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践行中国精神

 欢迎下载

 如何践行(弘扬)中国精神

 素材一:

 1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这个 理想而奋斗

 2加强 修养,发扬严以律已,宽以待人的 美德。

 3强调关心 国家利益、他人利益,以 人民利益为先

 4坚持发愤忘食、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5发扬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美德

 6发扬 孝敬父母、尊师重道的美德

 素材二: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共产党是 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弘扬者和培育者,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培育出了长征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精神既植根于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之中,又深深熔铸在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熔铸在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和力量源泉。

  时代精神体现社会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一个民族如果没有高尚的品格、坚定的志向和远大的理想,就不可能凝聚力量、成就伟业;一个民族如果不能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就不会有生机和活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地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融相生,二者统一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之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奋发进取,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抓住机遇,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和平发展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还是要靠这样的精神。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要通过“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把“爱国热情化作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以热爱祖国和贡献自己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要继承优良传统,体现时代特点,深刻领会 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和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从每一个人做起,使之表现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的挺身而出、舍生忘死,也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难的 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但更多地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 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当前,我国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特别是我国在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以及部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新老矛盾相互交织,解决好这些重大问题,必须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更要“广泛开展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永不自满、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以思想不断解放推动事业持续发展”。同时,还要“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劳动光荣、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坚决克服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居安思危、奋发图强;坚决克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思想,勇于创新、昂扬向上;坚决克服惧怕困难、畏首畏尾的思想,锐意进取、勇往直前。要从深化对世情、国情、党情的科学认识中,从认清目标、明确任务中,从创先争优、查找差距中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思想的大解放带动事业的大发展。更要着眼于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着力回答时代对改革提出的新课题,着力解决体制转变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为此,要在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贯彻改革创新精神,切实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找准深化改革开放的突破口,科学制定改革措施,打好改革攻坚战。要把弘扬时代精神体现到加快发展的实践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通过改革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而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加快推进各项改革,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素材三:

 中华浩浩五千年,做人做事讲究精气神,人逢喜事精神爽,花若向阳早逢春,而中国人所谓的精气神,无数圣人先贤、名士豪杰早就已经给出了答案!中国精神,中华气象。

 一、中国气概:若犯我者,虽远必诛!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书·陈汤传》)“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强势的话语,并非故作大言,背后有的从古至今事实支撑。在汉代司马光《稽古录》里,就以大量的文字记载了汉武帝时代“虽远必诛”的事实。回首历史,我们并非是虚幻地陶醉于祖上的强盛,也并非为征伐厮杀唱赞歌,只是想说明我们有不惹事的定力,也有不怕事的底气!

 二、中国品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自强不息”代表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要求不断地有新的成就。学习和效法自然界生生不息、日新月异的精神,在人生的过程中,自力更生、发奋图强、不断前进、勇于拼搏。“厚德载物”是一种深厚的修养和处世原则。对自己拼搏不断,对外界像大地那样厚实宽广,载育万物、生长万物。在做人与处世上,心胸开阔、意志高远,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辟地概括了中国文化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深刻认识和应对方法。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时间的考验和兴衰变化,而一直能稳固地凝聚在一起,并保持一个伟大民族的生机与活力,是同这种深刻认识分不开的三、中国操守:穷则独善,达则兼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是针对自己,即使落魄了,也坚决不拖后腿,成为别人的一种负累;达则兼济,是针对天下,有能者多劳,让自我价值得到更大发挥!

 四、中国高度:万物共生,天人合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人的存在和大自然的运作息息相关,共生共存,对大自然的报复也是对自己的报复。以平等心对待他人与自然万物,认清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存在的即是合理的!

 五、中国气节:宁为玉碎,百折不弯铁可折,玉可碎,海可枯,不论穷达生死,直节贯殊途。(南宋·汪莘《水调歌头》)人的骨气,是灵魂的骨头。一个人必先有灵魂,然后才可能有骨气。骨气是骨子里的东西,它首先是一种气质、一种人格,然后是一种人格深处的高贵。

 六、中国气度:海纳百川,俯仰天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清·林则徐)大海因为有宽广的度量才容纳了成百上千的河流,高山因为没有勾心斗角的凡世杂欲才如此地挺拔。王勃曾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豪言壮语,诸葛亮也有“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警句,儒学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明确自己的志向,坚持正确的方向

 七、中国理想:天地立心,万世太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大儒张横渠)这四句名言,被冯友兰称为“横渠四句”,历代流行不衰,最能表示儒者的襟怀,也最能开显儒者的器识与宏愿,是怀抱入世与济世理想的中国人的最高追求。

 八、中国性格:贫贱不屈,威武不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做人要做得顶天立地,在什么时候都能保持住自己的品格。抵御各种的诱惑和威胁,意志坚定,义无反顾地向自己的目标迈进。

 天之三宝:日、月、星;地之三宝:水、火、风:人之三宝:精、气、神。中国精气神,永远少不了!也如 杨立杰 所说我有名士,天下无双。国之栋材,民族脊梁。上下五千,渊源流长。纵横千里,大国无疆。中国力量,百炼成钢。力量中国,彩云之上。我的祖国,繁荣盛昌。我的民族,共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