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金融工作会暨政金企对接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金融工作会暨政金企对接会上的讲话

各级各部门和金融机构要有效破解融资难题,提升金融业的综合实力、服务水平和抗风险能力,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暨稳经济促发展大会精神,表彰年度市长金融奖获奖单位,搭建“金企”交流合作平台,安排部署全市金融工作。下面,我讲三个方面意见。

  第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实现新提升

  近年来,全市金融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金融工作的部署要求,聚焦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重点任务,积极扩大信贷投放规模,全力推进资本市场和保险业发展,着力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全市金融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市政府连续3年荣获“省长金融奖”。

  一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全市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数量达到81家,城乡助农取款服务点实现了全覆盖,乡镇农金站、行政村农金室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形成了银行、保险、证券等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全国性、区域性、地方性机构协调发展,功能较为完善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政府与金融机构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市政府与省农发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每年组织召开“政金企”对接会,不断扩大信贷投放,有效解决了一批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

  二是金融环境持续优化。加强政策引导和表彰激励,制定了“市长金融奖”评选管理办法、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奖励办法等一系列金融政策,每年评选、颁发“市长金融奖”,对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企业予以表彰奖励。建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出台了落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党政同责的实施意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1+N”责任与政策体系、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三是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截至5月底,银行业方面,各项存款余额1325.19亿元、排名全省第4位,较年初增加86.33亿元、同比增长17.6%,增速排名全省第2位;各项贷款余额779.97亿元,较年初增加38.6亿元,同比增长6%。保险业方面,实现保费收入11.68亿元,同比增长14.5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省第4位;赔付支出2.47亿元,同比增长18.3%;“险资入陇”累计达到4.18亿元。资本市场方面,金徽矿业成功上市,募集资金10.58亿元,市、县财政对金徽矿业奖励550万元,恒康医疗公司重整工作有序推进。全市有恒康医疗、金徽酒业和金徽矿业3家上市公司,居全省第3,总市值突破340亿元。地方金融组织方面,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更加完善,融资担保服务力度不断提升,融资担保公司12家,注册资本金12.86亿元,在保4380户33.1亿元,其中小微企业在保568户21.53亿元。惠企纾困方面,持续降低小微、民营企业信贷综合融资成本,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8.8亿元,较年初增加27.4亿元,同比增长29.6%,增速排名全省第1。

  四是巩固衔接成效明显。截至5月底,全市涉农贷款余额510.2亿元,较年初增长30.9亿元,占贷款的65.4%。向15.86万建档立卡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76.13亿元,已收回63亿元;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5.83万户28.25亿元,小额信贷余额40.66亿元;累计担保投放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40.95亿元。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不断扩大担保规模,对部分“三农”主体免收担保费,涉农企业在保3973户14.46亿元。完成农业保险签单品种39类,签单保费1.3亿元,连续两年实施“政府防贫救助保险”,较好发挥了保障作用。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金融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资金使用效率低。我市存款增速强劲,但有效贷款需求明显不足,贷款增速排在全省第9位,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贷存比仅为58.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说明我市很多资金没有充分利用,资金外流现象相当严重。二是化险工作任务较重。部分银行机构不良资产处置任务重,存量非法集资案件化解困难,国开行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还款压力大,政策性贷款清收缓慢,信用风险等问题仍然存在。三是诚信建设还需加强。群众金融素养和诚信意识相对薄弱,民间金融活动缺乏有效监管,盲目投资、非法集资等金融乱象时有发生。四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我市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第二,准确把握当前金融工作的政策机遇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要发展经济必须发展金融,要稳住经济离不开金融支持。

  一方面,从发展现状看,我市金融机构覆盖面广、网点数量大、从业人员多,金融服务能力较强,能基本满足多种金融服务需要。银行存贷比较低,信贷增长的潜力巨大,有充足的信贷资金,金融机构也有支持实体经济、实现自身发展的强烈意愿。在当前全力冲刺“双过半”、全年“保目标”、为稳住经济大盘作贡献的大背景下,需要金融业主动担当作为,体现自身价值,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实现经济金融良性互动。

  另一方面,从金融政策看,国务院6个方面33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金融政策就占了5条;省、市出台的11个方面53条落实举措,金融政策就占了7条,包括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推动降低贷款利率、提高资本市场融资效率、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建立落实金融支持政策清单台账、放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效益等许多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金融政策举措,各县区各部门和金融机构要快速行动、落细落实,为建设“三城五地”、推进“十大行动”贡献力量。

  第三,全力抓好金融工作各项任务

  各级各部门和金融机构要有效破解融资难题,提升金融业的综合实力、服务水平和抗风险能力,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一)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政策环境。各县区、各部门要立足金融业特点和各自实际,制定实施有利于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一要为金融业发展保驾护航。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支持金融机构改革创新,尽一切可能为金融机构发展创造条件,维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对恶意逃废债行为坚决打击,创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二要让金融资源好钢用到刀刃上。要进一步用足用好“市长金融奖”、上市奖励和财政预算单位账户新设等激励政策措施,建立按照贡献度分配财政存款的制度,引导金融机构聚焦重点领域,挖掘自身优势,创新金融产品,实现资金有效配置。三要以人为本提升金融发展质效。加强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引进,完善金融体系,充实金融工作力量。各机构、各企业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能力强的金融工作队伍。要强化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金融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形成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的良好氛围。

  (二)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要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大反思、大整改、大承诺、大监督、大查处五项活动,把贯彻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33条政策,省、市53条举措作为最紧迫的任务,一项一项落实到位,让企业真正享受纾困扶持的“及时雨”,实实在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要开展“政企面对面、服务心贴心”系列活动,紧盯企业开办、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获得用水用气、纳税、获得信贷、执行合同、招标投标等营商环境评价重点指标,一企一策解决企业困难,切实提高企业认可度和满意度。要全面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深入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推进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作用,切实为企业发展减轻负担。要着力破解融资难、审批慢、渠道窄等问题,对全市有贷款的中小微企业建立工作台账,分类施策提供延期、展期、降息等服务,对有资金需求的市场主体列出清单,引导金融切块供给,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切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要紧贴中小微企业经营特点,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的金融运营体系,不断创新金融产品,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满足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三)建立“政金企”对接长效机制。各级政府要围绕重大项目建设和企业融资需求,分级建立“政金企”对接平台和长效机制,畅通多向交流沟通渠道,实现“政金企”对接制度化、标准化、高效化、常态化。一要服务重点项目融资。健全融资对接机制,搭建对接平台,主动为项目建设单位和金融机构提供精准对接服务,着力破解“项目建设缺资金”“银行资金缺项目”的矛盾。要建立重大项目定期对接的融资机制,及时跟进重大项目进展情况。要定期梳理项目清单,向各金融机构及时定向推送,让金融机构参与到项目立项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形成项目主管部门、建设单位、金融机构共同破解项目筹资难题的新机制,有效发挥银行信贷资金作用。二要服务企业融资。各级各部门和银行机构要围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和民营企业纾困,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推进xx省“信易贷”平台、xx省“陇信通”平台、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等信用平台运用,建立银企线上常态化对接机制,切实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能力。三要服务农村产业发展融资。各金融机构针对乡村振兴都开发了普惠型信贷产品,很多是通过手机操作发放的线上信用贷款,贷款申请便捷高效。要发挥乡镇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和村级金融服务室作用,组织涉农金融机构逐乡逐村开展专项对接活动,建立乡镇一级的银农对接机制,加大农户信用贷款投放力度。

  (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金融机构要立足本职,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争做助推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一要持续加大信贷支持。要围绕10条产业链工作方案和6个百亿产业集群规划,聚焦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特色优势产业、文旅康养、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强化资金支持,实现贷款稳步增长。近期,省农发行向总行争取了160亿元中长期贷款额度,利率较低且贷款期限长达40年,用于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各县区、各部门要迅速排摸重点项目融资需求,积极与省农发行对接,争取中长期资金支持我市重点项目建设。二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证券服务机构要努力提升业务量,积极与市政府金融办等部门沟通对接,通过完善重点后备企业资源库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育扶持政策措施,推动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融资,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例。三要提升保险保障能力。要优化完善保险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风险保障。积极发挥保险资金期限长、规模大、来源稳定的独特优势,推动“险资入陇”,为企业和项目提供多元融资保障。

  (五)全面助力乡村振兴。要提升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确保金融政策不断档、金融资源多投入、金融服务强县域。一要保证衔接政策延续。保持过渡期内金融扶持政策不变,全面促进已脱贫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继续推进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确保信贷资金用得好、收得回。加大农业农村保险实施力度,增强保险服务乡村振兴功能。二要推动金融资源倾斜。强化考核激励,推进惠农政策落实,增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风险分担能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拓展涉农信贷增信方式,加大涉农信贷投放。三要助力县域经济发展。要围绕“强县域”行动,大力支持中药材、油橄榄、花椒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助力打造富民强县战略性主导产业。强化金融科技手段运用,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差异化融资特点,丰富金融供给。聚焦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积极对接乡村建设融资需求,扩大中长期信贷投放。

  (六)坚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妥善把握处理好防风险与促发展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化解风险存量,控制风险变量,遏制风险增量,推动经济与金融良性循环。一要坚持责任导向。坚决贯彻党政同责,落实属地责任、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不断完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1+N”责任与政策体系,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上手,形成运转高效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合力。二要坚持依法依规。以保护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群众合法利益为宗旨,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严格依法有序推进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公检法部门要对涉金融案件快立、快侦、快诉、快审、快执,对非法集资陈案积案加快处置出清进度。要提升联合信用惩戒力度,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让失信人寸步难行。对因工作不力出现重大风险或引发较大群体性事件的,纪委监委等部门要根据相关政策法规倒查问责。三要坚持分类处置。要分类施策,靶向处理,根据风险状况、形成时间、风险规模、社会影响、处置难度等因素,先易后难,分类推进。要坚持稳中求进,综合研判,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严防出现次生风险。四要坚持防范为先。金融监管部门要推进监管前移,加强风险排查,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应对、早处置。各金融机构要强化内控合规管理,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机制,严把新增业务质量关,坚决遏制增量风险。各级各部门要深化“诚信xx”建设,建立常态化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发挥金融机构网点多、分布广的优势,让金融知识入群众耳、进群众心。要落实举报奖励,鼓励广大群众积极提供风险线索,引导社会公众树立良好的金融观念,增强金融风险辨识能力,不断优化我市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