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登录入口

 云南省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登录入口

  云南省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登录入口对于我们云南教师来说是十分关心的,下面聘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云南省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登录入口 点击进入》》》》云南省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登录入口

  据了解,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由国家、省级、市级、县级、学校层面分层管理,各自拥有不同权限,教师也可以对系统中部分信息进行阅览和更新。该系统对教师培训学分(学时)实行分级管理,教师的师德记录、年度考核在系统中也有显示,特别是教师的获奖情况、典型善举等记录。同时,违背师德规范的严重事件也将记录在案。对于师德严重不良者,在晋级、提拔任用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培训会上就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具体培训和指导,并要求各单位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到“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与启用有助于了解全县教师的准确情况,有利于提升对全县教师的精准管理和服务能力,更有利于推动县域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培训后,系统管理与操作人员将开展教师基础信息采集,并为每一位教师建立电子档案,实现全国联网运行。会议强调,各校务必要提高认识,成立组织,落实好分管负责人和具体操作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信息采集工作,确保教师个人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该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的核心任务主要是:采集学校各级各类教师基础信息,实现联网运行,为每名教师建立电子档案,确保教师“一人一号”;推动教师信息动态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推进教师系统应用,实现基础信息管理、业务管理与教师工作的深度融合。接着,姚先登对信息采集人群范围、信息填报的时间节点、填报信息内容和信息填报步骤等方面进行了解读,并回答了部分教师提出的相关疑问。

  2016云南梁河县教育局选调县幼儿园、县民寄校紧缺教师公告【招4人】

  根据《梁河县人民政府关于2012年特岗教师服务期满后转为正式教师的批复》(梁政复〔2016〕190号)文件精神,经梁河县公开选调教师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现将公开选调县幼儿园、县民寄校紧缺教师相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选调对象及竞聘条件

  (一)选调对象

  仅限2012年考入的特岗(在岗)教师。

  (二)竞聘条件

  1.竞聘县幼儿园教师岗位的,学历须为专科及以上;竞聘县民寄校教师岗位的,须具有初中及以上教师资格证,学历须为专科及以上;

  .竞聘的岗位,最高学历须为同学科专业;报考语文学科岗位的教师普通话水平须为二级甲等及以上;

  .报名时需提交原单位和选调单位校长签字的《梁河县县内公开选调教师审批表》(此表附后);

  .通过公开竞聘选调到的教师,由县编办和县人社局办理调动手续并按相关规定在新单位进行岗位聘用,其乡镇补贴按新单位教师给予办理,但其本人需在原单位工作到2017年1月31日。在其工资办理后的一年之内,对工作表现差的选调教师,由县人社局将其人事关系清退回原单位;

  .参选的每名教师,只能报考一个岗位。

  二、选调岗位情况表

  三、选调方式

  以《梁河县人民政府关于县教育局修订教师调动有关规定的批复》(梁政复?2013?130号)文件为依据,县级组织学校采取“说课+讲课+教学成绩+获奖情况=结果”的计分方式,总分设为100分,根据所需人数,按得分从高到低进行选调,总分相同时首先满足讲课成绩高的人员(讲课成绩相同时,报县领导小组决定)。具体分值设定如下:

  1.说课占总分值的30%;

  .讲课占总分值的50%,由县选调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说课与讲课内容,提前一天通知考生);

  .教学成绩占总分值的15%,成绩为近4年的学年末成绩,以教科中心提供的为准(体育岗不需教学成绩);

  .获奖情况占总分值的5%,获乡级表彰每次加0.5分,获县级表彰每次加1分党委、获州级及以上表彰每次加2分,加满5分为止,超过部分不再加分。

  四、工作程序

  (一)报名及资格审查

  时间:2016年11月4日

  地点:县教育局政工股

  报名所需材料:毕业证、身份证、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相关获奖证书等原件及复印件、《梁河县公开选调教师审批表》各1份。

  (二)说课、讲课

  时间:2016年11月11日(二个组同步进行)

  地点:县幼儿园(体育岗)

  县民族寄宿制学校(语文、政治、化学岗)

  说课、讲课成绩以岗位为单位当场公布。

  (三)结果公示及手续办理

  1.选调结果将在教育局公示栏和梁河县教育信息网(/)上公示,公示期为:2016年11月14日18日;

  .公示期满无异议的,按程序办理调动手续;

  .公示期内举报属实的,取消当事人本次选调结果并追究其相关责任,本岗位往下一名递补。

  监督举报电话:0692616441616470

  云南:教育信息化的“玉溪模式”是怎样炼成的?

  如果谁还认为现在的上课仍是一块黑板、一根粉笔,面对着“一支粉笔两手灰”的尴尬,那他就真的out了。走进如今的教室,全市大部分学校已经开启了平板、投影、触控一体机的时代。教育搭上“互联网+”这列快车,教学方式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悄然发生了变化。互联网改变了以往的学习规律,将知识的获得提前至传统课堂教授之前,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播变成授业解惑的良师益友。

  玉溪教育信息化从2014年12月2日正式开工建设,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截至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全速推进,玉溪教育云平台上线运行,正式从建设阶段转为深化应用。玉溪“互联网+教育”的建设运用,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国家发改委、教育部把玉溪“互联网+教育”列为全国智慧城市优秀实践案例;省教育厅将其评为2015年教育目标考核创新工作一等奖。目前,我市教育信息化的探索成为一种模式,如同雨后的春笋生机勃勃、茁壮成长,为每个孩子和教师打开一扇了解外界的窗。

  1 远程教育让更多学生共享知识

  月28日,新平县城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深秋时节让人伴着倦意。上午10点50分,新平二中初二年级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却彻底赶走了人们的困意,电影、音频、互动将在场的每个人带进红军长征那段艰难的岁月。

  “请老厂中学的同学来回答《七律长征》中哪句诗高度概括红军不畏艰难的精神?”身在县城中学的教室,老师张进婷通过屏幕,叫起老厂中学“第二排左数第六名”女同学回答问题。随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便传至当时在坐的每个人耳中。

  两所学校相距一百多公里,车程五六个小时,两地学生同上一节课,这便是观摩课程的亮点远程教学。当天除老厂中学外,新化中学、扬武中学也一起参与,一根网线打破了四所学校空间地域的限制。

  记者发现,在新平二中的教室左上角悬挂的屏幕上能清晰地呈现出另外三个学校班级的情况,张进婷通过屏幕能及时掌握所有学生的上课情况。同样,张进婷上课时屏幕上呈现的文章内容、音视频也通过摄像头实时传输到其余学校,学生如同坐在新平二中的教室内上课一般。

  “四所学校在生源、师资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通过技术手段让不同学校学生聚在一起上课,共同享受相同的教学资源,既节省来回跑校的时间,也大大提高了效率。”新平二中教科室主任杨发兵说。

  除了远程教育,2015年5月11日上线运行的玉溪教育云平台则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资源库。进入玉溪教育云平台登录后,学生可进入名师工作室或者数字题库,里面包含了全市和全国从小学到高中优秀教师的录制课程,鼠标轻轻一点便能在家里接受全市各所学校优秀教师的课程,如果有疑问下一步还能给授课老师留言及时互动。同时伴随着app的开发,手机也成为学习的工具。截至目前实名注册学生数达18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60%,注册人数比去年底增加近2倍。

  信息化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积极利用现代化手段、数字化形式填补教育差距”,上述这句话出现在2014年12月《玉溪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早在两年前,玉溪市委、市政府便将信息化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主要措施。

  “由于历史多重原因,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无论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还是在学校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玉溪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史兴荣向记者讲解了“基本均衡”的认定条件,“但是经过近几年全市采取的多项措施,各县区基本上实现了义务教育均衡。眼下人们更看中优质教育资源是否均衡的问题,这也成为了我市教育发展上更高的努力方向。信息化的出现是一件好事。”

  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首先要打破地域的限制。市教育局局长罗江云介绍,2013年我市对全市各县区学校硬件情况、网络覆盖情况等调查后发现,一是基础薄弱。全市小学、初中、高中生机比分别为241、181和141,远低于国家标准要求201、101和71。网络接入教室比例25.5%,离国家提出的“班班通”差距很大。二是教学应用形不成规模和体系。接入互联网的学校有777所,占全市学校总数的84%,但呈孤岛式、零星式分布,形不成规模和体系;教师电子备课室几乎是空白,教学资源库应用管理相对薄弱。三是教师队伍信息素养偏低。全市60%以上的学校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严重不足,专业技术人员校本培训的能力有待提高,城乡教师的信息技能水平差距很大,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能力不高。

  针对上述问题和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市委、市政府决定政府主导,投入5亿元,用两年时间统一建设覆盖所有学校和师生的数字化校园和教育云平台,让广大师生共享“互联网+教育”应用成果。工程自2014年12月2日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一期59所项目学校已建设完成,投资1.02亿元。二期621所项目学校所有设备已全部运输到校,目前开工549所,完工374所,直接惠及全市45万师生,平均每人花不到500元就能享受到“互联网+教育”的应用成果。

  “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打破了以前封闭的课堂和校际,让老师和学生、学校和家长、学生与社区都处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实现了名师、名校资源的共享,从而促进优质教育的均衡化。”从事多年研究的玉溪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矣向阳赞不绝口。

  信息化介入打破沉闷教学方式

  “以前老师讲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演,需要自己制作模型,课堂上一番剪切拼接后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现在有了动画就直观多了。”新平四小教务主任马家权说:“以前老师最害怕教一年级的学生,自从用上了云平台,上面提供的音视频让教学变得轻松了许多,今年再没有一个老师要求换年级。”

  采访当天,新平四小四年级二班的学生正在学习“角”,由于概念抽象,老师彭金春通过图案和动画还原生活中很多事物里藏着的“角”,让学生眼前一亮,回答问题踊跃,课堂氛围活跃。据介绍,小学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才便于学生牢记和运用。

  就在当天观摩的人中,易门县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春贤告诉记者,易门县一直致力于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教学质量的研究。早在6年前,教科所便在小街中学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作为一所典型的山区中学,它能连续四五年成绩在全县8所中学中位于中上甚至超过坝区中学。为此教研所对该所学校如此高的课堂效率进行调研。他们发现,小街中学每间教室都配备了电视机,教师上课通过电视机与电脑连接实现多媒体教学,而学生也完全适应了这种方式,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六年前教室里没有电子白板,也没有多媒体,但是印证了信息化应用的确能提高课堂效率,两者之间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随后,易门县开始在全县各学校推广,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朱春贤还表示,在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前,易门也购买了各种设备打算搭建类似的平台,而市里也开始着手建设,于是易门县搭上了更大的平台,目光更远,乃至全国。

  “减负、增效、提质是教育改革的目标,首先要提高的便是老师的教学质量。”市教育局信息化办公室主任王韶琨表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45万名教师实名注册,占全市教师的92%,活跃度达到了53%,下载资源数达15.2万次。新平二中英语教师白珍雯便尝到了信息化的甜头。自从用上了云平台,资料库内提供了内容丰富的音视频资料,备课从原来手抄一整天到现在一个多小时便能结束,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用于学生教学的研究上,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学生不仅成绩提高,对于获得知识的积极性也增加了不少。

  教育信息化是否会彻底颠覆传统教育?

  “这个月底,新平县将举办一次传统授课和信息化手段的大比武,老师同上一节课,然后数据分析出两种授课方式的优缺点。”王韶琨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目前玉溪教育信息化已经从建设转为应用推广,很多老师也尝到了信息化的好处。

  对于“只要设备有问题,很多老师便打电话来询问”的热情,人们不禁会疑问“互联网+”的介入是否会代替传统的教育模式,“没了多媒体就不会上课”。采访中每个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他们均告诉记者,信息化只是一种手段,一种教学手段的创新。“互联网+”具有直观、形象和生动性,用在直观的地方,或者抽象概念的表达,音视频的加入能清晰地展示出来。但是对于一些知识点的加强方面,传统教育则更加有力,老师需要经过板书和反复的讲解让学生熟记和运用。

  在玉溪教育云平台培训会上,罗江云强调,如何在“互联网+教育”的战略大背景下,进一步促进现代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让教学管理、教学科研和课堂教学更加科学、高效和精准,是每个人都值得思考的问题。教育信息化的到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信息化的影响下教学方式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学生的学习从课堂扩展到了课外,实现了学生随时学、随地学,从封闭转为开放。名师、名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效率大大提高。但是教育信息化的使用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教师仍然是主体,依靠的是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与传统教学方式不是谁代替谁的问题。

  “教育信息化不是灵丹妙药,也不是洪水猛兽,每个老师都必须认清楚这一点才能推动教学工作不断发展。”王韶琨说。

  丰富本地资源让高速路上有车跑

  “玉溪教育云平台就是高速路,资源就是上面跑的车,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路上的车越来越多。”全市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上,玉溪市教育局副局长陈挺说。据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新增上传本地资源4.5万条,达37.5万条,比去年底增加13.6%,下载资源数达15.2万次。

  对于本地资源收集整理的重要性,易门县几年前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以前教学资源结构性缺乏,教师资源开发零散,资源本土化缺失,各学校重复购买,标准不统一。于是易门县教科所研究决定“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建立县域内共研共建共享机制,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推进”。2012年起全县18家学校历时三年,2715人次参与研究开发了小学、中学共14个学科及高中、职中、幼儿园的教学资源,共计有教学设计3261个、导学案3114个、课件3288个、参考资源包3114个,资源容量为119.66G,建立了符合课程标准、与教材相配套的一系列实用、优质、系统的教学资源库。在玉溪教育云平台建设中,易门县成为贡献本地资源最多的县,主要面向教师。

  “就新平二中来讲,资源覆盖率达60.23%,教材覆盖率92.23%,资源使用活跃率20.83%,主要使用的人群是老师,用于备课。学生使用少的原因主要是本地资源与当前我省学业水平考试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多种因素,目前学生练习主要以纸质习题为主。”教授物理多年的杨发兵认为,现在学生练习主要是纸质习题为主,而这也恰恰反映了学生对于资源的急迫需求。

  资源的填充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为了能满足学生需要,我市成立了24个名师工作室,在市教育局的组织下,优秀教师录制系列名师教学视频,并放到了IPTV及玉溪教育云平台供师生免费使用。目前,市教育局正组织全市优秀教师成立全市网络教研工作室,不仅开展集体备课、录播评课,还对优课及优质资源点评,把好质量关、覆盖包括全学段。同时,每年安排100万元左右的本地资源制作版权费,引导和鼓励教师制作和上传优质资源。

  短评

  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信息化的时代。眼下教育正处于重要的节点上,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手段的加入,教育信息化从应用整合走向融合创新。新与旧的融合摆在了教育工作者的面前,老师做主体、课堂教学是途径、创新是前提,共同探索出信息化背景下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学校便是每个孩子成才的熔炉。教育的重要使命是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多少年来,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无论是办学条件、师资水平还是学校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传统的教育发展方式很难打破地域的限制解决这一问题。于是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成为了一条有效途径,加快知识和技能的广泛扩散,缩小区域、校际之间的差距,让每个孩子共同享受优质教育,知识改变命运,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信息化的介入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从以前教师、学生、教材三个要素中加入了多媒体,插入音视频等有效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激发了学生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在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广下,首先每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在思想上有新的认识,要明确信息技术无论发展多快,都是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服务。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课堂外延至家庭、社区,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多。对于学生的评价也从高分数转向高素质。其次,信息化的介入也不仅仅是课堂课件的单纯音视频的粘贴复制,而是需要总结传统教学的精华,吸取外地优秀教学经验,并将其注入活水之中,利用分析的数据实现“一对一”辅导,教师与学生互动加强,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

  信息化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深度融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需要的是深入骨髓的改变,而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依靠政府、学校、家庭各方面的转变,才能实现教育的公平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