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下就业形势

2020届毕业生就业形势 就业人数体量压力 数据一:2020年毕业生874万,各类回国留学生60万,计934万。

数据二: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1300万,其中城镇新增1100万。

数据三:1998年全国高校招生108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足8%,2001年毕业生总数才超过100万。但到了2018年,全国高校招生400万,毛入学率达到48.1%,逼近普及化50%指标线。在此基础上,2019年再扩招100万,但到了年底才勉强完成。

结论:大学生占城镇新增的85%,“一个砖头扔下去必能砸中一个大学生”。和2000年前后的就业矛盾是下岗工人不同,现在的就业矛盾彻底变为大学生。

就业需求困局 形势一:近年我国经济开始了新一轮换轨,转型升级,GDP虽在高位基础上,但增速持续走低,2019年为6.1%。

形势二:美国发动的对华经济贸易摩擦,让我国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形势三: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鹅”影响,复工复产受到严重影响,吸纳大学生就业主渠道的中小企业发展受阻,用人需求短期大幅萎缩。

形势四:
结论:大学生就业已经到了最艰难时刻,没有之一。

政府缓解就业压力政策 政策一:1999年金融危机,高校扩招计划陡涨50%以上,净增长52万。结果表明,当年的扩招是成功的,不但缓解就业压力,也为常年两位数据的GDP增速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有效消纳了高校扩招。

政策二:1999年3月两会上宣布高职扩招100万,这一政策放在政府报告“民生”板块,包就业意味浓厚,目的显然是延缓高中毕业生、专业军人、下岗工人、农民工的就业需求。

政策三:2020年2月疫情防控机制会议宣布研究生扩招18.9万,专升本增加32.2万,扩招方向锁定在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应急管理、养老服务管理等专业,就是为了对冲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积极宏观政策。

政策四:2020年3月4日,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新基建”板块。

政策五:2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发布会,教育部翁铁慧副部长介绍了教育部与有关方面采取的10条稳就业举措,在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升学机会、开展精准指导服务等四个方面积极推进,如联合几家大型就业网站,退出专门针对大学生的“24365全天候网上招聘服务”,24就是24小时不打烊,365就是全年推进。

结论:这些政策的边际效益在显著下降,大学生就业面临艰难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