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拼了命做事的人”

黄驰波

2月18日10时54分,武汉市武昌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智明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被感染,经全力救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51岁。

作为武汉市首批发热门诊定点医院的院长,疫情发生以来,刘智明带领全体医务人员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

“如果万一,不要插管抢救”

1月22日凌晨4点,同样奋战在抗疫最前线、身为护士长的蔡利萍接到丈夫刘智明的电话,让她帮忙收拾换洗衣物送去,因为成为定点医院后,他就不能回家了。“我当时特别着急,问他都那个点了怎么不去休息。”蔡利萍说。

1月23日,武昌医院作为武汉市首批发热门诊定点医院之一,两天内完成了院区改造、流程再造工作,开始接收全市的发热病人。这天下午,蔡利萍再次接到电话时,被告知刘智明因患有新冠肺炎进了重症病区。

此时,蔡利萍所在的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成为武汉市第二批发热定点医院,要在3天内完成改造和患者转运。

工作间隙,蔡利萍抽空去探望丈夫。刘智明的主诊医生向她介绍病情:“不好,很不好,一度血氧饱和度低到80,怎么都上不去。”

“我真的很想放下这一切去陪他,我问他,我来照顾你吧?”蔡利萍先后问过几次,刘智明都回答“不要”。

2月4日,刘智明因为病情危重用上了呼吸机。当天,坚守发热重症病区的蔡利萍利用工作空隙4次拨打视频通话,刘智明都没接,他已经说不出话了。后来,当视频终于接通时,蔡利萍哭着说:“我来陪你吧!”刘智明还是艰难地摇了一下头。

作为医生,刘智明对自己的病情很清楚。蔡利萍透露,“他甚至连医疗预嘱都跟主诊医生讲了,他说,如果万一,不要插管抢救”。

去世前,最惦记接触过的人

2月17日,刘智明病情危重。一夜抢救无效,于2月18日10时54分不幸离世。

2月18日15时许,在同济医院中法院区外,运送刘智明遗体的车辆缓缓驶离,几名身穿蓝色防护服的医护人员跟在车后,難掩悲痛。

参与抢救的北京协和医院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李太生称,“他在1月19日开始起病,当时症状不是很严重,也给予了相应的治疗。2月13日,病情突然加重,14日转入了同济医院中法院区的重症监护室,进行了氧气插管”。

氧气插管原本是治疗新冠肺炎重症病人比较有效的办法,但在插管后两天多时间内,刘智明的病情没有明显缓解。“在这种情况下,2月17日采取了ECMO人工心肺的最后抢救措施,但是没有好转,出现了心脏室颤,抢救了好多次,18日上午他还是不幸过世了。”李太生说。

刘智明曾在武汉市第三人民医院工作20余年,武汉市第三人民医院前院长金捷多年来与他亦师亦友。1月21日,金捷最后一次接到刘智明的电话。“当时他完全没有提自己会不会有感染的风险,只是想着如果病人越来越多,如何看门诊、如何收治”。

很多同事评价刘智明是“一个拼了命做事的人”。直到去世前,刘智明还表示,最惦记的还是和他有过接触的人,“担心自己传染别人”。

患者评价他“医术高明,态度好”

1991年,刘智明大学毕业后被分配至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原郧阳地区医院)工作,时任神经外科主任涂汉军是他工作之后的第一位专业启蒙老师,教他治疗神经外科疾病。谈及对刘智明的第一印象,涂汉军向记者回忆道:“他是一个很英俊的小伙子,个子很高,一米八几,是很有灵气的人。”

在涂汉军看来,好医生的标准有两个,一是有爱心,二是有责任心,他认为刘智明这两方面都兼具。“上世纪90年代初,十堰还很缺医生,他管的病人比较多,也很辛苦,但他从没有失误过,也没有病人投诉他。”

在某在线问诊平台上,多名患者曾评价刘智明“医术高明”。有患者特意留言感谢他,说父亲因动脉瘤在医院开刀,刘智明不仅医术高,态度也特别好。

作为院长,刘智明曾推出对职工人文关怀的创新之举。2019年7月,武昌医院两名临床一线的护士首次戴着“孕妈妈”的胸牌上岗。刘智明正是胸牌的倡导者,他说,戴上“孕妈妈”标识牌上岗,是提示大家要多理解和爱护她们一些。

2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对刘智明的去世表示哀悼:“刘智明医生的去世是巨大的损失,他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挽救了无数生命。”

湖北省委决定追授刘智明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以激励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于职守、勇挑重担,冲锋陷阵、主动作为,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摘编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