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生意,看的还是点位和运营

思敏

充电站的入驻可以为商业地产吸引更多人流,诸如购物中心等业态也在瞄准特斯拉等新能源车车主的消费能力。

家住太原的侯毅是特斯拉车迷,2019年7月,在特斯拉换上宁德时代的电池前,他拿到了属于自己的Model 3的车钥匙。还在装修新房的侯毅尚未拥有自己的停车位和充电桩,一番斟酌后,他选了价格更高的长续航款。

提车后,侯毅跑得最远的一趟,是从太原到北京东三环的华茂中心,那里有一座特斯拉超级充电站,“当时只剩5%的电,再远就不行了。”之前途经高速服务区时,4个充电桩里有的被占,有的已损坏,侯毅只能放弃充电继续赶路,“开电动车跑长途,有时候就像赌博一样”。

充电桩充足与否无疑会影响电动车的使用体验甚至是购买量:新能源车数量增多,会推动充电桩行业发展,充电桩数量有限反过来也会制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根据艾瑞咨询研究院的数据显示,纯电动车的保有量已从2017年的125万辆增长到2019年的310万辆,增长率近150%。相应的,充电桩的保有量在同一时期也从45万个增长到122万个,增长率为170%。

随着电动车进一步普及,充电桩建设还被纳入“新基建”范畴,让侯毅等电动车车主稍感宽心的是,车多桩少的情况正在改善。川财证券的一份报告显示,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已从2015年的1∶7.97下降至2019年年底的1∶3.41。不过,充电桩的随车配建比,也就是私人充电桩的配建率仍然不够。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数据,在采样108.6万辆车的车桩信息后,其中未随车配建充电设施的有34.56万台,整体未配建率高达31.9%。

对新能源车车主而言,私人充电桩的优先级显然是高于公共充电桩的,但想要建私桩并不容易。

建私桩的成本并不高,特斯拉、蔚来等电动车车企都有帮车主建私桩的业务,有的品牌还会免费送桩,只收线材费,这样算下来,2000元以内就能搞定。

阻碍车主建私桩的主要因素,是高价或者出钱也买不到的车位,以及强势的小区物业。

蔚来车主曲颖的第一辆车是一台丰田燃油车,体验了蔚来ES6后,她对电动车的操作感很满意,于是花40万元购入了自己的第二輛车。曲颖算了一笔账,如果开电动车并用私桩在夜间用电低谷时充电,一个月下来才200元,相比开燃油车可以省一大笔钱。曲颖所在的苏州,车位费在2 0万元左右,这对曲颖来说不算贵,她完全有预算建一个私 桩。但就在一切准备妥当时,小区物业以“破坏人防设施”为由拒绝配合。

苦恼的曲颖试图通过微博寻求帮助,发现物业与新能源车车主的矛盾案例并不少,且物业阻止车主建桩的理由形形色色。一些成功装上私桩的网友还表示,愿意为后来者提供经验支持和法律援助。

周旋了两周后,小区物业终于松口,同意曲颖在自家车位上安装充电桩。曲颖表示,如果身边有朋友想买电动车,她会建议对方先考察小区的实际情况再做决定。

如果一名车主想要在自家小区拥有私人充电桩,这涉及到一套手续流程:汽车公司派安装公司上门勘测后,车主需要前往国家电网拿到一套许可材料,小区物业敲章同意后,国家电网会派人来装电表,最后走线和装充电桩—看上去不算复杂,但需要各方协调配合,但凡一个环节卡壳就得拖上好几周。

近年来,海南、广东、厦门、长沙等多个省市已明确要求,新建住宅小区要100%预留充电接口,但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障碍,车企、充电桩公司、小区物业与业主之间,依然在上演艰难的沟通与博弈。

“特别高档的住宅可能为了体现高端给你装充电桩,一般的住宅小区都不会愿意给你装的,因为它的车位要拿来卖,弄了充电桩之后就不好卖了,而且还牵扯到后续很多麻烦。”一名有充电桩业务的地产从业者告诉《第一财经》杂志。对小区物业来说,安全隐患、电力负荷和可能损失的车位租赁费都是他们的纠结所在。

一方面是车主的强需求,一方面是现实的建桩难。而已配建的私桩大多为功率7千瓦左右的交流慢充桩,车主要花十几个小时才能把电充满。对要求快速充电的车主,尤其是大量电动网约车的车主而言,私桩充电显然已无法满足需求,这刺激了更多主营公共充电桩业务的公司入局。

2015年,丁锐和侯亦飞联合创立了智充科技,这家公司为想要进入充电运营赛道的企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客户包括充电桩运营商、汽车厂商、能源公司和商业地产商等。此前,智充科技共获得4轮融资,最近的一次是2018年由钟鼎资本投的A+轮。

在特斯拉工作的经历给了二人创业启发。2014年4月,第一批中国车主从特斯拉创始人兼CEO伊隆·马斯克手中接过属于自己的Model S车钥匙,这标志着特斯拉公司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但当时中国充电标准不统一,公共充电服务落后,如何保证车主能充上电,是特斯拉亟需解决的难题。彼时,丁锐和侯亦飞分别负责特斯拉的“家庭充电桩”和“目的地充电桩”业务,前者就是所谓的私桩,后者则是指将特斯拉的壁挂式充电器布置在车主常去的酒店、商场等消费场所。

“其实特斯拉当时就想得非常明白,车主不一定能装上自己的充电桩,他们需要旅行,需要出门,那就意味着在公共场所要有可以使用的充电桩,或者是专属的充电服务。”丁锐对《第一财经》杂志说。

在中国公共充电桩行业的发展历程中,2015年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充电桩市场早期由国家主导,主要参与者包括国家电网、普天新能源等。2015年,国家发改委印发《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提出了到2020年建设480万个充电桩的目标。

随后,上百家公司涌入市场,一些做电力设备、电缆、电表出身的公司依靠全产业链优势站稳了脚跟,比如目前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位列全国第一的运营商特来电,其母公司特锐德是一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就是电力装备制造。但一些初创企业没有这样的好运气,近年来,不少公司传出了倒闭、停运甚至退市的消息。

“我们的母公司在电力行业扎根了很久,作为子公司,前期主要靠母公司的融资来支撑。”一位充电桩行业从业者告诉《第一财经》杂志。

中国公共充电桩行业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野蛮发展之后,充电桩行业开始由拼硬件转向了拼运营。尽可能布局最黄金的“点位”,是公共充电桩市场在过去几年被验证有效的一条运营法则。和共享充电宝行业有些类似,现阶段,新能源车车主们虽然初步建立了在商场、写字楼插枪充电的消费习惯,但还远谈不上品牌忠诚度—谁家的点位多、地段优质、扫码付款的体验足够省心,谁就能获得更多的用户。

以北京为例,几位受访者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位于海淀区的百度大厦,该大楼的停车场是运营商眼中的黄金点位—其周边聚集了大量互联网公司,部分人开车上下班,其他员工对网约车有较强的需求。这一结论来自于运营人员的实地勘测,有些公司也会对外宣传采用了热力图等大数据方式监测车流量。

当几家公司瞄准同一个点位时,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竞争,其中关联到土地资源所有者、商业地产管理者等多个利益方,能否拿下某块地,取决于充电桩運营商在当地的人脉和资源。一位特来电前员工向《第一财经》杂志表示,只要某个点位好,特来电可以“整合一切资源”把这个位置拿下来。

由于行业本身的特殊性,政策是否支持是左右充电桩运营商选址布局的决定性因素。据上述特来电前员工回忆,大约在四五年前,一些地方政府对企业的充电桩投建行为是默许的态度,但当时尚未出台明确的配套法规,这种政策的模糊性让运营人员左右为难,“我们不知道一个充电桩在某座城市投建后,会不会有城管或消防部门来找麻 烦。”

找到合适的点位后,如何宣传自家充电桩,在周边车主中打出知名度也很重要。于是,充电桩运营商和车主App、地图导航App之间日益加大互联互通,比如国家电网在2019年年底和蔚来达成合作,蔚来车主通过App上的“充电地图”使用国网旗下所有充电桩都可扫码支付。

另一方面,充电桩运营是一门非常本地化的生意,基于人际传播的营销手段也是引流的方法之一。2020年11月,位于北京朝阳东四环的京能超级充电站正式投入使用,在近两个月的运营时间里收获了不错的使用率。这家充电站采用微信支付,鼓励朋友圈传播,以分享链接获得优惠券的方式打开了知名度。

运营充电桩需要考虑到很多细节。比如,由于安全隐患等因素,有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并不建议车主在充电时待在车内,但即便是功率为120千瓦的交流快充桩,把电充到可使用状态至少也需要半小时,这就意味着充电桩或充电站周围需要配备餐厅、卫生间等服务设施,这也是体现运营能力差距的因素之一。

在团队的搭建上,向大数据的方向转型是充电桩行业都在强调的新趋势。据一家头部充电桩企业的员工透露,其运营团队的不少技术人员都来自华为、阿里巴巴。特来电也对《第一财经》杂志表示,基于对车辆车况、电池、电网用电峰谷等数据的分析,这家公司还衍生出了面向车主的汽车体检报告、智能化充电方案等数据增值服务。目前特来电每天的数据交互量可达50亿条。

近年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充电联盟

服务费依然是目前公共充电桩行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尽管外界将其形容为单一的收入模式,但据几位受访者介绍,这个行业想赚钱其实并不难,只是回本周期会比较长。以京能充电站12月11日的一笔订单为例,某车主充电一小时支付了22.04元,智充后台的监测数据显示,其中5.7元为电费,这部分按国家规定无法溢价,剩下的16.34元均为服务费,占比达70%以上。

但充电桩行业的收入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智充科技的创始人丁锐表示,冬天,充电桩的使用率平均能比夏天高出20%。这和新能源汽车冬天续航能力下降有关。大部分蓄电池的使用环境温度一般是在25到35度左右,如果天气冷到零度以下,续航里程能下降1/3左右。

左右行业盈利的最大因素,其实是充电桩的实际使用时长。经川财证券测算,目前中国直流充电桩平均功率约为105千瓦,预计利用率达到3.35%即可实现盈亏平衡,但2019年全国充电桩利用率仅为2.41%,整体而言尚未达到盈亏平衡线。

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充电桩行业发展早期,一些公司为了追求数量增长而大量铺设充电桩,忽视了点位的合理性。有些充电桩位置偏僻,比如建在完全没有手机信号的地下三楼停车场,甚至是某“北方农村的苞米地”里,最后沦为“僵尸桩”,拖垮了整体的使用效率。有些公司的在地运营能力跟不上,桩坏了没人修,久而久之也会影响口碑,导致用户流失。

经历几年的亏损后,特来电对外表示2019年已经盈利,是行业内为数不多公开宣称盈利的企业。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可能是产业链的整体盈利,或所谓的财务报表盈利。

尽管充电桩行业的整体盈利状况不尽如人意,几位受访者均表示,目前自家公司都出现了单点盈利的情况,“我们做到后来发现,光建桩不提供服务也不行,现在我们要保证建一个站,就尽可能盈利一个站。”一位从业者解释称。

充电桩行业早期注重B端,近年来逐渐呈现出朝C端市场转型的趋势,比如各家公司都开始做自己的App,以此提高用户黏性,并以流量为基础衍生出新的业态。

2018年,特来电推出“共建合伙人”计划,以承担C端业务落地,“只要是有充电使用需求或有投资运营充电设施意向的企业或个人,都可以成为特来电的潜在合伙人。”特来电对《第一财经》杂志表示。

星星充电、国家电网等头部运营商也在延伸自己的业务触角。2020年3月,国家电网发起“寻找合伙人”活动,试图吸纳更多社会资源参与充电桩建设。

2019年主要运营商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及市场份额

这吸引到了更多玩家入局,滴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家出行公司在用户端积累了大量经验和资源,随着网约車的电动化趋势加深,滴滴也在进一步拓展其生意链条。

小桔充电是滴滴旗下的充电桩业务。官方资料显示,2019年,滴滴平台注册的纯电动车达96.9万辆,在全国纯电动汽车保有量中占比超过30%,显然,其主要服务对象为滴滴车主。“充电业务是基于新能源车车主用车全生命周期非常重要的用能环节,也是提升滴滴司机效能、节约成本很重要的一环。”小桔充电对《第一财经》杂志如此评价充电桩业务在滴滴整体生态中的位置。

小桔充电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交通大数据,利用新能源车行驶轨迹及订单需求来定位充电热力区块,得出需求满足比,以调节公共充电领域的供需比例。“小桔充电作为平台运营方,并不做重资产投入,拥有场地和停车场的商户,可以加盟小桔充电成为合作伙伴。”小桔能源总经理解晶晶在一次对外讲话中表示。

对于公共充电桩,不少商业地产商表现出欢迎姿态。据一位地产从业者介绍,在上海的恒隆、龙之梦和新天地这样的顶级购物中心,地下停车场投建充电桩已经成为标配。而对一些不知名购物中心,或者销售行情一般的楼盘而言,充电站的入驻可以为其吸引更多人流,购物中心也在瞄准特斯拉等新能源车车主的消费能力—在等待充电的时间里,车主可以在充电场所消费和活动,比如看电影、健身或者购物。

“未来,公共充电桩应该会成为商场里必须要有的东西。假如说真有哪个城市突然有一天开始全面限排,甚至不让非新能源车进来,你要是不装充电桩,消费者去的频率肯定会减少。”上述地产从业者说。

经历一段时间的投融资“寒冬”后,投资人眼下对充电桩行业的成长性又有了新的期待。2020年3月,特来电披露了金额约为13.5亿元的A轮融资,由国调基金、国新资本、鼎晖投资共同领投。同年9月,星星充电也宣布获得8.55亿元的A轮融资,这个赛道再次成为创投圈的热门话题。

但投资热的背后,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社交网络上关于充电桩的讨论中,燃油车占位、充电桩损坏、不同公司要下载不同App等等问题依然让许多车主感到头疼。当充电桩行业日益向消费端倾斜,除了多建桩以缓解用户的“里程焦虑”,如何提升用户的体验感等种种细节问题,或将成为下一阶段各公司比拼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