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繁荣与开放是隋唐社会的时代特征。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三个时间和一个基本观点)(581年-618年)

 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灭亡:618年(隋炀帝二世而亡)

 基本观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二、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的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具体表现在:选官制度上开始实行科举制;在经济方面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

 1、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科举制(隋炀帝)▲▲▲

 创立(隋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武则天:首创殿试。

 科举制的积极影响: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 300多年。

 科举制的消极影响:束缚了人们思想,忽视实用性学问,也阻碍了我国科技的发展。

 三、隋朝的灭亡

 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时间:618年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8年-907年)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二、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

 (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②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④边疆管理。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 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唐朝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三、女皇武则天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在科举考试方面创立了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设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四、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朝最鼎盛时期)

 (1)主要措施: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②政治方面。整顿吏治,裁减冗员。(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

 ③经济方面。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④文化方面。注重文教, 编修经籍。

 第3课 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出现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 邢窑的白瓷、唐三彩最有名。

 3、商业:长安城人口百万,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有商业区和居民区坊)。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2、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

 3、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作用: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特点:开放,充满活力、兼容并蓄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诗::①李白的诗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②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③白居易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2、书法:唐朝最著名的书法家是颜真卿(特点: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代表作品《颜氏家庙碑》)和欧阳询(特点:方折峻丽,笔力险劲,代表作品《九成宫醴泉碑》)。

 3、画家:唐朝最著名的画家是阎立本(善长人物故事画,代表作品《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情景,特点是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和吴道子(代表作品《送子天王图》,特点是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与日本的交往

 (1)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 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 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唐朝最富影响的僧人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为日本设计唐招提寺;前后12年,前5次东渡失败,第6次才成功,双眼失明)

 二、与天竺(印度)的交往

 (1)玄奘西行: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历尽艰辛,西行天竺学习佛法。玄奘的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玄奘——《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

 三、交流频繁的原因(吸引世界各国来华的原因):▲▲▲

 A、唐朝政权强大,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代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C、玄奘、鉴真等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也起到了重要作用。D、唐朝海陆交通发达。

 四、唐朝的对外政策:对外开放和友好交往的政策。▲▲▲

 对我们今天的启示:A.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达,文化先进才能对于国外产生辐射力和吸引力.B.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积极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进步.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弱的转折点)

 1、原因:A、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B.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C.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D.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人物: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

 3、结果和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唐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

 三、唐朝灭亡后,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在于唐朝藩镇割据。五代十国虽然是一个政权分立的时期,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是辽宋夏金元时期时代特征。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北宋的的建立

 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陈桥驿兵变和“黄袍加身”)

 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将领有拥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定期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杯酒释兵权)

 2、行政方面:在中央,削弱宰相权力,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 财政大权;在地方,安排文臣担任知州等,并且三年一换,设通判分权。

 3、财政方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

 三、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目的: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表现:A、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 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遇有战事,也有文官挂帅出征。B、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影响: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B、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C、(消极作用)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宋朝的时代特点:

 政治上: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 经济上:经济重心南移

 政权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建立时间

 灭亡

 北宋

 汉族

 赵匡胤

 东京

 (开封)

 960年

 1127年

 (被金灭)

 南宋

 汉族

 赵构

 临安

 (杭州)

 1127年

 1276年

 (被元灭)

 辽

 契丹

 耶律阿保机

 上京临潢府

 916年

 1125年

 (被金灭)

 西夏

 党项

 元昊

 兴庆

 (银川)

 1038年

 1227年

 (被蒙古灭)

 金

 女真

 完颜阿骨打

 会宁

 1115年

 1234年

 (被蒙古灭)

 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 代

 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

 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各政权关系特点:“战”与“和”

 二、重要事件:

 1、宋与辽──澶渊之盟

 宋真宗统治时,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澶州之战宋军击退辽军。战后双方订立盟约,史称为“澶渊之盟”。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意义: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2、宋与夏和战

 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后来议和:宋给西夏岁币。此后宋夏贸易兴旺。

 3、金和南宋的对峙

 女真杰出首领阿骨打建立金。金灭辽,又于1127年灭北宋。同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南宋初年,金军南下,抗金名将岳飞收复建康,后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其统治,就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了岳飞。

 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经济重心的南移▲▲▲

 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①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开发。

 ②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③到南宋最后完成南移。(“国家根本,仰给江南”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

 2、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

 ①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生产工具(最主要的原因)。。②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③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⑤南方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

 3、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4、经济中心南移的启示:

 ①要重视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革新,重视科技的发展。

 ②要采取积极发展经济的政策③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④要重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二、宋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的发展

 (1)农业作物:①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

 (2)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进。

 2、手工业的兴盛

 (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棉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较多。

 (3)制瓷业: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河北的定窑、河南的汝窑比较出名。(注意和唐朝的比较)

 (4)造船业: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③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了先进的指南针。

 3、商业贸易的繁荣

 第一组:市镇发展:(1)地位:宋代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2)表现:两宋时期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临安,人口多达百万。城市可以沿街开铺;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第二组:海外贸易:(1)地位: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2)表现: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3)作用: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宋朝时纸币的拓片第三组:纸币出现:(1)原因: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2)时期、地点、名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交子。(3)地位: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宋朝时纸币的拓片

 (4)南宋货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1.蒙古的统一: 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蒙古国),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元朝的建立:1271年,忽必烈改号为元,定都大都(北京)。

 3.元朝的统一:

 A、第一阶段(蒙古):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

 B、第二阶段(元朝):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消灭南宋残部,实现统一。

 C、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从分裂割据到大统一的朝代:秦朝、隋朝、元朝)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1、行省制度的建立▲▲▲

 (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路、府、州、县。“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比较:战国时期建立县制,秦朝时建立郡县制,元朝时设立行省制。

 2、元朝对边疆的管辖措施:▲▲▲

 (1)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影响: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2)设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影响: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比较: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事务。影响:标志着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繁华的都市生活

 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戏剧表演的主要表演形式是杂剧。兴起于宋代兴盛于元代。

 传统节日如:春节(古代叫元旦)、元宵节、中秋、端午节在宋代都有了。

 文学的发展、

 宋代的文学形式主要是宋词,杰出的代表是苏轼(北宋)、李清照和辛弃疾(南宋)。

 元代的文学形式主要是元曲,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等,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另外还有王实甫(西厢记)。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使用,是这一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

 1、造纸术

 ①西汉早期出现麻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②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蔡侯纸”)。

 ③意义: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2、印刷术:

 ①雕版印刷术: 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刷术。

 ②活字印刷术: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泥活字),后来又出现了木活字,到元代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③意义:印刷术的发明,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指南针

 ①汉代时,人们利用天然磁石制成“司南”,这是最早的定向工具。

 ②北宋时,人们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工具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③意义: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4、火药

 ①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

 ②宋代,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领域。元朝发明了火铳。

 ③意义:火药的发明和西传,改变了作战方式,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

 5、历史意义(四大发明整体的意义):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代表了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对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第二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明清时期时代特征。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一、明朝的建立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明成祖时迁都北京);他就是明太祖。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措施▲▲▲

 1、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在地方: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3、军事上: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4、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

 5、思想上:八股取士

 八股取士的目的:加强思想控制

 考试的内容: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 《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考试的形式:严格规定,由八部分组成,称为“八股文”。

 八股取士的影响: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三、明朝经济的发展

 1、农业

 明朝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2、手工业: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瓷最为著名)。

 3、商业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明代对外关系两件大事:

 交往:郑和下西洋 冲突:戚继光抗抗倭

 一、明朝的对外开放和交流:郑和下西洋▲▲▲

 (1)目的:A、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主要目的)。B、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西洋:明朝时期,把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叫做西洋)

 (2)条件:①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②当时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先进,船上配备有航海图和罗盘针。③明朝政府的支持;④郑和本人的勇敢、不怕困难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等。

 (3)概况:时间:1405~1433年;次数:七次;经过:郑和的船队从刘家港出发,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泉州灵山圣墓内的郑和行香碑上,记载了郑和第五次航行前来此处行香的史实。)

 (4)意义: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二、明朝的对外冲突:戚继光抗倭▲▲▲

 (1)倭寇:明朝初年,日本的一些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武装集团,经常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进行掠夺和骚扰,沿海人民把他们叫做倭寇。

 (2)概况:16世纪中期,戚继光奉命抗倭,组建“戚家军”。“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前往福建、广东配合当地明军剿灭倭寇,东南沿海倭患基本平息。

 (3)性质: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

 (4)意义: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明朝的科技名著

 1、李时珍: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宋应星: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徐光启:农业著作《农政全书》,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二、明朝的著名建筑

 1、明长城

 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起止地点: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作用:明代的长成城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坚固。我们今天看到的长成城主要是明长城。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比较(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一万多华里,秦长城是为了防御匈奴进攻修建的)

 意义:它已成为中华民族聪明智慧、坚韧刚毅和凝聚力的精神象征。

 2、北京城

 明清两朝的都城。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又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是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三、明朝的小说和戏剧

 1、明朝的小说

 A、《三国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描写了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战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B、《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

 C、《西游记》:明代中期,吴承恩,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化小说,歌颂了孙悟空的正义精神和反抗精神。

 2、明代戏剧

 最著名的剧作家: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1、明朝后期的腐败

 政治腐败,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土地兼并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2、农民起义的爆发和明朝的灭亡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建立政权,国号大顺,以作号召。

 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崇祯帝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1368年-1644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3、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1636改国号为清。

 镇守山海关吴三桂降清,引清兵人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 退回北京,最后失败。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主要措施▲▲▲

 一、收复台湾和加强对台湾的管理(东南) ▲▲▲

 1、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清朝),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1683年清军攻入台湾,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

 2、1684年(康熙时)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3、结合史实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①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

 ②隋唐时,称台湾为流求,台湾和内地的联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③元朝时,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澎湖。

 ④清朝时,1662年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年清政府进入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二、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西南)▲▲▲

 1、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清初,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2、雍正帝时(1727年)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常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3、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

 4、请用史实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①唐朝:与吐蕃是友好关系接受唐朝的册封。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②元朝: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一部分,设宣政院管理西藏。

 ③清朝: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

 三.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西北)▲▲▲

 1、康熙三次率军亲征,平定了蒙古贵族噶尔丹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2、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维吾尔族居住在新疆天山南路,信仰伊斯兰教,清朝称之为回部。)

 3、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驻军设哨,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4、请用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①西汉: 汉武帝派张骞两通西域,使得此后新疆地区与内地往来日益密切; 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这是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②唐朝: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地区。

 ③清朝: 康熙三次率军亲征,平定了蒙古贵族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归纳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主要措施和方法:①抗击外来侵略: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②镇压分裂势力: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③加强行政管理力度:如设伊犁将军、驻藏大臣,设台湾府。④确立册封制度:清朝确立了对历代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四、清朝的疆域(如右图)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2、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手工业: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 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商业:①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②形成了一些大的商邦,比如:晋商和徽商。

 3、人口的增长

 原因: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情况:康熙时人口1.5亿,乾隆末年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积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消极: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一、政治上: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

 1、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处,无实权,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断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达到顶峰的表现)。

 2、大兴文字狱(兴盛的时期:康熙、雍正、乾隆)

 目的:为加强君主专制

 危害: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补充:封建社会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

 3、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表现: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进行销毁、篡改。

 对上关系上: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他们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②清政府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③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表现:

 ① 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禁止国人出海贸易。②强迫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出海。③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对来船的数量、通商口岸地点等都有严格的规定。④只留广州一地为通商口岸,只准广州十三行经营管理贸易。

 影响:

 ①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②消极:清政府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4、认识启示: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积极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进步,闭关锁国是一种消极的政策,只能导致落后乃至最后的挨打。

 细节提示: “闭关锁国”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交流,而不是绝对禁止。

 中国古代对外开放的例子:①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辟;②唐朝时谴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体现了唐代对外开放的政策;③明朝郑和下西洋加强对外交流。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一、《红楼梦》

 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长篇小说 ,又名《石头记》。前80回曹雪芹定稿创造,后40回由高鹗整理续写。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传统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

 二、 昆曲和京剧

 1、昆曲昆曲的代表作

 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清朝前发展到顶峰,清朝中期以后,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2、京剧

 1790年,由徽商出面组织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 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京剧诞生。

 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资料? ?

 第一单元复习

 一、生字词。

 植树? 沟渠? 回荡? 音符? 版图? 乖乖? 和煦? 轻快? 童年? 健康? 增添? 建设 郑重? 掌握? 绽开? 估计? 大概? 规律? 泛出? 习惯? 飞箭? 花苞? 程度? 明媚 留心? 盛开? 精确? 研究? 观察? 推断? 气候? 俊俏? 活泼? 机灵? 荡漾? 烂漫 掠过? 偶尔? 圆晕? 映衬? 鲜艳? 乌黑? 翅膀? 吹拂? 洒落? 聚拢? 展开? 赶集 烟雨? 楼台? 酒旗? 偷闲? 欢声笑语? 绿色工厂? 清明节? 兴冲冲? 顷刻间? 鹅黄色 春深似海? 风月无边? 世外桃源? 山外有山? 飞瀑流泉? 古木参天 诗情画意? 蔚为壮观

 1、? 含有动物的成语: 莺歌燕舞 蜻蜓点水 鹦鹉学舌 鸡犬不宁 狗急跳墙 闻鸡起舞

 2、? 含有“花”的成语:鸟语花香 花前月下 花团锦簇 花言巧语 花天酒地

 3、? 描写春天的成语: 春光明媚. 百花盛开.鸟语花香. 春暖花开. 花红柳绿 .花团锦簇

 4、? 含有“春”字的成语: 春光明媚 春暖花开. 春风得意 大地回春? 妙手回春

 5、? AABC式成语: 蒸蒸日上 亭亭玉立 井井有条 欣欣向荣 翩翩起舞 啧啧称赞

 6、? ABB式词语: 兴冲冲 红彤彤 绿油油 金灿灿 白茫茫 红通通 黑乎乎

 ?7、描写色彩的词语: 五颜六色 五彩斑斓 五彩缤纷 万紫千红 姹紫嫣红

 二、按要求写句子。

 1、描写春季景色的诗句:

 2、描写夏季景色的诗句:

 3、描写秋季景色的诗句:

 4、描写冬季景色的诗句:

 5、杜牧的古诗 A、《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B、〈〈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6、与“燕子”有关的诗句:

 A、: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唐)杜甫〈〈绝句〉〉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乳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野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关于“杏花”的诗句:

 A、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B、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8、有关植树的谚语:

 A、要想长远富,莫忘多栽树 B、荒地不开年年荒,栽树像办小银行

 B、杨柳下河滩,银杏上半山? D、自家栽树心意诚,看管精细成材林。

 六、填空。

 1.本学期要求我们掌握的学习习惯:①坚持写日记 、②爱护图书。

 2.《走,我们去植树》是一首诗歌,全诗描绘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告诉我们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的决心。

 3.植树的好处是:①树是“绿色工厂“,能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②能绿化祖国③能改造自然环境,为人类造福。

 4.开头与结尾的关系是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表明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的决心。

 5.“绿色工厂”是指树木有光合作用,“绿色宝库”指森林,“绿色的希望”指沙退鸟舞。

 6.《第一朵杏花》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的故事,赞扬了他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了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务变化的规律。

 7.读下面的两句话,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⑴.“是啊,……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吗?”

 这句话中的“弯下腰来”表现了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了竺可桢爷爷一看到开放的杏花,就要进一步探究其开放的时间,这种主动探索科学的行为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

 ⑵.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这句话中的带点字充分表现了竺爷爷得到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准确时间后激动心情。

 8课文以“第一朵杏花”为题是因为①这“第一朵杏花”是故事的中心事务②集中体现了竺爷爷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给人以鲜明生动的感受。

 9.《燕子》是一篇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

 10. “几对小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休息,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了一支春天的歌。”这段话中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电线比作五线谱,用音符来比喻燕子。这支“春天的歌”会是一支赞美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呈现一片勃勃生机的歌。

 11.《江南春》是唐代杜牧所作,诗题的意思是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12.《江南春》一诗,前两句写今,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的画面,后两句是怀古。

 13.《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所作,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诗人春日郊游时的愉快心情。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14.这两首诗的共同点是:都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情景交互,融为一体。

 第二单元复习

 一、生字词。

 拦腰 生疏 感触新闻 显示 本领 瞧着 通常 清晰 隐藏 图案 魅力 好奇 也许幼儿园 催促 攻克 绵延 思绪 启发 定稿 修改 焦躁 施工 设计 奔驰 看管 拐入 痕迹 最佳自由覆盖 路径 五角星? 铺设 破碎教训 新式 坦克 超过 均匀 坚固 机翼 探索 升降 现象 何止 研究 惨祸 防止 颤抖 吸取 海轮 捏碎 承受 跳跃 生物 模仿 薄壳 深藏 真知 俯身? 溪水? 奔涌? 岩芯? 优雅? 精心 循规蹈矩? 鲜为人知? 漫山遍野? 微不足道? 机毁人亡? 轻而易举 浅尝辄止? 囫囵吞枣? 浮光掠影? 不甚了了? 天道酬勤? 熟能生巧? 寻根问底 无所不晓? 哗啦啦? 优雅自然 有宽有窄

 七、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

 、? 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捏,(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它捏碎。

 3、? 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4、 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八、巧用成语。

 1、小明在阅读《三国演义》时一目十行,囫囵吞枣。结果,对书中的内容不甚了了,在回答老师有关“三国”的问题时总是张冠李戴? 。

 3、在学习上,我们遇到问题时就要寻根问底,即便遇到掌握的内容也不能 浅尝辄止,还应该勤加练习,这样就能熟能生巧。有道是“天道酬勤”。上天就是偏爱于勤奋的人。

 十、名言。

 (一)关于创造、创新的名言。

 推陈出新是我无上的诀窍。莎士比亚

 一切发明创造都是经过许多失败的经历而后成功的。华罗庚

 (二)有关动物名称的名言:

 1、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十一、造句。

 1、自然(天然的,原来就有的)这块奇特的石头是自然形成的.

 2、自然(理所当然)这道题目我昨天刚做过,自然不会写错的。

 3、自然(不造作,不勉强,不呆板)跳舞的时候,老师叫小红动作自然一点。

 十二、填空:

 1.《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传给“我”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把

 苹果拦腰切下去,苹果核部分就会出现一个“五角星”图案这使“我”从中受到启迪——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2.文中提到切苹果的方法有:①从顶部切到底部②拦腰切下去小男孩采用的方法是拦腰切下去。3.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往大处说,就是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4.《最佳路径》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设计路径的故事,他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人“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卖葡萄的方法中受到启发,产生了“撒下草种、提前开放,按游客足迹铺设人行道路的路径设计策略。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本身就是一种选择。

 5.格罗培斯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是因为:①这样设计的路径已经不是哪一个人的设计,而是大家共同的选择②行人走出来的路是优雅的,格罗培斯在按踩出的痕迹铺设路径的时候,一定会施展全部本领使路径更美③这样的路径是行人自己走出来的,不仅美观,而且保证了人们玩的方便,快捷④设计路径的方法不同寻常,顺其自然,包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极大的启迪……

 6.《人类的“老师”》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习的几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收获。人类的“老师”,“老师”加上引号表示:特殊的含义,“老师”指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7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有许多,本文列举了以下六个例子。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科学家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并从蜻蜓、苍蝇、蚊子、蜜蜂等昆虫身上得到启发,不断提高飞机的性能。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提高了航行的速度。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人们模仿某些贝类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我还知道: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科学家从萤火虫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高效的冷光源。人类根据野猪鼻子发明了防毒面具,根据蛙眼发明了电子蛙眼……

 第三单元复习

 一、生字词。

 拜访 辅助 邀请实现 统一 腾飞 卧龙 溪流 清澈 茂密 草堂 等候 半晌 时辰 悠然 形势 策略 拨开 辞职 合适? 接替 慎重 安危 意外 霸主 征伐 兴亡 替代 郑重 举荐 悼公 解狐惊讶 鲜美推荐 准许 回味 盛情 务必 难免 违犯 宰相 子明 鲤鱼 腥味 呕吐 转告 接受 公仪休 祁黄羊 空城计 苦肉计 三顾茅庐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秀色宜人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 诚心诚意 深感意外 出以公心 心满意足 日夜操劳 无可奈何 恍然大悟 满脸堆笑 初出茅庐 才华横溢 料事如神 胆大心细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独木难支 回天无力 夜走麦城 刮骨疗毒 过五关,斩六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六、解释带点字和词语的意思。

 1、三顾茅庐? 顾:拜访。刘备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请他帮助自己打天下。比喻诚心诚意再三邀请。 2、蜿蜒起伏? 蜿蜒:(山脉)弯弯曲曲地延伸。

 3、青翠欲滴 欲:将要。翠绿的颜色又浓又润,像是快要滴下来似的 例:一场春雨过后,茂密的树林青翠欲滴,美不胜收。

 4、秀丽宜人 宜:适合。清秀美丽的景致适合人的心意。例:这秀丽宜人的景色,简直使人乐而忘返。

 5、群雄纷争 纷:多,杂乱。指在混乱时局中各路称霸一方的人物都纷纷起来争霸称雄。例:战国是一个群雄纷争的混乱时期。

 6、茅塞顿开 顿:立刻;忽然。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例:听了老师的讲解,我茅塞顿开。7、悠然:悠闲的样子。例:我们在公园里赏花观鱼,信步悠然。

 8、潺潺:象声词,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9、“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指:(推荐外边的人不回避自己的仇人,推荐家里的人不回避自己的亲人。)

 11、鱼的味道鲜美(令人满意的)风景很美(美丽)老师夸了他,他就美得不得了(得意)

 七、按要求写词语。

 1、? 举荐—荐举(意思相同):代替—替代 合适—适合 喜欢—欢喜 后退—退后

 2、? 鸡蛋—蛋鸡(意思不同):回来—来回 科学—学科 过去—去过 愿意—意愿

 3、 兴亡(两个字来往 往来意思相反):来回 来去 高低 高矮 上下 前后左右

 2、关于渴求人才的古诗:

 “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龚自珍;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胡瑗

 3、有关廉洁自律的诗句: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包拯)?;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欧阳修);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王冕);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的闾阎话短长。?(于谦)

 九、填空:

 1 、 课文《三顾茅庐》是根据罗贯中写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内容改编的。课文按事物发展的顺序写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文章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望,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从文中对刘备语言 、 行为 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他对 诸葛亮 是 诚心诚意 的。诸葛亮的住地是 隆中 ,那里山冈 蜿蜒起伏 ,好像 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这里的“卧龙”既是用来比喻山冈的形状,也是暗指诸葛亮 。诸葛亮是个 才华横溢、料事如神 的人,他提出了 三分天下 、 最后取胜 的策略。刘备听了 茅塞顿开 ,像 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难怪他把自己比作 鱼儿,把诸葛先生比作 水 ,可以用成语“ 如鱼得水 ”来形容他们的关系。

 2、“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这句话点明了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目的,既反应出了刘备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也反映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三顾茅庐〉〉的写作特点:①鲜明的对比②精妙的比喻③细节描写④环境烘托。其中的环境描写巧妙地烘托了诸葛亮性格的特点。

 4、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实际上是成语“拨云见天(日)” 的活用,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

 这句比喻句是把刘备听了分析群雄纷争形势和提出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后,那种茅塞顿开的心情,比作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刘备求贤若渴,当他求得了贤才,并听了贤才的一番话语之后,心里顿时变得疏朗、明澈多了,这种感觉就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刘备这种美好心境,再一次表明他对诸葛亮的器重和信赖。

 5、 “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刘备这么说,是把自己比作鱼,把诸葛亮比作水,把自己得到诸葛亮比作鱼儿得到了水。从这个比喻句中,我们能进一步地感受到胸怀大志的刘备对贤才的器重和厚望,同时也使我们感受到诸葛亮的确是一位旷世奇才,以及他与刘备之间的亲密友情。

 6、中国古代四大名著:①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主要人物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②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主要人物有:曹操、刘备、诸葛亮等;③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主要人物有:林黛玉、贾宝玉等;④施耐庵写的《水浒传》主要人物有:林冲、武松、宋江等。

 7、《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

 8、春秋 时代, 晋 国由祁黄羊担任 中军尉 。因为 多年征战使祁黄羊的腿脚落下毛病,所以他请求晋悼公准许他 辞职 。他先后推举了两个人,每次都很认真严肃,从“ 郑重 ”“ 慎重 ”等词可以看出。用文中的一句话赞美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用两个成语来赞美他:出以公心、处事公正、大公无私? 。文中的“仇”指杀父仇人解狐 ,“亲”指 亲生儿子祁午 。祁黄羊向悼公推荐的最合适的中军尉人选竟然是他的杀父仇人解狐,从中可以体会他公私分明、不计前嫌的高尚品德。解狐病逝,祁黄羊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是万般无奈而又十分慎重的决定。从中可以看出举荐仇人和亲人的目的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标准只有一个:是人才而不是亲与仇。

 9、《公休拒收礼物》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剧本开头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方括号里主要交代人物活动情况。剧本主体是人物对话,也叫台词。括号内交代的是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幕起就是幕布拉开,幕落就是幕布闭合。,反映出公仪休是个以身作则、清正廉明、聪明机智的人。

 10人物特点公仪休:以身作则、清正廉洁、聪明机智 子明: 谦逊有礼、勤学好问 大夫管家:阿谀奉承、别有用心

 * 与“三国”有关的词语: 空城计 苦肉计 夜走麦城 刮骨疗毒 过五关,斩六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 形容诸葛亮的成语: 初出茅庐 才华横溢 料事如神 胆大心细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独木难支 回天无力 。

 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一、生字词。

 效率 娴熟 给予 监测 疲惫 通畅 搏斗 劳累 番茄 盲童 天使清脆 蔬菜 捐献 亲戚 忙碌 瘦小 仰面 责怪 脖子 闭上 轮流 闷热 旷地 附近 纤弱 雨滴掀起 娇嫩 蔷薇 摔倒 房屋 托利亚 阿姨 拐杖 面颊 疾病 呈现 堵塞 症状 后悔 遗像 永恒 硝烟 咳嗽 氧气 吐痰 包揽 爽朗 关切 抚慰 急剧 拒绝烦躁 传染 商量 布置病魔 牵动 微笑 临时 摊位 安静 扶摸 耐心 精致 感叹 银铃 复明 温暖 赶紧 竟然 吩咐 森林 保护 抵抗 弱小 愧疚 重担 聊天空旷 附近 颜色 白衣天使玉洁冰清 救死扶伤 处变不惊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含辛茹苦 舍死忘生 永不疲倦 突发奇想 雷声大作 芳香扑鼻 滂沱大雨 倾盆大雨光阴似箭 斩钉截铁 身先士卒 声色俱厉 万物复苏 碧空如洗 真情无悔 灰暗无比 翻山越岭 大雨如注 聚精会神 狂风暴雨 欣喜不已

 三、按要求写词语。

 1、 形容雨大的词语:大雨如注 滂沱大雨 倾盆大雨 狂风暴雨 瓢泼大雨

 2、 描写花儿的词语:娇嫩纤弱 色彩斑斓 千姿百态 亭亭玉立 姹紫嫣红 含苞欲放

 3、 形容注意力集中的词语:全神贯注 聚精会神 屏气凝神 目不转睛 心无二用 倾耳注目

 4、 赞美叶欣的成语:身先士卒 临危不惧 舍己为人 救死扶伤 玉洁冰清 舍死忘生

 5、 赞美母亲的成语:含辛茹苦 任劳任怨 勤勤恳恳 秀外慧中

 6、 第三字是“如”的成语:暴跳如雷 大雨如注 一贫如洗 挥汗如雨 表里如一

 7、 ABBC式成语: 不了了之 自欺欺人 解衣衣人 春风风人 夏雨雨人 上衣衣国

 8、 描写自然景物的成语:湖光山色 山清水秀 风月无边 绿草如茵 迎风吐艳 争奇斗艳 繁花似锦

 9、 形容读书马虎的成语:丢三落四 忘东忘西 三心二意 粗心大意 囫囵吞枣 心不在焉

 10、形容时间短而快的:顷刻间 日复一日 日月如梭 光阴似箭 昙花一现 刹那间 转眼间

 四、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雷声大作:作:起。

  2、大雨如注:注:灌入。

 3、翻山越岭:翻:越过,越:跨过。

 4、突发奇想:奇:罕见的,特殊的。

 5、身先士卒:卒:兵。

  6、声色俱厉:俱:全,都;厉:严肃,猛烈。

 7、斩钉截铁:斩:砍;截:切断,割断。

 8、处事不惊:处:处置,办理。

 9、众志成城:城:城墙。

  10、含辛茹苦:含:藏在里面;茹:吃。

 11、舍生忘死:舍:舍弃;忘:忘记。

 五、按要求写句子。

 1、 关于为民造福的名人名言。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2、 笑对生活的名言。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英)莎克雷

 3、 歌颂母亲的诗句。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刘安);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

 4、关爱他人的名言。

 人是要有帮助的。荷花虽好,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