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对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提升的思考

周金明

摘 要:随着高校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落地,政府和公众对高校政府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要求进一步提高,如何能够更加真实、规范,也能够更加准确、完整地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以及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对解决以上问题可以提供关键答案。

关键词:高校财务;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提升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7.050

1 现阶段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状况

1.1 硬件投入建设方面

在现阶段的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发展中,已经逐步解决之前存在的比如重核算弱预算、各子系统单一分散、数据查询统计不便等问题,单位信息系统管理在业财融合大趋势下,通过数据中心建设、大数据共享应用等技术手段,逐步实现财务系统和教务系统、学工系统、科研系统、资产(采购)系统等信息管理系统的对接,能够进一步提升单位管理绩效水平。在财务管理体系中,通过以财务系统为中心,预(决)算编制系统、工资薪酬系统、报销系统、收费管理系统等为辅的构架,能够比较合理地搭建起“预算管理→预算执行→综合财务报告”全过程全方位的学校财务信息化平台,利用各系统对接相关数据推送至财务数据中心中间库,最终使财务系统内部以及外部各业务部门的管理系统对相关数据的对接共享。

1.2 人才队伍建设方面

财务信息化人才是整个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在人才队伍中既有财务专业知识又熟悉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的人才还是较少,有些单位甚至没有专职的财务系统管理员,如果有可能也是通过部门其他岗位人员兼任,那么如何引进“财务+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对解决人才队伍建设的短板显得尤为重要。

2 高校财务报告披露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2.1 真实及准确性方面

高校财务报告作为高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后信息披露的最主要、最直观的载体,其编制的质量高低决定了报告使用者对高校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最直观判断。而高校财务报告编制质量的高低必须通过高校财务预算在执行中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进行高质量地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形成的财务会计报表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形成的预算会计报表必须通过科学严谨地编制,这样形成的财务报告才能为报告使用者提供更为真实和准确的决策信息。而在执行新制度后,特别是运行初期,在实际执行中按照“双基础、双分录、双报告”的全新核算体系要求,实际核算难度和核算量都大大增加,而按新制度编制的财务报告要求又比之前大大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财务系统还是按之前的核算设置很难使报告披露的质量真正得到保证。

2.2 完整及规范性方面

现阶段高校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根据财库[2019]56号《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试行)的通知》中相关规定,报告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报告内容包括财务报表、财务分析报告、财务管理情况报告。财务分析应当基于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结合社会经济形势和单位财务管理措施,对单位的整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及中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性分析。面对更加复杂的信息披露要求能否高质量地披露财务报告信息本身就对报告数据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一方面对于财务报告数据质量必须进行审核,做好做足数据编报质量内控,另一方面基于信息公开要求,面对报告使用者也越来越众,从政府部门到高校管理层再到广大教职工,从单位各部门至外部捐赠者、债权人,都要从自己需要的角度去获取相关报告信息。因此面对如此复杂的报告体系,如果高校财务信息设置还是按之前的系统配置,已经无法达到财务报告中各种信息披露要求,也无法保证信息披露的质量。

3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改革推进的方向

3.1 要加强单位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作为整个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方向应着眼于服务整个学校的管理大系统。因此,必须在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同时加强整个财务信息建设的顶层设计。在框架设计上,要着眼搭建一个“内部系统性、外部协调性”的整体发展框架,注重建设发展的前瞻性和务实性相结合,即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在财务部门外部要配合单位整体信息化建设发展,协调推进“业财大融合”的信息建设总体愿景,在内部要建立注重引导“梳理业务流程、加强内控建设、规范业务服务”等方面的建设思路。

3.2 要在加强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同时注重服务及效率的溢出效应

信息化建设在注重发展改革的同时更要不断思考兼顾服务和效率,财务部门作为一个既有管理又有服务的“双重属性”的窗口,不能只顾增加信息系统的“量”而不顾“质”,若不考虑系统的受用者的使用体验,不考虑系统的便捷度和效率性,那信息化建设本身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比如财务报销系统、收费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原本服务的就是广大师生,在系统建设提升时不从服务和效率上去考虑优化,一味增加使用者初始信息采写的“量”,那势必大大降低财务部门服务的“质”,最终失去了信息化建设的“初心”。

3.3 要精细化财务系统设置

财务系统基础设置作为最终形成财务综合报告的重要环节,必须根据报告体系中各个信息表要求不断升级系统,增强系统基础设置,提升相应功能建设,只有不断精细化系统设置,才能应对不断提升的报告披露质量要求。同时在财务系统各子系统建设中,要注重信息数据的对接和共享,相关的信息要做到“同步、衔接”,做到关键信息上的一致性,确保报告取数的准确性。

4 高校财務信息化建设发展对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提升的意义

4.1 提升信息对称度

高校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形成的财务报告体系中,即有财务会计报表、预算会计报表、报表附注等报告信息,也有财务状况、运行情况、财务管理等财务分析指标。作为众多的财务信息披露最终使用者来说,一般只针对自己需要了解的财务信息进行侧重分析,但面对财务信息披露的报告内容、格式却越趋复杂多样,因此,必须通过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整合,针对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不同的数据信息,简化信息数据指标,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在不断加强财务信息化基础建设和设置的同时,完善财务报告体系的信息化取数和分析能力,为各个报告使用者提供信息对称、直观易查的信息报告数据,从而在根本上提升信息的对称度。

4.2 提升披露完整度

政府财务报告数据质量最终体现在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度上,高校财务报告最终形成之前要进行全面清查核实单位的资产及负债情况,并且要对各内部单位之间的往来业务进行抵销,最终形成合并财务报告,这也充分体现报告的完整性,而要完成如此完整的报告必须要求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撑。单位全面、完善的“大业财融合”信息化系统建设不仅能够有效推动单位的各方面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升,而且单位财务的信息化程度越高,报告编制的质量和效率就越高,也就越能反映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效率。例如,单位有全面的预算、采购、资产等信息系统,那么在资产、折旧核对方面就比较清晰和高效;有对接的教务、学工系统,那么在做生均成本分析测算方面就更加科学和精确;有配套的教科研系统,那么在项目立项经费管理方面就更加完善和系统。因此,通过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建立互通互享的业财融合信息管理体系,对财务信息报告披露的质量有着决定性意义。

4.3 提升质量满意度

高校财务管理在提升管理效益的同时也需要注重服务满意度的提升,不管是在加强财务公开透明要求下还是信息使用者在查询使用信息时,如果信息渠道不通畅或者程序复杂,那势必大大降低信息使用的服务满意度,最终对信息披露的质量失去信心。在“大数据、大共享、大融合”的信息时代背景下,高质量的财务信息化系统能够满足不断提升的财务信息披露要求,为决策者、管理者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为项目实施者和监督者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管理信息,从而真正提升信息使用满意度。

5 结语

对于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来说,必须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同时注重管理和服务的功能平衡,双管齐下,打通业财融合的壁垒,做好自身信息基础化工作的“内功”,同时对接和运用好其他业务部门相关信息数据的“外功”,才能最终完成一份高质量的财务信息披露“答卷”。

参考文献

[1]李佳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高校财务信息批露机制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9,(34).

[2]马媛.政府会计制度下地方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研究[J].行政事業资产与财务,2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