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

马平平

摘 要: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空巢化问题加剧、社会供养比重逐年加大、养老负担加重,目前老龄化事业的发展趋势日益严峻,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提供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管理与技术人才匮乏问题日益突出。本文旨在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并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对策进行探索。

关键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对策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属于公共事业大类中的公共服务类专业,是具有非常鲜明的社会和行业特点的职业技能要求高、实践能力培养突出的专业。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的今天,依靠社会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已经成为大众的共识。眼下,人才匮乏成为老龄产业加快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之一。到目前为止,我国虽已有60多所高职院校开办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每年培养的人才仅有千余人,人才供应远远满足不了老龄事业的发展需求。况且该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或因学校自身软、硬件的不足,或因遇公共资源瓶颈问题,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一、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重,失能老人越来越多。有数据显示,现在全国养老机构人员不到60万,持证上岗的人数更是少之又少。虽然有很多职业院校陆续已经开设了该专业,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院校没有招到学生,即使招到学生的院校,其人数也是有限的,所以该专业的在校生和毕业生比较少,难以满足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对该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岗位需求对接不够紧密

目前各级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人员中需要的多为“护工”,“工”就是从事给老年人喂饭、洗澡、看护打杂等比较简单的体力劳动,大多数是农村务工或下岗人员;“护”的工作主要是各级护士学院毕业的护士担当,但护士人手比较紧缺,缺乏专业培训技能的“工”人又不能胜任,虽然配套齐全,但是缺乏精神文化服务的养老机构收费比较高,这就导致很多养老机构虽有“房”,却不能满足养老的需求。与此同时,为数不多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因为实际动手能力的欠缺、养老机构的用人需求限制和所能提供的薪酬待遇等现状,出现专业对口就业率比较低和工作后流失率比较高的现象。

(三)教育体系未健全

到现在为止,我国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都是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缺少更高等级的教育体系。这就为该专业学生的学历提升带来一定的障碍,使得专业发展缺少提升的途径。养老服务业务发展的当务之急是需要培养大量的老年服务的管理型人才。专业的管理人才出自相应专业的高学历教育院校,所以国家必须提升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培养层次,如设立本科院校教育,甚至研究生教育。

(四)社会认知度有待提高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在我国还属于起步阶段,开设的时间较短,同时该行业在我国发展相对滞后,很多人都不了解该专业,或者了解得比较片面,甚至有的是存在很多的误解。这也是很多家长和学生不愿意选择该专业的主要原因。

(五)配套教材不完善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属于年轻的专业,各院校选择的教材都是选取相关专业的类似教材,导致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该专业的初衷是存在一定偏差的。部分院校教师编写教材时由于没有专业参考依据,主要靠部分院校医疗卫生、管理学等学科的教师联合编写,或者是缺乏涉老机构相关专业技能,编写教材时凭空想象,新知识和新技术含金量低,或者是存在偏重基础理论知识、轻视操作技能等问题。所以该专业相配套的教材严重缺乏,这也成为制约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

在充分认识到我国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之后,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创新,促进老年服务与管理專业人才培养日趋完善。

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发展对策

(一)引导社会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认识

1.改变养老护理员称呼

社会普遍认为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就是养老护工,我们都知道在医院工作的护理人员都称之为“护士”,如能把养老护工改成养老护理士,也许社会人员就更能接受。

2.政府出台相关政策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招生困难始终是制约该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如能在该专业的招生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如降低录取分数、减免学费、发放生活补助、评选助学金/奖学金有优先条件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于该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都可以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3.提升养老服务职业地位

要想改变社会对养老服务者的传统观念,必须从根本上提高从业者的社会地位、社会福利和工资待遇等。人民大众对其偏见大部分是因为行业和岗位薪资差距比较大,所以政府和企业需要增加养老护理者的待遇。除此,政府如为激励养老服务者能够献身养老事业,给予养老服务者在职业规划、职位晋升、社会保障及社会地位提供通道那就更好了。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要符合“医养结合”趋势。习近平主席强调要推动老龄事业协调发展,稳固家庭养老基础地位,促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6]91号)也提到要向居家社区服务倾向,鼓励建设小型社区养老院,提供助医等上门服务。由于我国医疗和养老长期分属卫生和民政两个系统,养老机构“养老不医疗”、医疗机构“治病不养老”,极不便利,同时也浪费了很多资源,“医养结合”能够满足身患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的需求,更加合理的运用并发挥医疗机构的优势。“医养结合”主要分为医养机构合作模式、医疗机构养老辐射模式和养老机构医疗内部一体化模式,医养结合最好的途径是落实在社区,老年人能够在熟悉的社区和家庭环境中生活,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收到更合理的效果,更具可行性。

2.完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坚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思路,聘请相关企业资深人士和学校教师共同为该专业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研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用工需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教育培养方式和教学内容。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技能,根据已有研究认为,该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很重要,应着重培养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为老年人服务的能力、养老机构管理能力、老龄产业经营管理能力等。非专业能力包括社会能力、学习能力、科技和信息应用能力和个人素养。该专业的学生素质主要包括职业素质(含职业道德、通用技能、老年人权益保护等)、人文素质(含孝道、文明礼仪、爱岗敬业、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工作纪律和岗位认同感等。

3.加強“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需加大力度,可以让其在养老机构挂职锻炼,同时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试,加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其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也可以聘请一些医生、研究人员、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师、护理人员等到学校兼职授课或进行专题讲座。

4.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室的建设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对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来讲,要想培养学生的老年护理和老年产业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各院校需要不断增加投入,建立一定数量和规模的高质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5.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

通过承担养老领域横向课题,编写教材和专著,使科学研究推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建立集“产-学-研”为一体的长效合作机制,师生共同参与到企业一线,一方面为创新技术转化为科研项目提供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也是对师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产-学-研”一体的专业合作模式,可以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研究氛围,从而有效激发参与者的工作学习积极性,使校企合作朝着实用、高效、互惠的方向发展。

三、结语

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源动力,每一个行业要持续健康稳步的发展,都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作为企业和职业院校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这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针对我国的老龄化现状,我们需要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养老人才,让教育先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养老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李红武.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老龄科学研究,2014,2(7):53-60.

[2]赵久华,崔道亮.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科学研究,2016,15(3):120-121.

[3]朱文娟,赵久华.高等职业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8(38):3822-3824.

[4]邓淑英.我国养老护理员供给现状研究综述[J].人才资源开发,2015(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