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青马工程”质量提升路径

杨扬 韩东海

摘 要:2007年以来,共青团中央开始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青马工程”作为培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者、追随者的重要品牌项目,在强化高校青年政治意识、提高理论素养、增强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工程的深入持续开展,在实施质量方面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高校实施工程的现状入手,查找“青马工程”质量提升的制约瓶颈,以辽宁中医药大学“青马理论学苑”为例,探索高校“青马工程”的质量提升路径,以期为“青马工程”的高质量开展,提供可复制、可参考的路径模式。

关键词:青马工程;质量提升;高校

“青马工程”作为培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者、追随者的重要品牌项目,在强化高校青年政治意识、提高理论素养、增强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青马工程”实施现状

“青马工程”自2007年团中央组织实施以来,作为培养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一项重要工程,得到了各级团组织的高度重视。高校作为“青马工程”的主要实施阵地,也为党培养了一批批能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的新时代大学生青年,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后继有人,深刻地诠释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

经历十余年的发展,“青马工程”在培训体系、培训对象、培训影响力、培训政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培训体系建设方面,形成了以国家、省市、高校、院系的四级培养体系,保障了“青马工程”培训体系的科学系统性、连续针对性;在培训对象上,“青马工程”依托各级团组织,以高校为主阵地,以大学生骨干为典型代表,培养了一大批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培训影响力方面,“青马工程”在高校、社团、青年群体内,学习、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高影响力;在培训政策上,从团中央的政策提升为国家政策,更加突出其作为事关社会进步、国家繁荣和民族复兴的战略性工程的重要地位。

二、制约高校“青马工程”高质量实施的相关瓶颈问题

(一)在“青马工程”实施上定位不明确,易被混淆

高校由于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自然地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教育融入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但2007年团中央下发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青马工程”是以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为重点培养对象,明确了其实施上的人员构成,就是大学生骨干群体。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部分高校在“青马工程”实施中,错误地将“青马工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混淆,在学员培养上进行“大锅端”“一勺烩”;部分高校把“青马工程”与专业知识教育相融合;部分高校还存在以“青马工程”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的名头,造成“青马工程”实施定位不明确,历史传承性不强。

(二)在高校“青马工程”实施中缺乏规范、系統的培训内容

目前,各高校在“青马工程”的教育、培养和管理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模式。部分高校以大学生骨干为主体成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型社团为主要活动形式,学生通过自发组织、自主学习、自觉传播和自主实践的方式开展相关活动。这就会导致这部分学生出现“始于热情、终于迷茫”的状态,使学生们对党的理论成果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出现“一知半解”“认识偏差”等现象,降低了在学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

(三)高校“青马工程”的宣传推广还不到位

高校是开展“青马工程”的主阵地,但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内涵、目标和具体内容宣传的不够。部分高校学生仅停留在“听说过”“听说过但不太了解其具体内容”的层面。甚至在一小部分参加完“青马工程”的学员中,还未能详细介绍“青马工程”开展的意义以及自己承担的责任与使命。因此,高校在“青马工程”宣传推广工作方面,还明显缺乏特有的品牌影响力和战略推广技术。

(四)“青马工程”实施方法缺乏创新

“青马工程”突出的一大特点就是青年,具有鲜明的群体特征。针对这一突出群体的特点,再照搬、照抄老办法进行实施,难免与时代脱节,实施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部分高校还停留在传统的讲座式理论灌输、应试式闭卷考试,学生也仅将知识停留在笔记本、考试卷上面,不能够做到入脑入心,活学活用。部分高校还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将“青马工程”当成一场秀来博学生眼球,导致了“青马工程”的庸俗化,降低了学生对于“青马工程”政治认同,弱化了学生争当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三、以“青马理论学苑”为平台,探索“青马工程”质量提升路径

(一)辽宁中医药大学“青马理论学苑”模式简介

1.人才培养目标

“青马理论学苑”以培养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目标。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引领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觉悟,使他们成为坚定有为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自己一贯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追求,在实践中牢固树立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更好地成长、成才。

2.人才培养方式

“青马理论学苑”通过在全校大学生中遴选政治立场坚定、品学兼优的大学生组成,以“导师制”的方式开展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学术研讨、课题研究、传播交流等活动。学员通过导师组的培养,能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成果,并通过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实地巡讲,用青年人的语言、青年人的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以“青年视角”赢得价值认同。“青马理论学苑”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党的声音、引领青年思想、凝聚青年力量、提升青年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校园内营造了“言马、学马、懂马、信马、爱马”的红色校园氛围。

(二)“青马理论学苑”在提升“青马工程”质量方面的效果

1.精准定位、注重传承

“青马理论学苑”紧紧围绕“青马工程”的实施定位,设计培训目标、遴选培训对象。区别于其他理论性社团、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内容,“青马理论学苑”突出“为党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属性,将学员政治立场、理想信念作为选拔和考察的重点,综合考量、严格把关,分期分班进行培养,达到精准定位、注重传承的效果。

2.签约导师、系统规范

为了提升“青马工程”的质量,“青马理论学苑”为每期学员制定了规范的培训内容。同时,为了提高学员的理论功底、提升培养的实效性,“青马理论学苑”还建立了“导师制”,一对一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签约,学员在培养学习过程中可以与教师针对培训内容进行充分交流和沟通,提高学员的培训效果。

3.实地巡讲、同频共振

在培养的过程中,“青马理论学苑”不仅为学员设计了理论学习、读书交流、名家讲座、实践调研等方式,还创新性地运用实地巡讲的方式,将学员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走到学生的中间,积极传播党的声音,通过青年人喜欢接受的方式、语言,达到同频共振的效果。

4.线上线下、守正创新

在“青马理论学苑”培养过程中,学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兴趣特长,将宣讲内容制作成微团课、微党课、微电影,借助互联网的方式积极传播正能量,在校园内营造了“言马、学马、懂马、信马、爱马”的红色校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