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全域旅游空间格局演化研究

丁陈颖 郑陶 纪烨楠 唐根年

摘要:区域内旅游景点要素在地理空间上分布特征对全域旅游理念下文旅产业统筹发展意义重大。基于绍兴市旅游景点类兴趣点( POI)信息的提取与分类,采用ArcGIS核密度分析方法剖析绍兴市全域旅游空间格局及其分布特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地方文化特色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绍兴市旅游景点在地理空间上呈现出“中心一边缘”分布情景;(2)绍兴市旅游资源及其相关要素主要以“π”型空间形态架构,诸多“孤岛”串“珠”成“链”成为发展趋势;(3)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精品民宿发展给绍兴全域旅游注入了新的动能。针对绍兴市现有的“π”型旅游空间格局,结合浙江省大湾区、大通道、大花园、大都市圈建设发展态势,以“内串外联”的发展思路构筑体现绍兴市地方特色文化底蕴的全域旅游网络结构空间。

关键词:POI;旅游景点;全域旅游;空间格局;绍兴市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38- (2020) 07-0043-50

收稿日期:2020-06-15

作者简介:丁陈颖,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中旅(旅游)学院本科生。

郑陶,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中旅(旅游)学院讲师。

纪烨楠,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中旅(旅游)学院本科生。

唐根年,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商学院院长,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8ZDA045):“新时代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耦合及协同治理研究”;绍兴市柯桥区社科联项目(2020ZD002):“文商旅融合推进柯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913275008):“美丽乡村功效空间组织机理与三生空间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1引语

随着居民收入总体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在休闲旅游和享受方面的消费比重持续上升。国务院国办发[2013]10号《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和国办发[2018]15号《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相继出台,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国民休闲体系和全域旅游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吃、住、行、游、购、娱”是一定地理区域内与旅游相关的6大基本要素。得益于现代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便捷的商业化应用,网络社交媒体与电子地图互动平台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旅游资讯的重要途径,而电子地图兴趣点( POI,Point of Inter-est)作为新的空间数据源,具有信息丰富、覆盖面广、地理精度高、实时性强、方便获取等明显优点,无疑在旅游景点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以旅游相关要素空间格局等方面研究中体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

鉴此,本文基于Bigemap(成都比格图数据处理平台)获取研究对象绍兴市各区(县、市)POI与旅游资讯相关的数据,探究绍兴市全域旅游资源及其要素的空间分布格局,结合乡村振兴背景下绍兴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动向,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方针为统领,将“三农”融入“全域旅游”主战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2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2.1研究区域

本文以绍兴市所辖的6个区、市、县为研究对象,陆域总面积为8273.3平方千米。绍兴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也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绍兴素称“文物之邦、鱼米之乡”。著名的文化古迹有兰亭、禹陵、鲁迅故里、沈园、柯岩、蔡元培故居、周恩来祖居、秋瑾故居、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贺知章故居等。2017年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排名第16。2018年为中国大陆最佳地级城市第7名,中国创新力最强的30个城市之一。2018年绍兴市全年接待中外游客达1.0893亿人次,增长13.1%,旅游总收入1184亿元,增长15.1%。绍兴市境内拥有各类A级景区多达79处,其中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18处,3A级景区32处,2A级景区28处;省AAA级景区村庄84家。

2.2数据来源

本文基于Bigemap(成都比格图数据处理平台),以高德电子地图为基础,获取研究对象绍兴市各区(县、市)POI与旅游资讯相关的数据(见图1、表1)。

3主要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地理信息系统中以空间分析见长的核密度分析(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测度区域内旅游景点及其相关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核密度分析是通过地理空间上的离散点或线坐标结合特征信息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内插,从而生成点(线)密度连续表面的过程,借此表征特定区域中究竟哪些空间范围内点或线趋向于集中或者分散。核密度分析的基本思路是采用一个移动窗口(单元格),对给定的目标区域内点或线的密度进行估计。首先,设定一个合适的搜索半径,利用移动窗口并统计出在窗口内特征点或者线的数量;其次,采用核函数测度出窗口内特征点或者线的密度贡献值;最后,根据窗口内特征点或者线数量对栅格密度贡献值的累加,确定各栅格密度值。简言之,KDE是基于数据密集度函数聚类算法的一种空间密度分析方法,测度过程中赋予窗口中心邻近点xi较大权重,而距离中心较远的点被赋予较低权重,其函数方程为:

式(1)中,K

为核函数,一般采用对称单峰概率密度函数;h为带宽;d为数据的维度;n为带宽范围内的点数量。本文应用核密度估计法对旅游景点及其相关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4绍兴市旅游要素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吃、住、行、游、购、娱”是一定地理區域内与旅游相关的6大基本要素,基于Bigemap数据处理平台获取绍兴市旅游相关的六大基本要素POI信息(见图2),在获取6大基本要素POI信息的基础上,采用ACRGIS10.5的核密度分析方法测度6大要素的空间集聚程度(见图3),帮助我们剖析绍兴市旅游要素空间分布特征。

4.1六大旅游要素呈现“中心-边缘”空间分布格局

从图2的旅游要素POI分布情景结合图3的POI核密度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绍兴市旅游6大要素在区域内呈现明显的“中心一边缘”空间分布特征,以绍兴市越城区一柯桥区、上虞区、诸暨市区、新昌县城一嵊州市区形成4个基本核中心。按照绍兴市“十三五”期间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绍兴市旅游业重点构建“一核、两翼、三带、十区”的全域旅游发展布局;即以绍兴古城为核心,使之成为绍兴文化旅游核心吸引物、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以城市快速干道为纽带,向东西两侧拓展,形成柯桥、上虞两大旅游板块,实现三区旅游业融合发展;以会稽山脉、曹娥江流域、浦阳江流域为三大发展带,形成“大”字形绍兴旅游网络结构;构建古城旅游区、兰亭文化旅游区、会稽山旅游度假区、鉴湖·柯岩旅游度假区、曹娥江旅游度假区、滨海休闲旅游区、世界遗产古香榧群旅游区、五泄旅游度假区、嵊州温泉旅游度假区、天姥山一十里潜溪旅游度假区等十大旅游度假区。经过“十三五”头几年的良好发展,绍兴市旅游发展呈现出目前“π”型空间结构情景。

4.2“游、娱”较“吃、住、行、购”相对均衡分布特征

从图2和图3的POI信息可以看出,绍兴市“吃、住、行、游、购、娱”6大旅游要素中“吃、游、娱”网点相对而言在地理空间上更趋均匀分布特征,而“住、行、购”在主城区则表现出更为密集。在表征要素空间密集度指标上(见表2),“住、行、购”点状旅游要素密集度平均值分别为2530.42、1650.03和2074.38,而宾馆和商场则为1397.51和333.02;结合旅游要素在地理空间上集聚、分散情形,就总体而言,乡村地域上旅游配套设施还相对稀缺。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推进,乡村民宿发展迅猛,全市在公安登记备案的民宿达到469家(见图4),并初步形成了诸如柯桥如平水会稽山、上虞虞南覆卮山、嵊州的西白山、新昌的穿岩十九峰、诸暨的赵家东溪等若干民宿群、民宿集聚区,同时涌现了若耶山居、尚诗堂、巧云居·艺舍等一批精品民宿,无疑,它们在一定程度提升了乡村旅游住宿的便捷性,同时在休闲娱乐和乡村体验旅游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3美丽乡村建设开启全域旅游新气象

为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绍兴美丽乡村升级版,加快推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美丽绍兴建设步伐,绍兴市根据《浙江省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总体部署和要求实施《绍兴市美丽乡村升级版行动计划(2016-2020年)》;2016-2018年3年内先后涌现出92个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见图5);同时在众多乡村民宿中出现一批诸如天姥山居、若耶山居、何家坞、六和藏院、爱吾庐山庄、兰亭驿事等深受游客青睐的特色精品民宿(见表3);美丽乡村建设开启全域旅游新气象。

5乡村振兴背景下绍兴市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绍兴古城有2500年的建城史,尽管其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资源主要集中在8.3平方公里的古城区,但经过多年来的深耕细作,绍兴旅游已从先前的以“古城”为中心逐步扩展到全域空间布局的“π型结构”,按照“市域一体、三区融合”的发展框架,打造以古城、兰亭为核心的10个旅游功能集聚区,以酷玩小镇、花田小镇为重点的30个旅游特色(风情)小镇,以鲁迅故里·沈园、大佛寺景区为重点的3A级以上旅游景区,以乡村旅游、休闲体验为重点的50个旅游特色基地与板块,以古越文化、水乡风情为代表的25条特色游线。同时,以“绍兴历史文化名城、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鉴湖国家湿地公园”三个国字号金字招牌为依托,以“古道、水道、绿道”三道建设为轴线,构建起全域旅游的平台框架和骨干体系,逐步实现全景打造、全民参与、全业融合、全时体验的绍兴全域旅游新格局;乡村振兴背景下绍兴市全域旅游发展将迎来新的发展格局。

5.1以文旅深度融合构筑全域文化旅游产业链

绍兴市文化底蕴浓厚,诸如桥文化、布文化、酒文化、名人文化、书法文化、戏剧文化等文、旅资源最富具绍兴特色,将绍兴布、酒等产业优势、历史人文资源优势和自然景观资源优势互为融合,促进文化要素融入地方特色产业并在地理空间上形成集聚、产生规模效应;以文化旅游项目、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旅游活动项目为切入点,建设一批可玩、可游、可体验的核心景区、拳头产品和特色活动,进一步把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把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把要素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以顺应旅游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旅游+”的融合功能,以旅游融合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形成产业旅游经济体,通过“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科技”“旅游+体育”“旅游+教育…‘旅游+康养”等,促进一、二、三产交叉渗透、融合互动,构筑以优质绍兴文化为内涵的新型文化旅游产业,实现旅游效益最放大。

5.2以“金山银山”理念打造全域文化旅游优质品牌

得益于“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的成效,以体现绍兴独有风情的乌篷船开启水城旅游特色线路串联起了古城内外的主要景区景点,水城旅游让“绍兴游”的节奏真正慢下来;以是绍兴全力打造游客“非来不可、非留不可”的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的题中之义。在乡村振兴引领下,绍兴市上虞区围绕把“四季仙果之旅”培育成全国、全省乡村采摘旅游示范品牌目标,通过抓线、布点和扩面,计划打造“四季仙果之旅”精品大道,建设田园综合体,培育“四季仙果之旅”休闲庄园,形成地方特色民宿群。建成由“古道一游步道一骑行道一标准绿道”四级体系组合的城乡绿道网,打造“以精品大道为龙头,以休闲庄园为基础,以品质水果为载体,以金山银山为抓手”的特色旅游产品。以嵊州温泉、四明山红豆杉森林康养为代表的乡村康养之旅;与此同时,以新昌县外婆坑村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体验之旅、以柯桥区平水镇金鱼湾农庄为代表的乡村休闲娱乐之旅和诸暨米果果小镇为代表的休闲农业观光体验之旅等一大批全域文化旅游优质品牌已深人人心。

绍兴市在乡村振兴时代大背景下,正在积极挖掘地方人文优势、生态优势和开放优势,打造地方特色文、旅产业,引古博今撰写好绍兴精彩故事,提升国际影响力,推动全域旅游迈向更高台阶,千方百计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参考文献:

1.徐冬 黄震万 吕龙等,基于POI挖掘的城市休闲旅斿空间特征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8.01

2.居飞龙 王士君 章献等,基于POI数据的长春市商业空间格局及行业分布.地理研究.2018.02

3.汤国安 杨昕.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2012

4.绍兴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绍兴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2016

5.錢建民.全城旅游——绍兴旅游转型升级新坐标.中国旅游报.2011 .08.03

6.阮坚勇.绍兴全域文化旅游发展可行性研究,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9.02

7.徐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绍兴市乡村旅游区域品牌建设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