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精准施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分层精准施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傅国华 李春 郑凯

 海南大学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 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摘?要: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 践行新发展理念,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应用分层次管理理论, 科学识别乡村发展层次, 制定层次适配的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对策。系统实施、全面落实, 努力实现各层次乡村发展升级, 建成美好新乡村, 为实现中国新的“三步走”战略,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作出中国乡村应有贡献。

 关键词:

 精准施策;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中提到了几大战略。其中, 总书记基于我国乡村发展全局, 站在新时代的高度, 高瞻远瞩, 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认为:“农业乡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乡村优先发展,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加快推进农业乡村现代化。”这里明确了农业乡村优先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 是全面振兴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首先要实现乡村的现代化。该文立足海南发展实际, 科学识别海南乡村层次, 就如何推进本土化的乡村振兴战略, 提出分层精准施策的建议。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读

 “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在于“振兴”二字, 内涵十分丰富, 也体现出战略演进的发展态势。一是肯定并承认了乡村在中国发展建设过程中作出的巨大贡献与牺牲。改革开放以来, 广大农村发挥了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支撑完成制造大国的发展转型。但长期以来, 农村关注度较低、发展动力不足, 严重滞后于城市, 面临产业基础薄弱、人口老龄化、留守儿童等诸多发展难题。

 二是对乡村发展前景做了初步的战略性设想。“振兴”必须尊重发展规律, 分阶段设置发展目标。因此, 乡村振兴战略第一阶段目标为在2020年如期脱贫,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阶段为2020年至2035年, 与国家发展同步, 基本实现乡村现代化, 乡村与城市差距逐渐缩小, 生活水平较大提升;第三阶段为2035年至2050年, 实现乡村现代化, 乡村与城市基本无差异。

 二、海南乡村发展的层次性与精准施策

 海南乡村具有显著的多维度层次差异性。这主要表现在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村庄治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从贫困等级上, 可分为贫困乡村、小康乡村、富足乡村、发达乡村四个层次。从空间上, 有城郊乡村、中间地带乡村、边远乡村等层次。从组织形式上, 有原始刀耕火种、传统小农生产、专业农户小规模生产、农垦企业生产、外资投资生产、“网化”“智能化”现代农业等层次, 等等。层次差异的复杂性决定了“一刀切”的政策措施无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落细。

 傅国华提出分层次管理理论, 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 为实现管理的预期目的, 精细识别管理对象的发展层次, 按不同层次需要, 找出投入要素与管理资源的高效结合方式和路径, 实现管理适配, 减少因错层管理造成的管理失效和资源浪费, 促进产出最大化、管理效果优化。

 分层次管理是精准施策的理论基础。各地政府精准施策, 应结合各地实际, 分析层次差异, 制订本土化的“乡村振兴战略”。这是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具体要求, 也是破局发展难题的根本所在。

 三、实施海南本土化“乡村振兴战略”

 (一) 抓重点、补短板、改弱项

 实施海南本地化“乡村振兴战略”, 即立足于海南乡村发展实际,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 全面推进、精准施策, 实现振兴目标。应从“抓重点、补短板、改弱项”这三个角度发力。

 重点如下:一是全省人民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内容精髓, 结合本地实际, 狠抓落实。二是统分结合, 编制海南乡村振兴战略的统一规划, 任务分解。规划中要特别重视分层次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科学识别海南乡村发展层次, 精准施策, 实现各层次乡村发展全面升级。从发展积淀上分析, 需要精准制定目标, 层层突破。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贫困乡村脱贫奔小康, 小康乡村发展奔富足, 富足乡村发展奔发达, 发达乡村发展奔美丽四个层次发展目标。如下图所示:

 海南本土化“乡村振兴战略”层次演进图 下载原图

 从乡村区位空间分层, 可实施城郊乡村振兴战略、中间地带乡村振兴战略、边远乡村振兴战略、城市连带乡村发展战略。从乡村农业发展进程分层次, 可制订传统农业乡村振兴战略、现代化农业乡村振兴战略, 特别是“乡村+信息化”振兴战略、“乡村+智能化”振兴战略、生态乡村高端发展振兴战略等。

 海南乡村发展的短板与弱项主要有, 一是现代化思想意识需要补。要开拓新思路、新技术、新革命, 要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 需要站在更高更长远的角度设想、实施工作。二是乡村人才流失, 知农、爱农的优秀人才太少, 许多工作在基层无法开展。三是农业现代化体系建设不完整、不充分, 乡村现代化科技实力薄弱, 面临效率低下、土壤污染严重等问题。四是乡村发展“营养”严重不足, 产业缺位, 农民收入渠道单一。五是“乡村+信息化”“乡村+智能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六是“乡村+生态宜居”、实现生态文明还处在探索中。要实现生态宜居, 还需进一步创新生产发展方式等。

 (二) 全面布局, 精准施策

 实施海南本地化“乡村振兴战略”应牢牢记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大总要求, 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立足海南发展的优劣势, 突出重点、取长补短、全面推进。

 1. 产业兴旺

 海南乡村产业主要是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应秉承省委省政府“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王牌”精神, 做足产业发展文章。一要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完成传统农业向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做到从单纯追求产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粗放型经营向精细型经营转变、从不可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变、从低端供给向高端供给转变四个转变。二要促进农业结构优化, 延长农业产业链, 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三要提升农产品质量, 加强农业品牌建设, 推动海南热带农业向高品质、高效益转型。四是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实现小农户分散经营和现代农业集约发展有机衔接。五要充分利用海南经济特区立法权的优势, 稳步推进乡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和经营权流转。六要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 特别是发挥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在科研、农技推广、技术培训等方面作用。

 2. 生态宜居

 海南以生态立省, 具有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与丰富的自然资源。建议充分利用好“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热带”“滨海”等优势与特色, 发展生态宜居村落, 拓展生态需求潜力, 彰显海南乡村的吸引力。一方面, 尽快研究立项, 加快建立生态宜居相关指标体系, 做足生态文明相关政策研究, 理论先行;另一方面, 尽快选点、设计、建设生态宜居村落示范点, 以点带面, 在全国形成一定影响力,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争创“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优秀实践范例。

 3. 乡风文明

 良好的乡风文明是乡村发展的精神内核与素质体现。维持良好的乡风建设应做到:一是新时代建设新文化, 大力挖掘和发展海南乡村文化, 赋予新时代的内涵, 重塑海南乡村的文化自信, 使文化成为乡风文明的强有力支撑。二是新时代吸引新乡贤, 以乡情为纽带, 鼓励海南籍优秀人才与琼侨落叶归根。以优异的生态环境为基础, 吸引全国优秀人才、社会精英到海南乡村养老。三是新时代树立新标杆, 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嘉言懿行为“标杆”示范, 涵育文明乡风。四是新时代抓新典型, 从群众身边选典型, 依靠群众推典型, 树立一批具有新时代特征的乡风文明先进典型。

 4. 有效治理

 科学有效的乡村治理模式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 实现乡村振兴, 需要着重加强乡村自治、法治、道德建设。一要完善乡村治理的自治机制, 乡村重大决策前征询民意, 注重发扬民主、集中民智、体现民意, 保障群众对村级重大事项的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 确保决策的公众性、公开性和科学性。二要加强乡村治理的法治建设, 明确法治化治理的主体责任, 构建乡村治理的法治体系, 加强宣传教育, 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的作用。三要强化乡村治理的德治规范, 以道德建设为契机, 发挥道德教化的效能, 以德治村。

 5. 生活富裕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最主要的目标。实现生活富裕, 要特别强调的两点:一是农民的收入要从农业和非农业多领域获得。要把特色绿色农产品, 从供给侧着手, 提升品质、强化品牌, 使之成为礼品、纪念品和奢侈品。二是农民收入大量源于要素分配收入。土地要素增收功能要扩大;合作社等组织效益要形成;技能服务性收入要增加;环境转化收入优势要实现, 即发挥出中华民族四季花园的魅力, 吸引更多人来海南乡村休闲度假。

 四、结论与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三大战略与“美丽新海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乡村现代化, 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只有完成乡村振兴, 才能有效推进其他战略目标的实现。制定海南乡村振兴战略, 必须坚持本土化特色, 必须科学识别海南乡村差异, 分层次推进战略实施。我们试提出以下六点建议:

 (一) 统分结合, 精准施策

 在全省乡村振兴战略运用“统分结合”思想, 即统一规划, 分层识别, 精准制订政策和实施措施, 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不断切换“统”“分”层次视角。在总体战略推进中, 更加注重统一思维, 总体分析战略格局, 把握战略制定, 监控实施进程, 确保战略在正确轨道上如期开展。在具体实施办法上, 更加注重分类、分层思维, 精准识别各部分、环节现状与问题, 找出制约发展的难点与痛点, 对症下药。

 (二) 人才破局, 科研引领

 人才是发展的核心要素, 身上携带的是符合发展规律的知识能力、高效的资源整合能力、优秀的组织能力等。“三农”工作重要突破口在于人才:第一, 建议从农林科研院所中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乡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乡村治理队伍、基层农业技术服务队伍和农业经营队伍) 。第二, 积极培育现代农民。农业乡村的主体与落脚点是农民, 应结合时代发展要求, 培育和引进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 通过多种方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和合作农场, 提升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 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强做优等, 构建一套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等完整体系。

 (三) 政策保障, 惠农兴农

 加强农业政策的引导、示范与保障作用。时刻秉持农民利益为优先的原则, 完善农业政策。建议如下:第一, 紧跟时代步伐, 加快政策实施进度, 研究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权”分置改革等, 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第二, 从国家、省级两个层面重新厘清各项惠农政策。第三, 立项开展调研, 研究国外先进的政策制定经验。第四, 根据不同大宗 (特色) 农作物以及核算标准, 分类分层制定政策措施。第五, 更加注重科技兴农政策、大宗农作物期货保险政策等新政策的研究与实施。

 (四) 激活要素, 产业运转

 促进农民征收, 应在扩大收益次数与收益规模两方面发力。第一, 要激活农业生产要素, 提高农业经营收益。第二, 要扩宽收入来源, 加强乡村土地要素与其他资产要素的产业化运作机制创新, 如利用集体闲置土地, 通过租借、入股等形式收入来源。第三, 拓宽农业产业链, 结合当地特色优势产业, 打造政府、企业、农户持续共赢、互惠互利的经营机制。

 (五) 生态宜居, 绿色崛起

 “生态宜居”应从四点着手。一是强化乡村环境治理, 从垃圾、污水治理, 到畜禽粪便、农业废弃物的回收, 都要精心细致。二是加强乡村设施改造, 不仅要完善乡村饮水、道路、通信、文体等公共设施, 更要妥当保护和维护乡村传统建筑。三是做好乡村的“五化一色”工程, 即绿化、美化、净化、硬化、亮化“五化”和打造乡村特色。四是确保公共安全, 做到治安良好、民族融洽、社区亲和, 并能有效抵御自然灾害。最终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六) 科学治理, 激发活力

 构建创新型乡村基层治理新模式, 把返乡青年、致富能人、“新农人”、大学生村官等人才纳入治理体系中, 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形成辐射效应, 激发乡村建设各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活力, 创新发展思维方式, 有效整合生产要素、争取稀缺要素、流转闲置要素, 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以此带动广大农民发展致富。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 2017-10-28.

 [2]凝心聚力, 奋力拼搏, 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N].海南日报, 2017-05-02.

 [3]傅国华.分层次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3:44-169.

 [4]傅国华, 李春.分层施策精准扶贫[J].今日海南, 2017 (4) :35-36.

 [5]陈锡文.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的几点认识[J].中国农村经济, 2016 (10) :4-6.

 [6]陈锡文.落实发展新理念破解农业新难题[J].农业经济问题, 2016 (3) :4-10.

 [7]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国际金融危机与应对"研究专题调研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理论前沿, 2009 (22) :5-9.

 [8]罗必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难点与方向[J].农村经济, 2017 (1) :1-10.

 [9]唐忠.中国乡村土地制度:争议与思考[J].世界农业, 2015 (1) :196-202.

 [10]傅国华.运转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业系统效益[J].中国农垦经济, 1996 (11) :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