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一季度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讲话稿与2017年第一季度农业经济形势分析合集

  2017年第一季度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讲话稿与2017年第一季度农业经济形势分析合集

 2017年第一季度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讲话稿

 20**年第一季度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讲话稿

 在国际国内多重不利因素的大气候影响下,我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面临不少困难。主要原因是:

 一是投资增长动力不足;二是消费市场增长乏力;三是企业经营状况不乐观;四是房地产市场仍较低迷;五是财税收支矛盾突出;六是金融潜在风险增大。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大气候客观存在,但决不能安之若素、无所作为,而要正确认识和积极应对,处变不惊、转危为机,在困难中求突破。尤其是,赣州作为欠发达、后发展地区,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以动态的眼光看问题,准确预判可能产生的变化,把困难问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准备得更周密一些,尽心竭力做好各项工作。

 困难中凸显亮点,改革释放活力

 面对复杂形势,全市上下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经济运行在困难中显现出一些新亮点。一是服务业加速发展壮大。旅游业快速发展。金融业稳中有进。一季度,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比年初增长7.1%,高于去年同期1.66个百分点,存款增量继续位居全省各设区市和周边四省七市之首。电子商务势头喜人。一季度,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39.58亿元,增长180.3%。

 二是企业直接融资取得突破。我市“新三板”挂牌企业达4家,总数居全省第二。

 三是成长型企业逆势向好。通过及时调整市场,加强产品研发,注重技改投入,企业生产经营逆势向好。

 四是改革开放活力竞相释放。截至3月底,全市实有市场主体36.23万户,增长13.9%;注册资本(金)总额达2949.26 亿元,增长31.4%。一季度,全市新设立外资企业23家,同比增长53.3%;实际利用外资3.09亿美元,增长2.5%;外贸进出口总额9.43亿美元,增长42.4%,其中出口7.25亿美元,增长35.3%。

 五是就业形势稳中趋好。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8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2.8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5%。

 挑战中蕴藏机遇,社会信心弥足珍贵

 从赣州自身看,政策优势、后发优势、生态优势等相互叠加,为赣州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加速赶超创造了更好条件。尤其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这些年,你们把加快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战略机遇努力作为,带动了全省民生改善,成绩令人鼓舞,但是后面的任务依然艰巨。扶贫攻坚,任重道远;造福老区,时不我待”,对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寄予深情关怀和殷切期望,强调“一定要把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放在心上”,嘱咐“中央有关部委要一如既往关心和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对口帮扶要搞得扎实一点,支持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等等。为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特别是加快扶贫攻坚,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在中央关心支持下,赣州全面振兴、脱贫致富将迎来更多更重要的战略机遇。

 大势可顺不可逆

 机遇可用不可废

 “面对大势,可顺不可逆;面对机遇,可用不可废。”我们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保持定力、奋发有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要以政策转化为重点加快苏区振兴

 就赣州而言,我们要进一步打开思路、挖掘潜能,充分发挥好《若干意见》的政策效应,着力在政策对接、落实和转化上下功夫。一方面,要锲而不舍加强与国家部委的对接,加快一批重大扶持政策的落地。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让政策真正惠泽企业和群众。尤其要建设好、运用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赣州综合保税区等重大发展平台,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做好顶层设计,高标准推进园区水、电、气、路、网以及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推进标准厂房、仓储设施等建设,完善商场超市、医院、学校、公交站点等配套,尽快吸引更多企业进驻落户、建设投产。花了那么大的力气,好不容易争来了这些“国字号”的牌子,如果没有充分利用、发挥应有作用,就是政策资源的巨大浪费,就背离了工作的初衷,就会有愧于前面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同时,要加大“政策入企”工作力度,让企业更好地了解政策、用好政策。政府要高度重视困难企业的诉求,将扶持和帮助落到实处;金融机构要有大局观,与企业“共赢不共损”。

 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扩大有效投入

 一是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要强化工作落实,加强项目调度,按照“前期促开工、建设促竣工、投产促增效”的要求,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5、6月份是项目建设至为关键的时期,这两个月工作抓得紧、开工项目多,全年工作就能有一个好的基础。要紧盯目标要求,积极主动作为,密切协调配合,切实解决土地、资金、管理体制等问题,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抢抓进度。确实不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必须加快办理前期手续,抓紧把设计、拆迁、融资、手续办理到位。同时,要加快推进昌吉赣客专、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兴国至赣县、寻乌至全南、南昌至宁都、黄金机场改扩建等一批在建重大工程项目,确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抓紧做好赣井铁路、华能瑞金电厂二期、抚州至泉州至赣州管道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争取鹰梅铁路尽快批复实施。对重点项目,发改、财政、金融、国土等部门要开辟“绿色通道”,在审批、资金、土地等方面,优先给予保障。尤其要着力解决资金瓶颈问题,通过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以及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引进战略投资、设立引导基金、推动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积极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等,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加快项目建设。

 二是抓紧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各地各部门尤其是发改部门要对接国家“7631”投资战略,密切关注、深入钻研国家投资政策最新动向,争取相关项目落地。同时,要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机遇,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抓紧谋划申报一批重大项目。

 三是着力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各县(市、区)、市直相关单位要抓紧外出招商,将对接“龙头”下单企业、上市公司作为招商重点,围绕国内外已出现的“市场西移”、“企业经营及物流成本上升的产业链”龙头企业,尤其是下单企业,展开招商。要推动我市企业积极对接上市公司“定增项目”,争取通过定增、收购等,进而实现项目落地。此外,要充分调动我市现有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引导各金融机构积极协调其总行、总部,引进智力支持,帮助我们研究、发现、追踪、锁定和引进具有行业拉动作用的产业链“龙头企业”和项目。

 要以创新升级为动力培植壮大产业

 一是着力让传统产业焕发生机。要加快技术改造和装备智能升级,通过吸引人才、研发投入、工艺提升、品牌建设等,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品质,形成质量、品牌、服务为核心的竞争优势。

 二是着力让新兴产业加速壮大。现在,“互联网+”的概念如火如荼,这是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组织方式。我们要高度敏感、快速反应,着力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特别是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让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迸发涌流,促进制造业向研发数字化、产品智能化、管理信息化迈进,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升级,走向微笑曲线两端。要引导企业主动迈步,市里将增设“两化融合”扶持资金,相关部门要抓紧推进,争取尽快见效。要加快发展电子商务,重点研究覆盖市域范围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和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动电子商务与贸易流通、工业生产、金融服务等相关领域联动发展,壮大南康家具、赣南脐橙等产业电商平台,培育一批从事电子商务的龙头企业。同时,要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工业设计、第三方物流、管理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产业链各环节的专业化、服务化,提高产业链整体效率。

 三是着力让创新创业释放活力。要营造最优的创新创业环境,出台扶持创新创业的专门意见,尤其要充分利用我市高校较多的优势。只要创业人才的手中有好的项目,经过评审,就可以享受扶持政策,包括政府提供住宿、办公场所、免费培训、小额担保贷款和项目启动资金等。要大力支持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把更多的创新资源配置给小微企业,发挥其在产业创新链中的种子作用。

 要以激发市场活力为取向深化改革

 一是进一步简政放权。一方面,要加快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行政事业性收费清单、前置审批清单、中介服务清单及网上审批系统“六单一网”改革,能放给基层、社会和市场的权力要彻底放、不截留;同时防止“自由落体”,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加强上下对接和部门间的统筹协调。另一方面,要优化政府服务,探索推行并联审批、联合审批、网上审批、一个窗口受理等服务方式,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通过实实在在的措施,让企业和群众有更多改革“获得感”。

 二是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在公共领域大力推广特许经营、PPP等模式,吸引社会投资,着力营造释放消费潜力的体制机制环境。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推动中小创新性金融机构发展,鼓励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加大对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加快推进国企国资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开展混合所有制和股权激励等试点。

 三是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做好不动产统一登记。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政策性、专业性很强,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把握政策原则,对照上级技术规程要求,抓紧对前期工作“回头看”、查缺补漏、及时纠偏,“确实地、颁铁证”,真正让这项工作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积极稳妥推动林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及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抵押担保贷款等试点,扩大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范围;完善市、县、乡三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让农村的资源资产活起来。

 四是积极开展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改革和完善财政资金管理,盘活沉淀的存量资金统筹用于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稳增长、调结构的效用。

 要以精准扶贫为着力点改善民生

 在全面落实好省下达的50件民生实事和市里确定的40件民生实事基础上,改善民生重中之重,是要抓好精准扶贫。一是严格细致把好精准识别关口。这是“扶真贫、真扶贫”的基础性工作,一定要抓细抓实抓准,千万不能走过场、不能留下“后遗症”。

 二是分类施策抓好精准帮扶。现在,最重要的是市县乡各级干部要抓紧下去对接,各项政策措施要落实下去,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要根据每个贫困村、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开展精准帮扶。着力推进产业扶贫,抓紧梳理确定扶贫产业,制定具体的帮扶办法,关键是要落实到户,让贫困户真正从产业发展中受益。同时,要深入推进移民搬迁扶贫,结合新型城镇化、工业化、绿色化,有序引导搬迁移民贫困户进城入园;要加大对因学致贫户的扶持,尽快摸清底数,全面列出清单,向对口支援部委争取支持;要加大对因病致贫户的扶持,通过保险、大病救助等多种渠道进行扶持;要加强就业扶贫,抓紧梳理开发一批公益性岗位,优先用于贫困户就业,并通过职校定向培养、工业园订单式就业培训等,提高贫困户就业能力。

 三是最大限度发挥扶贫资金效益。前几天,我们专门请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委书记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总的有两方面考虑:

 第一,对全市30.82万户贫困户,按每户1万元标准筹集约30亿元资金,进行市场化运作,对贫困户实施政策兜底保障。

 第二,给每个贫困村安排的100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也要制定专门的管理使用办法,统一用于扶持发展产业。比如,对有一定致富本领的农户提供担保贷款、给予贫困边缘户贷款贴息和土地流转补贴等,但不得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这些资金是“穷人的救命钱”,各地各部门一定要保持清醒,满怀责任,把每一分扶贫资金管好、用好,让贫困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

 学习梁家河

 打好攻坚战

 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弘扬苏区精神与学习梁家河紧密结合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我们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要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前段时间,市委组织15名村支部书记到延安梁家河学习考察,并作出“学习梁家河、当好村支书、打好攻坚战”的决定,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弘扬苏区精神与学习梁家河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扬优良传统、凝聚奋进动力,加快扶贫攻坚、推进振兴发展。这项工作在市内外引起热烈反响,网络舆论纷纷点赞,社会评价都是正能量。

 学习梁家河,最关键的是学价值观、学方法论,尤其是深蕴其中的崇高精神,最根本的是要见诸于行动、落实到实践中,转化为抓工作、促发展的思路、措施和动力

 一要深入实际。习总书记在回忆梁家河知青岁月时动情地说,陕北七年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这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事业成功的根本法则。推进精准扶贫、加快振兴发展、全面建成小康,首要的就是深入实际、了解实际,结合实际抓好工作。否则,就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尤其要深入了解农村实际。农村是天然的社会大学,是摔打的最好熔炉。深入农村、读懂农民,干部就能汲取丰富养分、历练成长;抓工作、干事情就能对路合拍,切合农村的实际、符合群众的想法,和群众想到一块、干到一块,得到群众的拥护,凝聚起群众的深厚伟力。做经济工作,帮扶企业,同样如此,只有摸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深入企业一线、深入项目现场,熟悉经济规律、把握问题症结,才能把工作做到点子上、抓在关键处。二要深入群众。习总书记指出:“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我们的干部只有和群众结合在一起,才能守住根本,任何时候都不忘初心、不忘来时路。个人之于群众,就像水滴之于大海,密切联系群众、真情融入群众、依靠团结群众,就会成为力大无穷的安泰;脱离群众、失去群众,就必然势单力薄、一事无成。我们要在内心深处“懂得什么叫群众”,了解群众、熟悉群众,对群众有感情,视如亲人、饱含真情,与群众一块苦、一块干、一块流汗,懂得与群众打交道、善于做群众工作,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心民力。当前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大气候、小环境,促进扶贫攻坚、推进振兴发展任务艰巨繁重,我们抓工作的信心和底气从何而来?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从何而来?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到群众的实践中找答案,从群众的智慧中找钥匙,从群众的支持中汲取力量。当前,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迅猛发展,互联网、手机、微信等全面普及,成为社会各阶层接收信息、表达诉求和思想交流的重要渠道。要适应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新形势,善于做好信息时代的群众工作,利用网络论坛、微博微信、QQ群等新媒体平台,创新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思路、理念和方式,提高群众工作的覆盖面、时效性。要通过发动群众来推动工作,抓紧建立精准扶贫手机客户端,让群众都来关注、支持、监督扶贫的成效;要与扶贫联系户建立微信群,掌握社情民意、理顺群众情绪、坚定群众信心,形成干群协力同心促振兴、奔小康的生动局面。三要经受磨砺。习总书记说,刀在石上磨,人在难中练。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就要到条件艰苦的地方经风雨、受锻炼,越是工作复杂、任务艰巨,越能磨炼品质、考验毅力。“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要敢于担当、迎难而上,在困难面前始终保持坚定不移的信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就像习总书记说的:“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有这种顽强的意志品质,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振兴发展的美好蓝图就一定能早日实现。

 今年的时间即将过去三分之一,对照年初计划,接下来的任务更加艰巨。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战略部署,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奋力拼搏,狠抓落实,确保全年目标顺利实现,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2017年第一季度农业经济形势分析

 20**年第一季度农业经济形势分析

 一、在田作物长势向好小麦:目前,全区在田作物长势较好。目前全区27.7万亩小麦正处于返青至拔节孕穗期,苗情整体长势良好。其中,一类苗占麦田面积的58.3%,较去年增0.3%;二类苗占34.5%,较去年增20.5%;三类苗7.2%,较去年减20.8%。当前大部分麦田墒情较好,对小麦生长非常有利。大蒜:全区在田大蒜面积10万亩,由于管理措施到位,目前长势良好。

 二、设施蔬菜等园艺作物效益显著1、全区园艺作物生产基本平稳。预计今年1季度,全区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050多亩,完成省市委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的21%。其中,252省道汴塘段设施农业“上山”工程新建钢架棚200亩,塔山段更新棚体300亩;潘安湖马庄村新建蔬菜钢架棚200亩;紫庄蔬菜育苗工厂完成整体更新改造;赵庄采摘园改造工程正在加快推进中。

 2、全区第一季度蔬菜新增播种面积约4200亩,较去年同期增加18.6%,由于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蔬菜生长受到一定影响,产量有所降低,价格在高位运行,1-2月份蔬菜地头平均批发价5.79元/公斤,较去年同期增加7.4%。

 3、受去年冬季低温影响,草莓第一茬果单产915公斤/亩,同比去年下降12.5%;平均单价11元/斤,同比去年增加57.1%,亩产值20**0元/亩,同比去年同期增加9.3%。

 三、养殖业行情向好畜禽养殖:预计3月底全区猪、牛、羊、禽存栏量分别为14.9万头、0.48万头、7.4万只、203.6万羽,猪、牛、羊、禽出栏数分别为10.5万头、0.21万头、3.33万只、190.8万羽,肉类总产、禽蛋产量、奶产量分别为8772吨、3490吨、3480吨,总产量较去年同期平均下降7%,但由于生猪价格坚挺,每公斤已涨至19元左右,同比上涨54.8%,总体效益同比增长20%以上。水产养殖:至3月10日,全区已完成放养面积2.13万亩,放养鱼种0.36万吨,其中放养仔口鱼种0.12万吨;放养斤两鱼种0.24万吨。各类鱼放养、养殖情况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今年以来,水产品价格略有上升,据调查,2月份常规鱼类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增加15%左右,其中鲤鱼塘口价为13元/公斤;鲫鱼为15元/公斤;黄颡鱼26元/公斤。至3月10日全区完成水产品产量0.2308万吨,同去年基本持平。

 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持续面临市场低迷截至目前,我区共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市级31家,由于国内订单下降、出口市场锐减,加之融资困难,农业产业化企业的产销量普遍下降约20-40%。今年一季度,全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预计完成销售收入10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2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