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挑战小空间”室内运动游戏的探索与实践

幼儿园“挑战小空间”室内运动游戏的探索与实践

 “挑战小空间”室内运动游戏是挖掘与开发幼儿各种潜能的内驱载体形式。其不仅着眼于幼儿体能动作的发展,还着眼于幼儿交流合作、个性品质等综合能力的提高。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为了让幼儿在恶劣天气也有充分的运动时间和空间,我们尝试研发室内微运动“挑战小空间”,从空间利用、材料开发、游戏模式、指导策略、游戏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旨在让狭小空间最大化、运动材料多样化、活动环境趣味化、幼儿动作发展全面化,从而为幼儿提供有效合理的运动场所。

  一、自主化定位“挑战小空間”室内运动游戏内涵

  “挑战小空间”室内运动游戏是挖掘与开发幼儿各种潜能的内驱载体形式。其不仅着眼于幼儿体能动作的发展,还着眼于幼儿交流合作、个性品质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1.兴趣内驱。根据4~6岁幼儿的年龄特点、动作发展需要及兴趣喜好,我们合理规划室内运动区域,投放丰富有层次的游戏材料,创设趣味游戏情境,从而激发幼儿主动参与运动的内驱力。

  2.自主游戏。幼儿自主决定游戏伙伴,自由选择游戏内容,自我管理个人物品及行为,自我体验游戏过程,逐步实现“自由选择、自我管理、自主学习”三个层次目标。

  3.混龄开放。我们打破幼儿年龄、班级限制,向全园中大班幼儿同时段开放,扩大了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范围,使幼儿在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和发展,同时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充分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人。

  二、全方位开发“挑战小空间”室内运动游戏空间

  排除安全隐患并能满足室内运动条件的一切场地,都是我们的室内运动乐园。教师要根据每个空间的特点进行合理利用,就能发挥有限空间的无限价值。

  1.因地制宜拓空间。我们组织教师共同探讨“室内运动区域的整体规划”,对室内环境进行实地勘察,充分挖掘现有室内空间,将活动室、午睡室、楼梯过道、楼层的双面走廊以及多功能厅、门厅等都利用起来,合理规划,有效开发。

  2.合理规划有思路。我们根据园区空间环境特点设计室内运动游戏,哪个空间安排哪些运动,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比如,活动本身占用空间相对较小、幼儿跑动性不大的平衡、跨跳、钻爬等活动都可以在教室内进行;活动占用空间及移动性较大、次数较多、方向较复杂的走、跑、对战、滑行等活动,可以选择在宽敞的音乐厅进行。

  我们从运动的三个核心经验出发,对运动能力、场地资源、经验均衡三方面进行分析,科学合理地规划场地,创设“超级小球员”“旋风小飞腿”“绿林小小兵”“平衡小高手”“疯狂小投手”“游戏小达人”“攀登小健将”“迷宫小玩家”八个室内运动区,内容全面均衡,形式多样丰富,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锻炼与发展。

  3.固定设施巧布局。我们组织教师根据现有固定设施合理布局运动场地,从地面到墙面、从墙面到空中,创设出丰富而又适宜的运动环境,把有限空间玩出无限的可能。比如,利用走廊开展地面游戏“跳房子”“迷宫乐园”“交通大马路”“风火轮滚滚”;利用楼梯的坡度,自行打造室内“滑梯”和“爬梯”;利用床铺高低玩“滑轮索道”游戏,等等。

  三、融合式创编“挑战小空间”室内运动游戏内容

  组织室内运动游戏,不仅要充分考虑幼儿的主体性和兴趣,还要考虑室内空间环境的客观特点。因此,我们在内容开发上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和上下肢体的均衡发展,以保证幼儿在室内运动区域中“玩”得安全、趣味、有效。

  我们把“挑战小空间”室内运动区域划分为八大区域,既有运动量大的,也有运动量小的;既有发展基本动作的,又有提升幼儿综合身体素质的。比如,“旋风小飞腿”运动区以“跨跳”为主,“绿林小小兵”运动区以“钻爬”为主,“疯狂小投手”运动区以“投掷”为主,而“迷宫小玩家”运动区则以发展协调性、灵敏性、小组合作等综合素质为主。我们根据各个区域重点,开发了一系列“挑战小空间”室内运动游戏的内容。

  1.筛选改编注活力。我们收集日常幼儿喜爱的体育游戏,在丰富的户外体育游戏中选择部分适合室内运动的游戏内容,根据室内场地的要求及室内运动目标加以筛选及改编,使游戏有新的活力。

  2.回溯经典保传统。我们挖掘适合在室内开展的民间游戏,如拔河、斗鸡、投壶、跳皮筋、打弹弓、踢毽子、扔沙包等民间游戏不仅传承着我国传统文化,而且材料轻巧方便、容易操作与存放,对场地要求不高,能满足幼儿在游戏中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

  3.创新开发有新意。我们组织教师从各种游戏、主题活动中寻找室内运动游戏创编的灵感和素材,通过对室内运动游戏内容的收集、改编和创编,开发出新颖趣味、形式多样且适宜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室内运动游戏。比如,由桌球、曲棍球、保龄球、乒乓球、沙滩排球等组合而成的乐趣无穷的“超级小球员”;由“吹纸杯”“推纸球”“小刺猬背果子”“飞行棋”等游戏组成的“游戏小达人”;由“丛林野战”“密道探险”“风火轮”“地道战”等游戏组成的“绿林小小兵”……

  四、创新式研发“挑战小空间”室内运动游戏材料

  1.桌椅柜子巧搭配。我们引导幼儿自主挖掘多种桌椅组合玩法,根据自身运动需求及时调整,并鼓励幼儿结伴商讨、创设运动游戏情境,不断更新组合进行运动游戏,让游戏保持新鲜度。比如,利用小椅子正、背、侧等多面开展平衡类游戏,利用桌椅的不同组合开展钻爬类游戏。

  2.就地取材巧创新。室内运动游戏材料应满足幼儿进行不同身体活动的需求,因此要因地制宜、丰富多样,使幼儿在较小的空间内同样能实现自主创新游戏的意愿。我们通过巧妙应有玩具柜、主题墙、走廊等室内建筑及现有材料来拓展运动游戏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室内环境所特有的优势和功能。我们鼓励教师收集废旧材料,积极制作室内运动游戏器材。比如,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木板、门把手、绳子、PVC管等创设出四种不同玩法的“攀登爬爬乐”器械。

  3.多层难度来挑战。在运动材料提供上,我们注重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体现功能性、递进性和层次性。我们有意识地设置不同层级难度,让幼儿根据自身运动水平自主选择运动方式,教师通过亲身观察,发现及解决问题,定位幼儿自主运动玩法。比如,平衡游戏“顶盘子行走”,需要幼儿手持纸筒顶住盘子,并根据个人需要选择不同的路线进行自我挑战。幼儿有的会选择条凳走、有的会选择在椅子上行走、有的会选择踩障碍行走……不同玩法满足了不同幼儿的运动需求。

  4.自主建构多玩法。我们通过投放半成品、低结构、巧变化的器械材料,让幼儿自由构建、创造玩法,这有利于幼儿对器械特性的掌握和运动经验的积累。首先,一种材料多种玩法,支持幼儿自主创新游戏玩法,有助于保持新鲜感,克服空间狭小带来的不便。其次,巧妙组合现有材料,有助于保持幼儿运动的兴趣,并根据幼儿的游戏状况及时调整,让游戏常玩常新。

  5.趣味情境激内驱。我们针对幼儿年龄特点,投放多种材料创设游戏情境。如根据游戏主题创设不同的“绿林”情境,提供封闭、半开放或开放的钻爬器械,幼儿可根据个人爱好自主选择地面或桌面垂吊的“火山洞”路线,实现自我挑战,并在角色扮演中增强了任务与责任意识。

  五、互动化运用“挑战小空间”室内运动游戏指导策略

  1.现场诊疗有实效。我们有定期针对性地进行“现场诊疗”研修,深入游戏现场,记录问题、反思调整。我们进一步围绕“室内空间资源的开发、器械材料的创新利用、室内混龄游戏的开展与评价方式”等维度积极开展实践与思考,结合“挑战小空间”观察反馈表及室内运动“挑战小空间”调研评估表,共同分析、交流研讨,提出切合实际的操作、整改策略。

  2.量身定制来指导。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需求,设计出能达到每一位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室内运动游戏。如幼儿走“独木桥”时,桥少人多,容易造成排队等候、浪费时间,而对一些已经掌握了走“独木桥”技巧的幼儿来说,游戏的乐趣不足。为此,教师随机应变,将“独木桥”改编成了室内走“梯子”,投放了便于幼儿搬运的小梯子,横竖摆放梯子的位置,设计难度系数不同的障碍激发幼儿自主运动。

  3.满足需求有提升。虽然运动内容有趣丰富,场地空间足够大,但幼儿的游戏兴趣却慢慢减少,这就需要教师观察游戏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能力水平。若内容过于简单,不能满足需求时,幼儿就不会再沉浸其中。此时教师应根据幼儿能力水平适当提高运动难度,使游戏具有层次性。

  六、自主式架构“挑战小空间”室内运动游戏模式

  我们依据健康领域核心经验,进一步完善室内运动游戏模式,让幼儿快乐地玩,且玩得有效。整个“挑战小空间”室内运动游戏就像吃一顿美味的“自助餐”,既营养又能提升幼儿的自主能力和综合素质。

  1.运动“开胃菜”,热身我先来。在研讨中我们重视运动热身、保育护理(垫汗巾、带水壶、穿脱衣物)等环节。我们组织开展了“主题式热身运动”专题教研活动,鼓励师幼自主创编热身运动操,如动物模仿操、儿童瑜伽、拳击操、水果操等,为室内运动做好身心准备。

  2.美味“自助餐”,好玩又自主。我们进一步深入游戏现场观察,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游戏内容、游戏场地、游戏玩伴、游戏玩法,逐步实现“自由选择、自我管理、自主学习”三个层次目标。

  3.餐后“品茶点”,评价回味鲜。在游戏活动中我们倡导多元主体、多种方式和多样内容的发展性评价方式。多元主体评价即幼儿自我评价、幼儿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幼儿、家长评价幼儿;多种方式评价即每次一评、每月一评、学期终评;多样内容评价即运动日记评价、影像视频评价、动态学习故事评价,等等。

  七、多元化完善“挑战小空间”室内运动游戏评价

  1.“影像视频再现”评价。即在室内运动游戏中用手机等电子设备拍摄记录幼儿的运动游戏情况,以回放和截屏的方式再现游戏现场,以此推动幼儿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师幼评价。影像视频能及时捕捉幼儿真实的游戏行为,教师可以和个人、小组或全班幼儿共同观看,分享交流。

  教师还可以利用影像视频对后续的游戏安排进行思考,推动游戏的深度发展,并可借助影像视频能反复播放的功能,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反复分析与研究,以更深入地做好室内运动游戏评价。影像视频还能引发幼儿对自己运动行为的关注,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室内运动游戏的兴趣,体验室内运动游戏的快乐。

  2.“游戏日记描绘”评价。每名幼儿都有“树叶形的游戏日记本”,在游戏前进行计划,游戏后利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故事,并和同伴、教师分享。游戏日记自我评价方式促进了幼儿的多元能力发展,提高了幼儿个别化学习能力。

  每一次翻开游戏日记本,我们都能看到幼儿用稚嫩的方式记录的故事。幼儿可以非常详细地介绍自己的游戏故事,边记录边分享,真正做到了“我的游戏我做主”。教师从中也收获多多,感受了幼儿的游戏心情,解读了幼儿的游戏故事,更好地实现了师幼互动。幼儿往往用印章记录自己参与过的室内运动区域,用绘画、前书写等方式记录自己的室内游戏故事(游戏材料、同伴合作游戏等)。在记录的画面中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的想法,探讨还需要什么材料支持幼儿的游戏。

  3.“动态学习故事”评价。即及时观察、拍摄幼儿的运动游戏行为,对游戏中幼儿的“哇时刻”进行记录与分享,在师幼互动中了解幼儿运动的频率、进度和结果等,为后续的游戏跟进与调整提供有力的支持,为教师深入解读幼儿的行为提供有效的信息,从而更好地评价幼儿的运动游戏。

  4.“故事手账本可视”评价。每一名教师都有一本“室内运动故事”手账本,有清晰的主线脉络,以手绘图案、文字、照片、幼儿前书写等形式记录在手账本上,呈现运动中的精彩故事或问题。幼儿可以随时拉开,与同伴、教师交流分享故事,介绍游戏过程。

  5.“亲子悦享记录”评价。即幼儿自主完成游戏故事记录后,将自己的运动故事与爸爸妈妈分享,家长通过文字的方式帮助幼儿记录与呈现。家长记录着孩子的真实想法,感受着真实的游戏现场。在亲子互动中一起浸润亲子感情,共同体会运动的快乐,也让家长更加关注孩子參与室内运动游戏的行为。

  6.“白描图文记录”评价。我们采用了“表情的N种创想”“时段描述图”“游戏线索图”等方法,以追踪的方式引导教师做好观察记录。从教师的记录中,我们发现在这一系列评价工具的帮助下,教师能够更好地捕捉到幼儿对室内运动游戏材料的兴趣和创造性的玩法,能够在追踪中发现幼儿的游戏交往,并根据捕捉到的情况进行汇总研究,以问题为研究点进行互助式研讨,更好地审视室内运动游戏的材料提供和内容安排、区域设置。教师还能够在互动中学习更好的记录方法,科学地评价游戏,最终更好地促进幼儿在室内运动游戏中的学习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