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泗县:用软办法拔除贫困硬钉子

尉成辉

近年来,安徽省泗县从解开贫困群众“穷观念”的“思想扣子”入手,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把扶贫、扶志和扶智结合起来,以形式多样的“软办法”,拔除贫困的“硬钉子”,激发贫困群众的脱贫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全县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9%下降至目前的0.2%,累计脱贫2.4万户7.2万人。

文化进村 精神扶贫鼓斗志

泗县是点燃皖东北星星之火的革命摇篮,是宿州市建立第一个党组织的地方。近年来,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深挖脱贫增收“精神源泉”,组织全县1000多名文化志愿者把志气和信心送到贫困群众的心坎里。全县共建成187个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800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广场。在建设过程中,按照“一个文化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的“七个一”标准实施,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各项活动也就能够顺利开展。

近年来,泗县积极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文化志愿服务队开展送戏进百村演出达250余场次,开展送公益电影下乡放映2100余场次,开展农民体育活动200余场次。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还先后成功举办了两届乡村旅游文化节和农民丰收节,举办了1500余场次的广场舞大赛、曲艺大赛、乡村春晚等公益文化活动,受益群众达20余万人。

为了让贫困群众精神上“富”起来,泗县结合群众所思所盼,组织人员创作了琴书《浪子回头》、现代泗州戏《扶贫部长》、瑶剧《脱贫攻坚、爱满人间》等一批沾露珠、接地气的文艺作品,将全县涌现出来的脱贫典型故事印记在群众的心里面。

爱心超市 道德评分激活力

“爱心小超市,商品挺齐全,买卖不要钱,全凭积分换。”在泗县,当地群众都知道这个超市,超市商品涵盖食品、粮油、服装、家纺、日化等。大家可以通过发展产业、孝敬父母、参与村庄环境整治等方式获得积分,然后到超市“等额”换取所需生活用品。这种“爱心超市”扶贫模式,以劳有所得、多劳多得的正向激励,树立了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价值取向。

为了让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泗县以涵育乡风文明、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为目标,围绕遵纪守法、移风易俗、环境卫生、脱贫致富、敬老爱亲等五个方面内容,给每一户群众建一个“道德银行”台账,制定群众道德标准和具体行为评分细则,将积分变成“道德银行”里的“储蓄”。群众用“积分存款”到超市兑换所需的日用品,获得的不仅仅是所需物品,更获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认可。

“村里的‘爱心超市真是方便,现在只要我们勤动手就能获得积分‘存款,用来兑换所需日常用品,真是太好了!”大庄镇曙光村村民彭果如是说。曙光村“爱心超市”运营两年来,实行公开透明管理。截至目前,超市共受赠物资3.4万余元,已兑换物品价值2.5万余元,受惠村民1100多人次,其中贫困村民500多人次。

“借助‘爱心超市,我们‘输血更‘造血,扶贫也扶志。”据中共宿州市委常委、泗县县委书记、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张志强介绍,近两年来,全县180多个村的“爱心超市”运营效果初显,群众在参与中获得了实惠,也增强了自强自立的信心和力量。

脱贫夜校 身边榜样添动力

“今晚去不去上‘脱贫夜校?”这句话在泗城镇的贫困户中已成为相互问候的口头语。该镇开办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脱贫夜校”,邀请已脱贫农户上台“授课”,用他们的脱贫事迹,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儿子先天性聋哑,儿媳双腿瘫痪,丈夫因病去世后,家里没了顶梁柱。”胡陈村脱贫村民胡万侠站在讲台上,含泪诉说过去的不幸。台下“学员”唏嘘之时,她又转而变得慷慨激昂:“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原来,她承包了村里的两个果蔬大棚,一年收入4万元;她儿子学了理发技术,在村里开起了理发铺,月收入上千元;瘫痪的儿媳妇也坐在轮椅上制作小手工艺品,每天也有一定的收入。

泗县泗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贫困户就业培训

泗县长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指导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60岁的村民丁华,由于缺乏技术多次创业失败,欠债20余万元。在“脱贫夜校”听了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后,鼓足勇气,承包了4个大棚,收益显著。贫困村民梁新兵在“脱贫夜校”受到启发后,利用小额扶贫贷款发展特色养殖业,实现了脱贫,还当选为县人大代表。这些脱贫故事为全县上万名贫困村民自力更生“拔穷根”带来了希望。

187个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及“脱贫夜校”,利用大讲堂、板凳会、小广场等载体,以说、唱、诵、演等形式,用“小环境”解说“大形势”,用“身边事”解读“大政策”,用“小故事”阐明“大道理”,这种“精神滴灌”激发了贫困户由“智变”到“质变”,村民的精神面貌有了大转变。

志愿帮扶 清洁行动助脱贫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以来,泗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依托,结合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全县志愿者点对点帮扶贫困户,全年常态化组织开展以“清洁行动、助力脱贫”为主题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将志愿服务延伸到居民院落、田间地头等生产、生活一线。今年4月以来,每到周四,志愿者都会和帮扶干部到贫困群众家中忙个不停。“真是太感谢这些志愿者了,我腿脚不方便,不能干重活。他们给我扫院子、整房間,收拾得整整齐齐,我这心里面也跟着亮堂起来了!”贫困村民程万香乐呵呵地说。

志愿者和帮扶干部到贫困群众家中,既讲解扶贫政策,也引导村民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周围的群众看在眼里,也纷纷投入到家居环境的全面清理中,从“要我清洁”为“我要清洁”,从以前的“站着看”“拍手赞”转变为“动手干”,从而改变了整个村子的居住环境。

除此之外,县里还积极组织医疗、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系统1000余名志愿者开展“五合一”文明实践活动,破解农村“老来难”问题,建起养老“幸福院”,每周点对点进院入屋,实施帮扶,切实解决老年人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使3000余名鳏寡孤独、残疾人和五保户,获得心灵上的充实、精神上的抚慰。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这催人奋进、饱含深情的重要讲话激励了我们。我们开展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中宣传了党的政策,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群众已经行动起来、奋斗起来,美丽富饶、和谐幸福的新村居,一定会在泗县、在安徽、在神州各地‘花开满地!”张志强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