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飞上海几个小时 来自巴黎的实验影像

  吧主说话:   学艺术要去巴黎,学摄影更要去巴黎,学电影自然还是要到巴黎。巴黎是无数艺术青年向往的城市,就如同当年的唐玄奘一定要去天竺才能取到真经一样。   今年法国巴黎第八大学的Ralph Louzon教授专程从巴黎来到平遥参加摄影节,这个好机会当然不能错过,吧主立刻找到朱炯老师,因为朱老师已经在巴黎第八大学主修完了摄影硕士的学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这一期的看吧聊吧,我们就让Ralph Louzon教授聊一聊他推荐的作品,但是Ralph Louzon教授坚持他的法语,还好,有朱炯老师帮忙做翻译,才让看吧聊吧开聊。
  
  我在八大学摄影
  文/朱炯
  
  在巴黎众多的艺术院校中,巴黎第八大学摄影系是独特的一个。巴黎第八大学是法国国立综合性高等院校,以文科著称,特别是电影系、艺术系、哲学系,其中一些任教老师和学生曾在六十年代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和五月风暴时期成为全法著名的领军人物。摄影及多媒体影像系是一个年轻的系,1970年从电影系分离出来,1986年成为能够培养本科生、硕士生的成熟系科,并在1996年确定传统银盐影像和多媒体数字影像齐头并重。它也是至今为止全欧洲唯一的综合性高等院校内设置的摄影系。
  摄影及多媒体影像系的学科设置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它的灯光房、暗房、电脑、剪辑等硬件设施在全欧洲都是著名的。一、二、三年级学生在假期都有特别的自选实习课程,学院提供影室和电脑后期制作的专门培训。
  另外摄影系常常寻找与社会合作的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机会。比如某一地铁站修建,地区政府出资,学生来拍摄全部拆迁、建设和落成的过程,也追随拍摄工程师、工人的生活状况。新站落成后还举办展览,也给公众一个了解市政建设的良好机会。这样,学生的学习和社会的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
  在课程设置上,摄影史、美学、艺术史、当代艺术等理论课程占了总学分的一半。同时,巴黎八大还可以同一大学科领域夸系选课,艺术方向包括电影、艺术造型、舞蹈、音乐、摄影、哲学、戏剧、艺术收藏、影像技术与艺术等多个系,学生都可以自主学习。因此本科最后的毕业创作和论文写作,可以是跨学科的研究和实践。
  
  专家简介:
  Ralph Louzon
  摄影师、录像艺术家和声音设计师,现任教于法国巴黎第八大学。
  他的作品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展出,都是关于运动时间和身体变化的内容。
  他的下一个作品将会参加巴黎蓬皮杜中心的“Video Danse Festival ”展览。
  巴黎第八大学网址:
  http://www.univ-paris8.fr
  摄影及多媒体系网址:
  http://www.artweb.univ-paris8.fr/photographie/accueilphoto.htm
  
  《OHM》
  
  吧主说话:
  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身体延展性的可能。
  导演阐述:
  去捕捉舞蹈的能源。没有更多的身体语言,不过因为舞蹈总是变形,所以运动总是排成一行转换。照片是个性、身体和运动:舞蹈变成图像。
  
  吧主:据我所知,在中国开办的多媒体或者新媒体专业课程的学校一般是在原有的传统专业上发展起来的,比如说绘画,电影,摄影等,这方面巴黎第八大学又是如何安排的呢?
  Ralph Louzon:关于多媒体的概念欧洲各国多有不同的说法,而且因为多媒体涉及的领域庞杂,概念一直在变化,即使在专家那里都一直没有定论。
  我们的这个专业叫做摄影与多媒体系,隶属于摄影学院。在其他学院也有多媒体专业,那可能是和装置相结合的多媒体甚至是和行为艺术相结合的多媒体。如果要一定说这些多媒体的不同是很困难的,因为不同的老师对多媒体有不同的理解和教学方式。对于摄影学院的多媒体来说,我们主要从影像方面去考虑做Video。我会更多地拍摄一些画面;在数学系可能更多的运用计算机去设计作品,最后作品基本上都靠电脑完成;而艺术系就可能靠行为艺术或者其他方式来制作者作品。只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我们都要用到电脑,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来完成作品。
  吧主:这部作品应该如何理解呢?
  Ralph Louzon :《OHM》是Gwenaelle Pledran的毕业作品,展现的是身体消失轨迹的含义,不是用具想表达具象,而是用具象表达抽象的概念。很多时候在现场展览的空间也很重要,空间要适应我们的作品放映,比如作品在法国做展览时现场就有三个屏幕同时放映。
  吧主:三个屏幕上放的都是这一部作品么?
  Ralph Louzon :不是这样的,Gwenaelle将这部作品剪成了三个版本,在三个屏幕上同时放,这样看来三个画面都很像,但是里面的细节及内容,剪辑完全不同。在放映时候其中某一个屏幕忽然灭了,而另外两个屏幕上的画面会继续他们的故事,然后灭掉的画面又开始放映。观众在注意这个画面的时候,了另外两个画面也在进行着不同的内容。
  吧主:也就是说同样看了三遍也不会感觉到郁闷。
  Ralph Louzon:可以这样说吧,我参与了这部影片大量的创作和摄影方面的制作,所以我很难特别客观地评价这部作品,而且作品在现场才能叫作一个真正完整的作品,不过我认为有一点可能做得过于简单了,有很多能够看清的自然一些的影像会更好,现在太多看不清楚的东西和白色的画面。可能两个人的身体选择的过于不同了,而且在光线上的运用也应该更加注意。
  
  作者:Gwenaelle Pledran
  作品:《OHM》
  类型:实验影像
  长度:6分钟
  设备:DV
  出品:法国巴黎
  
  《Kna.pl》
  
  作者存档:
  Gwenaelle Pledran
  法国巴黎第八大学摄影学院学生
  吧主:据我所知,在中国开办的多媒体或者新媒体专业课程的学校一般是在原有的传统专业上发展起来的,比如说绘画,电影,摄影等,这方面巴黎第八大学又是如何安排的呢?
  Ralph Louzon:关于多媒体的概念欧洲各国多有不同的说法,而且因为多媒体涉及的领域庞杂,概念一直在变化,即使在专家那里都一直没有定论。
  我们的这个专业叫做摄影与多媒体系,隶属于摄影学院。在其他学院也有多媒体专业,那可能是和装置相结合的多媒体甚至是和行为艺术相结合的多媒体。如果要一定说这些多媒体的不同是很困难的,因为不同的老师对多媒体有不同的理解和教学方式。对于摄影学院的多媒体来说,我们主要从影像方面去考虑做Video。我会更多地拍摄一些画面;在数学系可能更多的运用计算机去设计作品,最后作品基本上都靠电脑完成;而艺术系就可能靠行为艺术或者其他方式来制作者作品。只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我们都要用到电脑,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来完成作品。
  吧主:这部作品应该如何理解呢?
  Ralph Louzon :《OHM》是Gwenaelle Pledran的毕业作品,展现的是身体消失轨迹的含义,不是用具想表达具象,而是用具象表达抽象的概念。很多时候在现场展览的空间也很重要,空间要适应我们的作品放映,比如作品在法国做展览时现场就有三个屏幕同时放映。
  吧主:三个屏幕上放的都是这一部作品么?
  Ralph Louzon :不是这样的,Gwenaelle将这部作品剪成了三个版本,在三个屏幕上同时放,这样看来三个画面都很像,但是里面的细节及内容,剪辑完全不同。在放映时候其中某一个屏幕忽然灭了,而另外两个屏幕上的画面会继续他们的故事,然后灭掉的画面又开始放映。观众在注意这个画面的时候,了另外两个画面也在进行着不同的内容。
  吧主:也就是说同样看了三遍也不会感觉到郁闷。
  Ralph Louzon:可以这样说吧,我参与了这部影片大量的创作和摄影方面的制作,所以我很难特别客观地评价这部作品,而且作品在现场才能叫作一个真正完整的作品,不过我认为有一点可能做得过于简单了,有很多能够看清的自然一些的影像会更好,现在太多看不清楚的东西和白色的画面。可能两个人的身体选择的过于不同了,而且在光线上的运用也应该更加注意。
  Ralph Louzon:这部作品非常有趣,在我们看这部作品之前先讲一下有关影片的背景。作者Maya Szczepanska是一个来自波兰的年轻女孩,非常年轻,她现在也不过二十五岁。目前Maya在法国巴黎生活。当时她在巴黎学习,但是也能常常回到波兰,她曾经生活的地方,也就是影片的题目Kna.pl。
  Maya的故乡Kna.pl在波兰版图的正中心,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但是Maya每次回到Kna.pl都感到非常愤怒,因为她认为现在的故乡变化太大了,和记忆中的城市完全不同,生活的巨大变化让她难以适应。现在在Kna.pl,她既找不到曾经喜欢的事物,也看不到自己曾经讨厌的东西了,这种感受让她十分讨厌。
  现在我们看到的主要是Maya在几年前拍摄的一段8mm的影像,展现作者的感受。这个其实很难向观众用语言去形容或者描述,我在这里只能先概括为一种愤怒。
  吧主:我想她遇到的问题和一些在国外留学的中国学生一样,其实不一定是这个地方是变得更加糟糕了,只是记忆中的味道消失了,更确切说是她和故乡割裂了。
  Ralph Louzon:是这样的,所以她作品中的音乐用的都是暴躁的摇滚乐,我们在这些快速的剪辑、画面运动以及声音的暴力中也能感觉到Maya的愤怒。
  吧主:对于这部作品您有什么建议么?
  Ralph Louzon:如果说要批评这部作品的话,我个人认为作品中的音乐部分运用得过于夸张了,太暴躁了,这也和作者年龄过于年轻有关。这部作品是她在2002年拍摄的,而最后完成是在2004年,当时她太年轻了,也算是这部作品不够成熟的地方。
  
  吧主说话:
  作者遇到的问题就像所有远离故乡的人会遇到的,在音乐中我们感受到了她的愤怒。
  
  导演阐述:
  这是一本站在波兰后共产主义前沿的目录,在这个潮流发生的时候,引起了此摄影的变革.拍摄是为了归档,用电影记录是为了不让“东方”和“西方”之间的隔与误会加深。
  
  内容简介:
  一个女孩回到故乡所记录的一段影像。
  
  作者:Maya Szczepanska
  作品:《Kna.pl》
  类型:实验影像
  长度:5分30秒
  设备:八毫米电影摄影机
  出品:法国巴黎
  
  Ralph Louzon:这部作品非常有趣,在我们看这部作品之前先讲一下有关影片的背景。作者Maya Szczepanska是一个来自波兰的年轻女孩,非常年轻,她现在也不过二十五岁。目前Maya在法国巴黎生活。当时她在巴黎学习,但是也能常常回到波兰,她曾经生活的地方,也就是影片的题目Kna.pl。
  Maya的故乡Kna.pl在波兰版图的正中心,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但是Maya每次回到Kna.pl都感到非常愤怒,因为她认为现在的故乡变化太大了,和记忆中的城市完全不同,生活的巨大变化让她难以适应。现在在Kna.pl,她既找不到曾经喜欢的事物,也看不到自己曾经讨厌的东西了,这种感受让她十分讨厌。
  现在我们看到的主要是Maya在几年前拍摄的一段8mm的影像,展现作者的感受。这个其实很难向观众用语言去形容或者描述,我在这里只能先概括为一种愤怒。
  吧主:我想她遇到的问题和一些在国外留学的中国学生一样,其实不一定是这个地方是变得更加糟糕了,只是记忆中的味道消失了,更确切说是她和故乡割裂了。
  Ralph Louzon:是这样的,所以她作品中的音乐用的都是暴躁的摇滚乐,我们在这些快速的剪辑、画面运动以及声音的暴力中也能感觉到Maya的愤怒。
  吧主:对于这部作品您有什么建议么?
  Ralph Louzon:如果说要批评这部作品的话,我个人认为作品中的音乐部分运用得过于夸张了,太暴躁了,这也和作者年龄过于年轻有关。这部作品是她在2002年拍摄的,而最后完成是在2004年,当时她太年轻了,也算是这部作品不够成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