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大路》观后感例文

  电影《大路》观后感例文

  电影《大路》观后感例文

  一般把【大路】这样的作品归入意大利现实主义电影一类,的确,在本片中,费里尼将镜头对准了战后意大利的郊区和乡村;譬如贫瘠的原野,土路,残缺的住宅----还有像砂石般粗粝的穷人和他们的孩子---假如说贫穷滋生了罪恶,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出像z【赞帕诺】这样的恶棍是完全可能的。

  从表面上看,影片讲述了一个恶棍和他智力有问题的美丽妻子【g】共同流浪生活的故事,这并没有什么稀奇,观众很容易就把影片主题往爱情这方面靠【片中的确涉及到了爱情,譬如傻瓜对g的感情应该就是爱情,这点我不否认】,但是假如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很多问题是解释不通的,最大的疑惑就是为什么g迟迟不离开粗鲁的z----反过来也是,z这个极端利己的人为什么会买这样一个几乎什么都不会的女人做妻子呢?【这不是多了一个累赘吗】,有人拼命想要证明z与g之间是有感情的,更有甚者竟搬出了斯德哥尔摩情结。

  一开始我也被这些表面问题所迷惑困扰,后来我渐渐明白过来了:这不是一部简单的电影。也可以说,不是完全的现实主义电影。

  生活中,z这样的人有没有可能存在?-----应该是有的,但导演把他推到了一个极端,一个类型化的高度【极恶的化身】,这点我想大家不会否认,因为几乎每个人都会在z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至少我是】,同样,对g的处理手法也是如此,把她推到了另一个极端【极善的化身】,这一善一恶就在导演的安排下,组成了这样一种奇特的组合,开始在生活的大路上走下去---【因为形成联姻的基础不是爱,而是利益,所以这种组合注定不能长久】,令人困惑的是,这极善与极恶都诞生于这片贫瘠的土地----同时,这一关系也隐喻了每个人身上都具有的善恶两面性。

  电影《大路》观后感例文

  假如我们把这部电影看做是对道德【善恶】的探讨,就免不了涉及到救赎的问题,像z这样的恶棍到底值不值得被拯救?我想导演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否则也就没有最后这一段【z虽为极恶,但毕竟还有一丝人性尚存】,但要救这样的人,代价是巨大的【另一个纯善生命的死亡】,而且拯救的效果很难说,【片尾z终于流下了泪水,这泪是对g的忏悔?还是因为感到失去了g,自己将在这个世界上一无所有,并对未来感到恐惧害怕?无从得知】

  本片的奇妙之处在于:它有两个解读版本。1:无象征意义,纯粹探讨爱情问题的浅层阅读。2:有象征意义的探讨善恶问题的深层阅读。【本文遵循的是后者】,但这并不代表我排斥前者,相反,如果按照前者去阅读,会得到一个较为光明的,令人慰藉的结果【z忏悔了,g的死对z有意义,人性本善】,而按照后者【我的观点】去解读,则z并未真正忏悔,g的死没有什么价值,人性本恶,这是一个完全黑暗的结果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本片的这两个解读,您倾向于哪一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