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模式下多种教学方法在基础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摘 要】 陕西中医药大学通过开展翻转课堂与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基础护理学》实训课进行教学改革,结果显示该模式能明显提升学生“灌输信念和希望、科学解决健康问题、提供良好环境”三个方面的人文关怀能力,显著改善学生“学习合作能力、信息素质”明显改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值得被推广。

【关键词】 基础护理学;实训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应用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是护生学习临床护理专业课的必备基础课程。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训教学环节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完成教学目标,培养综合性应用型护理人才的关键教学环节之一。

在传统的《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当中,教学模式常以“传递——接受”和“示范——模仿”为主。并由此形成了以看教学片、演示、练习为主要教学方法,以终末性为主、形成性为辅的教学评价体系。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优点在于可复制性强,便于教师熟练掌握,教学效果也较为稳定和可靠。存在的缺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每个环节学生均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在看教学片过程中,对操作基本程序的记忆和对操作重难点的关注难以兼顾;在观看教师示教过程中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信息的记忆;三是教学中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训与临床脱节、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四是由于更重视终末评价,导致许多学生存在考前突击,学习不能脚踏实地,知识掌握不牢固的现象。本研究拟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各种缺点,提高教学效果。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陕西中医药大学2015级护理本科1班和2班。因受课程安排限制,无法将两个班学生完全随机分组,故将1班设为干预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2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其中1班48人(女生45人,男生3人,年龄为18.0±2.2),2班49人(女生45人,男生4人,年龄为18.0±2.3),性别、年龄差别无統计学意义。课前对两班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各个维度p≥0.05)和自主学习能力(各个维度p≥0.05)进行测评均显示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二、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训课教学模式,即“看教学片——示教——练习——考核”,整个环节均在课堂完成。教学片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基础护理学操作》为内容;示教环节由教师一次性完成基本程序和操作重点、难点示教;学生分组开展模型或者相互的练习,不涉及病案;考核以期末考核为主,以学生随机抽考方式进行,主要考核基本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

干预组将《基础护理学》实训项目中的铺床法、无菌操作、隔离技术、搬运法、口腔护理、床上擦浴、头发护理、生命体征的测量八项实训操作作为教学改革的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课前预习阶段

该阶段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视频和练习题得学习熟悉该项操作的基本程序。以四川大学护理学院录制,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基础护理学操作》为蓝本,由主讲教师提前一周进行视频剪辑。按照操作内容或程序将一项操作剪辑成3-5段视频,每段视频5-8分钟,便于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分段学习,同时便于学生梳理和记忆操作基本流程。主讲教师针对该项操作提出10个课前问题作为课前作业,便于学生回顾和记忆学看视频的内容,达到更好的预习效果。课前作业需提前2天完成并上交,便于老师批阅。该项作业作为平时成绩一部分。

(二)课堂教学阶段

1.回顾操作程序,检验预习效果  采用口述接龙(老师或同学说出第一个步骤,下一个同学说出第二个步骤,以此类推)的方法检验学生对操作程序的掌握情况。该方法寓教于乐,在教学中颇受学生喜欢。学生在接龙中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之一。

2.提出操作重难点,有针对性地再看视频  此阶段,主讲教师根据以往教学经验,指出操作的重难点,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再看一遍视频。在看的过程中学生遇到疑惑可以随时停下来,跟老师一起探讨,以便于对每一个操作重难点细节有深入把握。

3.开展示教,巩固操作流程及重难点 因为每个教学单位所使用的操作物品与教学片均会有所差别,故示教环节仍然必不可少。由于学生对操作基本流程和重难点已经有所掌握,传统教学相比,示教环节可以适当加快速度以节省时间。

(三)练习阶段

传统的操作练习主要以学生练习,教师辅导,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为主要方式。此方式下,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操作的流程和方法,但是学生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能力、不同临床情境下的应急处理能力、理论与实践联系的能力等相对不足。对此,针对每一项操作编制出5-8个临床案例,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案例开展病案分析、病情沟通、问题处理等。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随机抽考学生,内容包括病案分析、操作项目、理论知识等,并将学生表现纳入平时成绩之一。

(四)考核阶段

重视形成性评价在学生考核中的重要作用,杜绝考前突击现象。形成性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堂纪律(10%)、预习阶段作业完成情况(10%)、课堂口述接龙(10%)、随堂抽考(20%)、期末操作考核(50%)。其中期末操作考核仍然以病案的形式开展,内容包括本学期所有操作项目。学生首先随机抽取一份病例资料,短时间内完成患者的评估、操作项目的准备、实施、评价,并回答老师的提问。考核采用统一评分标准,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

三、教学效果评价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输入、整理、统计分析。两样本之间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

在教学工作开展前、中、后分别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开展问卷调查,检验翻转课堂和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四、结果

(一)对照组和干预组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比较(分, x ±s )

(二)对照组和干预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分, x ±s )

五、讨论

(一)该教学模式和方法能明显提升学生“灌输信念和希望、科学解决健康问题、提供良好环境”三个方面的人文关怀能力(P≤0.05)

这与教学过程中以多个病案作为教学的方式和内容应该有较为密切关系。每一组学生经过5-8个临床病案的讨论、分析、实践,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在练习、考核阶段强化了准备和沟通环节,使学生能主动进行操作解释,病情问诊等,并通过语言向病人传递信心和希望,关注病室环境等。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一般限于机械的流程式沟通。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等采取灵活的、个体性沟通方式的能力有待提高。可以在以后的教学环节中给予这方面强化训练。

(二)该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其他维度作用差异较大

由结果可以看出,“人道利他价值观、促进情感交流”两个维度方面,结果差异虽然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仍然呈现正向改变;这可能与干预的对象数量、时间等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在“健康教育、协助满足基本需要、帮助解决困难”三个维度上,差异不仅没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呈现负性改变。分析后發现,这三个维度更多的是要求学生不仅具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同时具有主动开展工作的意识和能力。由于学生前期医学基础知识的遗忘,《成人护理学》刚开始学习,沟通过程大多处于模仿和程式化的方式,故导致这三个维度效果较差。

(三)该教学模式和方法能显著改善学生“学习合作能力、信息素质”(P≤0.01),明显改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P≤0.05)

由于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干预组学生主动搜集和整理分析资料,要求组员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个任务。这很好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信息素质,同时对课后时间的充分利用很好锻炼了学生课下的自我管理能力。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个别组员的不积极,不听指挥,抄袭他人的成果,课堂回答问题不积极等。如何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保证每一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保障学习效果是接下来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四)该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学习动机”改善方面虽然没有统计学意义,但仍然呈现正性改变趋势

“学习动机”的形成与个人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通过课程学习虽然有正性改变的趋势但效果不明显。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多进行个体关注,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以促进学习效果。

六、总结

此次教学改革实践总体效果是良好的,但是也存在许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细节,改善不足,争取形成适合护理学生的完善的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翻转课堂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林. 试论案例教学法基础下翻转课堂在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J]. 学园, 2017(26).

[2] 田志娟 金瑞华 刘春凤.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7)3445.

[3] 张慧敏, 吴小婉, 邵珍珍.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

[4] 冯希源, 周琦. 翻转课堂在《基础护理学》课程中培养学生通用能力的应用与思考[J]. 中国医药指南(12).

【作者简介】

黄丽群(1981—)女,汉族,四川仁寿人,硕士,副教授,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基础护理学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安宁疗护(临终关怀)和护理教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