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

高雪莲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德育功能,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不仅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较好地完成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本文在阐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意义的基础上,对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让学生入脑入心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政课;大学生

一、引言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契合相通,融入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德育功能,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着极为深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一)能帮助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通过大力宣传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认识到祖先在创造、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艰辛和执着,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能帮助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品德修养

高校思政课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爱国爱党的“四有”新人。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与正直、诚信相关的美好情操,用这些潜移默化来影响学生,有利于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品德修养。

(三)能帮助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爱国志士的感人故事,教育者将这些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其建设社会主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把个人的奋斗与国家利益结合起来。自身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中,为社会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四)能帮助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观的认同

在科技发达、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不同的文化、理念互相交融、碰撞。学生受到西方不良思潮侵袭和低俗网络文化腐蚀的几率更大。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可以增强学生的分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同时,也能化解西方不良思潮的侵袭和低俗网络文化的腐蚀,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选择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承担起涵养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

前期研究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具有很强的契合性,但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到高校思政课中并与之有效结合,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笔者认为至少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教师文化素养,提升教师课程驾驭水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有机、融洽地融入思政課教学,关键在教师。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要身正为范,有高尚的师德,一言一行必须要为学生树起典范,要带头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深入专研教材和大纲,并以此为核心,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素养,拓展传统文化理论视野,完善传统文化知识结构,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积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经验,达成对知识、能力与情感价值观的准确把握,努力做到“心中有书、目中有人、言中有理、课中有道”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围绕主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做到言之有物;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亟待解决的问题等结合起来,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使思政课“配方科学、工艺精湛、包装时尚”,富有丰富的营养;要努力把理论观点讲清、讲深、讲活,做到教育入脑入心。

(二)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与思政课课程内容有机整合

思政课的核心是立德树人,促进良好道德品质形成、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坚定爱党爱国、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目前,高校思政课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知识》《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形势与政策”五门必修课程。这些课程理论性都很强,学生学习热情普遍不高。

因此,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的融合首先要做到内容上的有机整合,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过程中,要强化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将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含自强不息、爱好和平、团结统一等的民族精神融入其中,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要强化道德情操渗透,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深化“仁义礼智信”的挖掘阐释;要强化理想信念渗透,将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理想信念观、道德观的历史典故、名言警句、文学典籍等引入思政课教学中,丰富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并拓展其外延,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

(三)在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加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思政课也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局限于课堂宣讲理论,而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很多学校思政课都开展了与社会联系密切的实践教学环节。笔者建议在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针对教学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切合点”,有意识地加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教师尽可能地引导、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此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名胜古迹;参观具有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景观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走访名人名家、接触体验各地的民俗民情;参观纪念馆、烈士陵园;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福利院等机构,体味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特定节假日组织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等。丰富的课外实践教学不但能使思政课散发出活力,增强其吸引力和影响力,更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浸入学生心灵,从而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

(四)将思政课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意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更应扩展到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等“隐形教学”上。以思政课教学为基础,以宣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如诗词大赛、书法大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孝文化演讲比赛、中秋拜月活动、国画艺术鉴赏等,全面深入地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此外,结合校纪、校规、校风、校训等,充分利用校园内各种宣传媒介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除学校广播节目、学生社团、校园宣传报亭、文化衫等传统媒介外,还可有效运用当前大学生非常喜欢的各种新媒体技术,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并且可以借鉴当下流行的互联网思维下的营销模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开展网站营销、微博营销、口碑营销等,发展一批新媒体粉丝,从而构建起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导他们学习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EB/OL].(2014-01-01)[2020-05-19].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101/c1001-23994334.html.

[2]史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探究[J].改革与开放,2017(20):136-138.

[3]赵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共青团思想引领中的实践路径研究[J].读书文摘(中),2018(12):275-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