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最后的闪光

袁雍华

去年国庆期间,一场意外击碎了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十岁的熊嘉松和村里孩子一起骑自行车玩耍,不小心摔倒了,当时有点痛,但他没有在意,爬起来继续玩。快到家门口时,因颅内出血导致身体失衡,再次摔倒,这次摔下来出现了鼻子流血、晕晕欲睡的症状。家人把他紧急送往人民医院抢救,做了第一次开颅手术,之后转往南昌重症病房,准备二次手术。

五十多个小时,对于普通人来说不过是两天一夜,对这个本就脆弱的贫苦人家却是一场与死神的恶战。熊嘉松的母亲倚靠在病房门前,为的只是能夠在开门的一瞬间瞧一眼自己心爱的孩子。看到浑身插满管子、全身水肿的儿子,母亲重重地捶着胸口哭喊着。

短短两三天时间,家人的呼唤,医生的奋力抢救还是没能留住嘉松。家人在悲痛之余,主动提出捐献他的器官,包括一肝两肾,一对眼角膜。他捐赠的生命礼物,使三位重症患者重获新生,两位重见光明,他的一部分生命正以另一种形式在人世间延续。

主动提出捐献的是嘉松二十八岁的消防员哥哥熊冰。当大儿子提出“器官捐献”这样的想法时,母亲愕然,一时语塞,张了张嘴,没有说出话来。她想起嘉松小小年纪就喜欢帮助村子里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纠结了一会儿后含泪同意了,她说:“如果能把我孩子的器官献给真正需要的人,结束他们的痛苦,这是一件好事。”

征得亲人的同意后,哥哥熊冰将这个决定告诉了医生。得知家人的心愿后,医生顿时对这个农村家庭肃然起敬。熊冰说:“我弟弟嘉松从小就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非常愿意帮助别人,我相信他会支持我的决定的。”

嘉松是母亲在四十四岁时冒着生命危险生下的。母亲一直想要两个孩子,但家里条件不好,哥哥熊冰两岁时,父亲发生车祸,双腿严重受损。尽管经过长期治疗后,还是与常人有所不同,走起路来一高一低。父亲打零工,母亲种地,省吃俭用,生活才慢慢好起来。一家人的日子虽然不富有,但是每天在一起,很开心,很快乐。嘉松从小就比别的小朋友乖,父母忙的时候,他经常帮着看护小侄子。

捐献手术完成后,哥哥亲自把嘉松带回了家,妈妈帮他轻轻地擦拭了一遍全身,换上了干净的衣服。“嘉松对我很关心,这么小的孩子看到我不舒服,总是会问,妈妈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累了吗?我来帮你捶捶背。还说现在你这么辛苦,将来我长大了,一定让你好好享福。”嘉松母亲长叹一口气,双手抹了抹眼角的泪水。

生命之约,大爱传承。也许死亡是一个带有悲伤气息的词,但若生命用另一种方式绽放,死亡似乎又有了另一层价值。熊嘉松,这位年仅十岁的小男孩,用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定格了人生的永恒。

愿嘉松在天堂一路走好,被温柔以待!一个人的伟大并不在于富裕和门第,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性,在于他付出了多少,帮助了多少人,活在多少人心中。

【原载《博爱》】

插图 / 新生 / 徐 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