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王_且说寿王

  近年来,在影视戏剧作品中,杨贵妃红遍天下,但杨玉环的前夫寿王李清(后改名瑁),却鲜被提及,偶尔露一下面,也只是一个可怜虫而已;有些戏曲作品中,甚至对他进行肆意奚落、嘲笑,似乎娶了杨玉环为妻,就是他的原罪,这是很不公平的。
  其实,寿王李清(瑁)曾经是李隆基最珍爱的王子。
  寿王的生身母亲武惠妃,是李隆基年轻时代真心最爱的女人,他们之间真挚的爱情持续了许多年,历久不衰,开元12年王皇后被废后,武惠妃在宫里已经是“贵比皇后”,只是由于她属于武氏家族的原因,一直未能正式封后,直到她在开元25年冬天逝世时,李隆基才不顾议论下诏将她“葬以后礼”。
  武惠妃长得很美是毫无疑义的,但具体长相如何,今天已无记载和其他物证,不过既然她属于武则天的下一辈,应该和武则天有相似之处,大概也是眼角生媚、体态丰满的那一类吧。
  开元8年李清出生,他是李隆基的第18个儿子,在他之前,武惠妃已经生过两个孩子,但都夭折了。当时民间有“贵则不寿”的说法,武惠妃担心这个儿子也养不大,和李隆基商量后,把他送到李隆基的大哥宁王李宪那里抚养,宁王的妻子元妃不久前刚生了孩子,就用自己的乳汁亲自喂养李清,从1岁到6岁,李清一直生活在宁王府里,他喊宁王夫妇为父母,把宁王的长子李�当作亲兄长。
  到开元13年,眼看李清长得健康活泼,大概不会夭折了,武惠妃才将他接回宫中,宫中上下都呼他为十八郎。李隆基也很珍爱这个孩子,破例将才6岁的李清封为寿王,两年后又赐他遥领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大使,到李清16岁刚举行过冠礼,立即又赐他加开府仪同三司,并改名瑁。这一连串的宠遇是其他王子都不曾有过的,当然这和武惠妃大有关系,子以母贵,而改名瑁也颇寓深意,瑁是古代天子和诸侯合符验证时,天子亲自掌握的那一块玉,由此可见李隆基对他的珍视。当时宫里传言李隆基很快就要改立李瑁为太子,而且当权宰相李林甫力挺此事,这使得现任太子李瑛大大紧张了一阵。
  不幸的是武惠妃病了,遍请御医毫无起色,反而渐入沉疴,她预感到自己生日无多,便张罗着要在弃世前给爱子娶妇成家,亲自选定了杨玄琰的女儿杨玉环。杨是四川人,眉目神情都颇类年轻时的武惠妃,武惠妃选择这样的女孩子做儿媳,大概觉得类己的儿媳容易和儿子相处,并希望儿子以后能从妻子的脸上看到一点母亲的音容吧,不想这给儿子种下了悲剧。
  开元25年初秋,宫廷里为寿王举行了盛大热闹的婚礼,这时武惠妃已经无法下床亲自主持婚礼了,李隆基一心惦记着武妃的病,婚礼上心神恍惚,根本没有注意到漂亮的新媳妇。婚礼之后几个月,武惠妃就在这年冬天去世了,看到儿子已经长大成家,她想必走得很欣慰吧。
  武惠妃死后好几年,李隆基活得没滋没味,虽然他身边不乏女人,其中也有稍稍中意的,表面上恩爱缠绵,但他心中的爱情之树渐渐枯萎了。直到开元28年,在一次宫中的家庭便宴上,李隆基突然看见了杨玉环。
  由于缺少历史记载,我们很难确切考证李隆基乍见杨玉环之下,那种诧异、惊喜、迷狂混杂在一起的复杂神情,杨玉环被公公的热烈目光盯得又羞又窘,低下头直到宴会终了再也没有抬起过。
  从这以后,众所周知,李隆基就开始了不顾伦理、不管议论、不怕阻隔、不顾一切地夺取儿媳杨玉环的历程,这不是一个花甲老人突如其来的“一见钟情”,而是李隆基心中那枯萎的爱情之树一夜之间绽出了新芽。
  我相信开元28年的杨玉环决非长安城里最美的女孩,何况她已生育二胎,体态可知。李隆基身边尽有更年轻、更漂亮、唾手可得的女孩子,没有,也可搜寻天下。之所以非杨玉环而莫属,当然另有隐情。
  皇帝疯狂追儿媳的事成了京城里的花边新闻,也传进了宁王府。宁王一直对寿王怀着一种父子般的情感,虽然他自30年前把皇帝的宝座让给弟弟后,一直深居简出,从不过问朝廷的任何大事小事,但这件事情还是使他在宁王府里坐不住了,不顾衰朽之身,亲自进宫去向李隆基规劝、恳求、甚至于长跪不起,但这一切毫无效果。回到府里,宁王心力交瘁,不久就病了,开元29年冬天就撒手去世了。
  李隆基亲自到宁王府祭奠兄长,并赐予宁王“让皇帝”的称号,但心里却有一种轻松感,夺取杨玉环的最后一块挡路石搬去了。
  寿王向皇帝恳求,以儿子的身份最后送别抚养过他的宁王,李隆基宽容地应允了,于是寿王得以以孝子的身份和宁王的亲生儿女们一起为宁王守灵,在整个祭奠活动中,哭得最伤心的人也许就是寿王了,但是人们很难分辨出,哪些泪水是为宁王而流,哪些泪水是在为自己而流。仪式结束的时候,他已经伤心得连路都走不动了。
  每次我读到李商隐的《龙池》最后那两句:“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心中总是隐隐地有一种刺痛感。诗人的笔触精微而传神,寥寥几个字,就把失去爱妻后的寿王那种悲苦、无奈,欲待忘却又无法忘却的心情刻画得生动极了。留给我们一张珍贵的历史写真。
  潇风选自《新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