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高职教师教学能力体系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对信息化高职教育政策的剖析和现实需求调研,以“双师型”高职教师教学能力作为切入点,对国内外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相关标准深入剖析,结合问卷调查和深…小编为您整理了《“双师型”高职教师教学能力体系研究》,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摘要:文章通过对信息化高职教育政策的剖析和现实需求调研,以“双师型”高职教师教学能力作为切入点,对国内外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相关标准深入剖析,结合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结合的方式,对信息化背景下“双师型”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试图首次对该体系提出理论模型A(5)-B(17)-N(51),从行为认知、应备技能、教学实施、职业实践和创新发展方面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评价。将该理论体系应用于实践教学,在近几年的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关键词:“双师型”高职教师;
信息化教学;
教学能力体系

1背景

1.1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特殊时期的在线教学,对广大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在实践中推进信息化教学能力变革,服务于当前的教学所需,更重要的是推动信息化教学应用常态化,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应对国家重大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1.2政策指引。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系列职业教育改革的政策部署,落实教育部相关方案,以立德树人为基础,全面打造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1]。在推进“三全育人”、引领新时代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的背景下,深化三教改革,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课程思政”切实落地的同时,重点提升教师“线上教学组织能力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实践水平。1.3信息化时代的新挑战。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MOOC、VR教学、微课等一系列海量的信息技术走进并深入教育领域,正在用“智慧”的力量重塑教育的形态,其岗位环境、人才需求及教育生态必须顺应时代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革故鼎新,将信息化技术与教学有机融合,将信息化深入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完整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体系[2]。

2体系框架

通过对国内外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相关的标准的分析和比较,不难发现其教师教学能力体系框架都可以概括为“A-B-N”理论模型(见表1),其中A表示一级指标,即研究中教学能力构成的维度参数;
B作为二级指标,表示对每个维度下的细化分类;
N作为三级指标是对B二级指标进一步描述,主要是教师日常教学的行为目标,即绩效指标[3]。文章研究的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体系的构建也采用该理论规律。国内外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体系相关文献,大致分布于英国、美国、联合国公布实施的三份标准以及国内2021年教育部颁布的《职教专业标准》、2021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两份针对职业教师的专业能力标准[4],通过总结提炼得出高职“双师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五个一级指标:行为认知、应备技能、教学实施、职业实践和创新发展。借鉴以上国内外五个标准的优势及劣势,结合几所校企合作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信息化能力水平现状,得出了17个二级指标,提炼出51个三级绩效指标的描述,最终形成A(5)-B(17)-N(51)“双师型”高职教师教学能力体系理论模型。

3特征调查

高职教育的特点具有职业性,为实现与职业岗位无缝对接,信息化教学方式对高职教师来说尤为重要。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具备两个特点:(1)教学紧跟行业、产业的需求,落实“1+X”证书制度,授课的内容和实训的内容要与职业资格认证考点融合;
(2)落实培养“双师型”教师。引导部分教师担任理论教学得同时到企业任职,使其具备工程师技能及经验,将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任务融为一体。因此,问卷对“教师是否在企业任过职”这一情况进行了调查。发放问卷调查的学校基本都开展了校企合作,教师每年都会有固定的时间去企业锻炼,没有在企业工作过的教师占比很少,为23人占13%。有2年以内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占比最高,为115人占65%。此次调查的个别学校实施了“双主体”校企合作,有企业工程师担任专业课指导师,因此具备5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占17%(见表2)。信息化背景下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是近年来国家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并出台《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明确提出“继续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将行动导向的模块化课程设置、项目式教学实施能力作为重要指标”。数据调查显示,大赛举办近10年来,高职组获奖数量逐年攀升。由于2021年赛事变化大、难度高、名额少,2021年获奖数有所下降(见图1)。

4现状水平

4.1行为认知。“双师型”高职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实施的行为认知通过设置三级指标,并计算其平均分数及整体平均分标准差来体现。通过分析数据,显示平均分为4.35,整体平均分标准差为0.439,整体偏“非常同意”,说明大家对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是非常认可的。4.2应备技能。教师信息技术应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通过三级指标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应备知识和技能上,总体平均3.50分,单项总分的标准差是6.43,方差为41.25。表明“双师型”教师整体信息化基本技能的应用能力良好,但具体单项能力的掌握偏差较大,比如文档处理、教学演示、互联网使用等基本信息化技能熟练掌握程度较好,而难度较高、专业性更强的技术掌握情况不太理想,比如音频视频处理及动画网页制作。4.3教学实施。信息化教学实施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过程的综合能力,包括课前资源开发、课堂实施、教学管理评价及课后提升。数据的整体结果显示:高职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实践上的项目总体平均得分为3.31分、标准差为0.412、方差为0.198,即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实践的整体掌握情况一般,偏差也不大,只在个别项目上有明显差异。对理论教学认知层面有较高的自信度,但实践操作层面的掌握程度并不高。4.4职业实践。“双师型”高职教师自身特点和现代职业教育的特征都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学生“职业性”的培养[5],结合实践教学及岗位要求,在问卷维度初期设置了6项有关职业实践的三级指标(见表3)。通过样本发放及结果分析,发现教师在项目中的整体平均分比较低,是整个体系中最薄弱的一项。但也存在个别差异,部分实施“双主体”校企合作的学校,有工程师进驻学校,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4.5创新发展。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双师型”教师的自我提升与发展是教学能力的软实力,只有紧紧跟随行业岗位技术更新发展,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库,才能与时俱进地指导学生。研究通过设置6个三级指标来检测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创新发展水平。数据显示,此项目水平整体处于普通阶段,68%的教师会积极主动利用信息载体拓展知识储备,促进自我提升。

参考文献:

[1]缪巧玲.基于TPACK的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与培养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21.

[2]刘晶晶.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2(20):35-36+41.

[3]朱丽,黄进龙.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初探[J].江西化工,2021(6):262-265.

[4]祝智庭,闫寒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解读[J].电化教育研究,2021,36(9):5-10.

[5]黄有文.江苏省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21.

作者:王珏敏 单位:山西职业技术学院



快捷搜索:双师型  高职教师  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