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c_有个男孩叫赵c

  “有个女孩名叫婉君”,那是琼瑶阿姨一部电视剧主题曲中的一句歌词。   有个男孩名叫赵C。却是我们这个时代生活中的一个真实人物――江西鹰潭市人,现年23岁。赵C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叫赵C,全国取此名者独此一人。同时还因为赵C是“中国姓名权第一案”中的主角。只要是“中国第一”,大家就易记。
  其实“赵C案”不复杂:23岁的赵C办身份证时。鹰潭市月湖分局以其名不符合规范而拒办,赵C因此诉诸法庭。一审判赵C胜,月湖分局不服,于是有了二审。但结果也如绝大多数读者的意见:公安部批复“取名应使用规范汉字”。
  我拥护政府的意见。不然,赵C之名一旦合法人证。那么明天准会跟着出现李A、牛B、马WC之类的名字;而照此类推,全中国还有成千上万未正式起名的婴幼儿,将来还有源源不断出生的中华民族后代,区区26个英文字母如何够用?
  当今大陆艺人。当红的与不当红的,老的或少的,精通洋文或不怎么精通洋文的。鲜闻有用英文名字的。香港艺人除用中文名字之外,几乎每人必取一个英文名,以示其“名贯中西”。
  所以回头再看赵C式的名字起法,半中半洋,虽不违法――或说合法,但实不合适。
  起名好像是一门不小的学问。因此,排除赵C式名字的起法,我们将如何为自己改个“好”名字,或给未正式起名的婴幼儿起个“好”名字呢?
  遥记许多年前,我有个同桌名叫“×亳或”,这两个字给人的感觉是不该少笔画的少了,不该多的又多了。为此,几乎所有的科任教师点名时都叫成了“×毫或”,弄得我们每一次都哄堂大笑,同时也弄得每一个念错名字的老师感到自己的文化层次突然降了一等似的。
  关于因人名而起的真实笑话数不胜数,在短信年代被编成黄段子的也是不乏其例。改革开放之前、之初,杨伟这个名字被成千上万人叫得威风凛凛,可泌尿系统方面的医疗广告铺天盖地之后,特别是稍有文化的父母,就不会给自己儿子起这么一个外强中干的名字了。
  杨姓不兴接个“伟”为名字。但叫“x伟”的名字仍是全中国之首。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叫张伟的有76万多人,叫刘伟的有71万,叫王伟的有70多万,叫李伟的有69万多。单这四大姓名叫“伟”的就超过280万。还有其他姓名伟的,不知还有多少。而重名最多的首推刘波,竟达130多万,叫李刚的也超过100万,叫李海、张勇的超过90万,叫王军、王勇的分别超过81万、76万。中国十大重名被网上称为“十大俗名”。想想130万个刘波如果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一呼130万应。不知将会是什么景象?当然,这只是假如。但这些名字都是父母起好了的,身份证上印好了的,改名也就非常麻烦了。
  起名既简单也复杂。但再简单也不能再叫×伟或赵C之类,特别又是大姓带单名的。不过也不能叫一长串,报上一个人好像来了两三个人似的。赵大叔小品《火炬手》中给人起名叫“齐得龙咚强”,像敲锣打鼓似的,如同象声词,哪里有人名的味道。而大牌主持人杨澜的儿子叫“吴所谓”,但如果叫“吴所畏”是不是更所向披靡一些,更牛气一点?
  在网络时代,给子女起名,先找个简单、顺口、特别、易记的名字,然后“百度”一下,如果没有重名,那就用了,拈断数茎须反复推敲太累大人;取个繁杂的、渊博的字累孩子。当然,作为纯种的中国人,除了名,如果再起个字,那也是一件挺雅、也挺有意思的事。像张飞,姓张名飞,字翼德,给人感觉都文武双全了。
  不管社会如何飞速进步,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中国姓氏文化,谁都不可轻视之。毕竟,作为一个运用数十年上百年的符号,当如何考虑它“唯我独尊”而经久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