冬油菜、玉米、苹果、紫花苜蓿,这五大作物每年都有蚜虫危害,如冬小麦栽培的蚜虫危害高峰期一般在灌浆期,冬油菜栽培蚜虫的危害高峰期一般在角果成熟前期,苹果栽培蚜虫的危害期一般在春梢旺长期,玉米栽培蚜虫危害高峰期一般在抽雄开花期和灌浆初期。蚜虫的天敌有七星瓢虫、异色瓢虫、十三星瓢虫,保护利用好这些蚜虫天敌,可以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的情况下,达到控制蚜虫的目的。蚜虫是冬小麦、冬油菜、玉米、苹果每年都发生危害的第一大害虫,长期的农田生态链形成了蚜虫危害的高峰期,同样也是天敌瓢虫种群繁殖的高峰期。调控和利用好天敌与害虫的时空差,尽量不在天敌高峰期施用化学农药,以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

在冬油菜田间使用农药防治蚜虫时,应选在天敌峰值前10天喷施农药,以最大限度减少杀伤瓢虫的卵、幼虫、蛹和成虫。蚜虫危害峰值最早出现在冬油菜田,保护好冬油菜田间的瓢虫是第一道关口。保证冬油菜田间的蚜虫天敌数量上升,随着冬小麦灌浆期到来,大量的瓢虫等天敌迁飞至麦田,随着冬小麦的收割,又有一部分天敌迁移至苹果树上繁殖种群数量,随着苹果春梢停止生长,部分蚜虫前移至玉米田进行生存繁殖。这样在不同的作物种植田间和不同的生育时间段就形成一个动态的以虫治虫的生态平衡。要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应把握好化学农药的施用时间。一般应在不同作物蚜虫发生危害高峰期前10~15天,百株蚜量达200头时喷施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1~2次,以压低蚜虫密度,确保在蚜虫危害高峰期使天敌与蚜虫达到一个合理的调控比例。

四、“氮三磷半农肥增千”技术模式

维护农业生态平衡最根本的技術措施就是要维护农田土壤生态平衡,维持土壤生态平衡措施包括施肥以农家肥为主、轮作倒茬等。

甘肃省庆阳市董志塬农田土壤养分状况为有机质含量9.0克/千克、全氮含量470毫克/千克、碱解氮含量38毫克/千克、全磷含量620毫克/千克、有效磷含量14.29毫克/千克、全钾含量17.8克/千克、速效钾含量181毫克/千克,其养分状况处于有机质低、氮素稍缺、磷素不缺、钾素丰富的水平。经试验探索出在原有化学肥料使用量的基础上,氮肥使用量减少30%,磷肥使用量减少50%,农家肥使用量增加2 000~3 000千克,即“氮三磷半农肥增千”技术模式。

1. 小麦“氮三磷半农肥增千”技术模式

46%尿素由原来的25千克/亩减少到17千克/亩,过磷酸钙由原来的50千克/亩减少到25千克/亩,农家肥由原来的零增加到2 500千克/亩,或由商品有机肥80千克/亩替代。

2. 玉米“氮三磷半农肥增千”技术模式

46%尿素由原来的35千克/亩减少到25千克/亩,过磷酸钙由原来的50千克/亩减少到25千克/亩,农家肥由原来的零增加到3 500千克/亩,或由商品有机肥100千克/亩替代。

3. 苹果 “氮三磷半农肥增千”技术模式

46%尿素由原来的80千克/亩减少到56千克/亩,12%过磷酸钙由原来的130千克/亩减少到65千克/亩,农家肥由原来的零增加到6 000千克/亩,或由商品有机肥300千克/亩替代。

五、休闲设施蔬菜及废弃果园轮休技术模式

设施瓜菜生产基地中的农田土壤与一些老旧苹果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对土壤造成一定的污染,设施温室大棚土壤的盐渍化和老旧果园土壤酸化问题已经成为生态农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变设施周年生产为一季冬春茬生产,在盛夏8~9月休闲期种植绿肥,然后耕翻腐熟后改良土壤。二是棚室内不施化肥,采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不仅可以改良土壤还能达到优质高产的效果。三是废旧老果园推行轮休耕作制。种植紫花苜蓿,不施任何化肥,3~5年后依靠紫花苜蓿根瘤菌培肥地力。四是在废旧老果园的土壤中推广冬小麦—大豆—甜玉米—冬油菜和冬小麦—绿肥(秋后耕翻)—甜玉米—冬油菜轮作模式,一般经过5年时间可将土壤改良和修复。

作者简介:韩 丽,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现在甘肃省庆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
王本辉,农技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植保工作和旱作农业技术推广。联系地址:甘肃省庆城县长庆路84号市政公司院内 邮编:74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