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被时代”的中国|中国已进入无翻墙时代

  在傲慢、强势的权力面前,公众总有一种非常被动的感觉,权力既然凌驾于法律之上。自然也就凌驾于民众之上。主宰着权利的命运。从“被就业”中提炼出的“被”字。正好击中了人们的这种焦虑,所以一出现就一语风行。
  创意十足的中国网民发明的“被字句”,近来很红火。
  应届大学毕业生明明还未找到工作,却发现校方档案显示自己已经和一家从未听说过的公司签了应聘合约,为官方漂亮的大学生就业率作出贡献,是为“被就业”。
  尽管经济放缓,官方数据却显示中国居民今年上半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一些网民也因为自己的收入并未见多而称自己的工资“被增长”。
  中国教育部和国家统计局后来都不得不作出回应:绝大多数高校的就业率统计数据是准确的,“被就业”只是极个别情况:平均工资有别于每个人自己拿到的工资或工资单上的工资……
  除了“被就业”、“被增长”,还有“被自愿”。前有重庆铜梁县教育局要求孩子读小学缴纳9000元的“慰问金”,教育局长称这是家长的“自愿”行为:后有宁波教育学院要求毕业生向学校缴纳“孝敬费”,校方称这是学生的“自愿”行为。
  比较不可思议的是去年出现的“被自杀”――一个人,自杀就自杀了,怎么还“被自杀”?
  说到“被自杀”要追溯到阜阳“白宫”举报人的离奇死亡。2007年年初,安徽阜阳有人举报颍泉区政府建造号称“白宫”的豪华办公楼,这名举报人后来被捕并在关押期间突然死亡,结果被认定为“自杀”。贵州瓮安事件中17岁女中学生的不明死因也被警方认定为“自杀”,因为其亲属拒绝接受这个结论,结果演变为震惊全国的骚乱。今年6月在湖北石首发生的闹剧,起因也很相似。
  维基百科给“被自杀”下的定义是“疑似自杀的他杀”。
  “被”字遂迅速流行开来,没有蓄意的操纵,没有网络的推波助澜,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个字在描述他们的现实和阐释一些新闻上是那么好用、贴切和精准。被就业、被捐款、被统计、被代表、被失踪……
  于是,“被”字一语风行,人们用这个“别扭的被动语态”描述着自己作为一个公民“别扭的被动现实”。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之所以引起一场无聊的跟帖风暴,因为它击中了网络世界的寂寞;“杞县核泄漏”的谣言所以引起一场杞人大迁移,因为它击中了信息不透明下杞人对政府瞒报的恐惧。
  “被”字之所以一语风行,是因为它击中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权利焦虑,没有什么字比这个“被”字更能言简意赅并精准地描述出一些人“缺乏自由”和“不能自主”的感觉了。
  可能没有几个人在现实中没有遭遇过不幸的“被”。捐款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而是领导强制将部分工资扣下来作为捐款,这是“被捐款”;没有授权某个人代表自己去行使某种权利,那个人却理直气壮地宣称代表自己。这是“被代表”;自己的生活根本不幸福,却被统计数字描述为“平均幸福指数很高”,这是“被统计”;根本不想违法行贿,却被现实逼着去以行贿寻求不输在起跑线上,这是“被腐败”……
  以“被”字为前缀的词组。它实质上描述的是一种“受人摆布”的不自由状态,一种弱势的权利受强势的权力任意玩弄的被动状态。
  哈耶克对自由下过定义,他说,自由是这样一种状态,在此状态中,一些人对另一些人所施加的强制在社会中被减至最小可能之限度。一个人不受制于另一个人或另一些人因专断意志而产生的强制状态,亦常被称之为个人自由状态。自由意味着,始终存在着一个人按其自己的决定和计划行事的可能性。
  我的理解是,在法律框架内自己按自己的决定和计划行事,自主决定自己的行为,自主尊重自己的意志,把自己的才智和资源用在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事务上,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为,主动地选择、主动地负责,自由就是这样一种“主动语态”。而被动语态描述的则是那种一个人不能按自己意志行事、受制于另一个人强制的不自主状态:不是你主动做什么,而是被人强制做什么,你是宾语而不是主语。
  这种被动,根本上是弱势的公民权利在强势权力面前的被动,每一个“被”字短语之后,都有一个强势的权力主宰和操纵着一切。公民的自由,本就依赖着权利与权力的平衡。权力天然地强大,必须有一种制度对强大的权力进行限制和约束,使其在公民面前保持谦逊和顺从。
  法律筑建的坚固城堡使私人有一个确保自主的私人领域,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在这个私人领域中个人可以自主地决定自己的一切,谁都无权干预,强制减至最低限度。如果个人权利与公共权力间缺乏这道坚固的法律堡垒,个人权利必然被主宰、被操纵、被侵犯。“被”字描述的就是这种主宰与受制的格局。
  中国的改革正努力将政府权力关进笼子中,正努力通过法律保障公民的自由,致力于将强制减至最低限度,可这样的改革是那样地艰难。在权力尚未被驯服、民权依然很弱势的情况下,“权利被戏弄”难以避免。在傲慢、强势的权力面前。公众总有一种非常被动的感觉。
  权力既然凌驾于法律之上,自然也就凌驾于民众之上,主宰着权利的命运。从“被就业”中提炼出的“被”字。正好击中了人们的这种焦虑,所以一出现就一语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