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在舞蹈创作中的体现

摘要:本文以实际舞蹈创作的过程为出发点,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及方法论对舞蹈创作中运用方法的指导,来谈谈在实际舞蹈创作中如何使作品成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经典之作。笔者在本科期间修读了四年舞蹈创作专业,毕业后又考取本校舞蹈创作方向研究生,期间也经常参加社会实践,作为教师的我会创作独特的教学计划,作为编导的我会针对不同的群体创作不同的舞蹈,作为学生我会尽力开拓自己的思维,结合时事创作不同的作品。多重角色让我在舞蹈创作中开拓自己的思维,培养思维敏捷性,真正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真理观;舞蹈创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8-0088-01

一、前言

通过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在舞蹈创作过程中的体现,使作为一名舞蹈编导专业研究生的我,深刻认识到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不断创新思维、创新编创方式,舞蹈创作正在颠覆以往陈旧的创作手法,以崭新的编创理念呈现在大众面前。

二、唯物论在舞蹈创作中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物质与意识是辩证的关系,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反应,要求我们思考问题、办理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力量对我们的重要性。

在舞蹈创作中,物质与意识就相互之间产生着影响。首先,舞蹈编导的创作动机源于对客观事物的分析与体验,编导经过观察与体会后,才能对原事物创造性表现。例如,创编一个“孔雀舞”,便要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孔雀进行仔细观察,从生活中抓住“孔雀”这一动物形象的形与神,再创编出具有孔雀神态的舞蹈动作,既不能单纯模仿动物的动态,又要让观众一眼就看出孔雀这个动物的神态与形象,最终创作出的作品要用艺术的手法再现孔雀的形象。其次,舞蹈编导对现实事物——孔雀观察后,在头脑中形成了整个作品的大概模板与框架,这种创作思维就导引着下一步创作“孔雀”舞蹈作品的具体实施,从而对事物树立正确的意识,在这样的指导下,舞蹈编导创编出的舞蹈作品是客观事物、主观感受与创造性表现的结合体。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舞蹈创作中的体现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以及认识的目的。

舞蹈创作首先要选择素材,素材则来源于生活实践,舞蹈编导所经历过的,所亲身感受过的一切事物才能进行创作,这便是美术专业中通常所说的“采风”,在进行舞蹈创作时,一定要追求实事求是,也就是说,作品内容必须符合客观事实,舞蹈作品往往追求的境界是“真善美”的统一,其中的“真”则是首当其冲的,舞蹈编导不能虚构舞蹈内容,要与实际生活相符合,所以切实的体验生活是舞蹈编导对事物本身认知的发源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舞蹈创作过程中,起初的案頭工作整理完成后,从选材到立意,再到结构与编舞,每一步的具体实施反过来不断推动着编导最初对主题的推敲与修改。例如,笔者在研究生期间对独舞《等你归来》的创作过程中,编创出第一段妻子对消防员丈夫的思念,等待他救火归来后,修改了,编织舞蹈的素材收集好之后,不断刺激着编导的创作思维来进行创作活动,这便是唯物主义观点中,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当编导的作品将动作、服装、灯光、舞台布景合成一部完整的作品后,呈现在舞台上,演出给观众看,受到观众的热烈反响,符合大众审美标准,被定义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后,这样一部实实在在的优秀作品,无疑便是检验一个编导,是否为一个合格的好编导的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相反,现在也有很多编导创作舞蹈时主观意识太强,我行我素,认为创编出的作品不需要经过大众的审阅,自己觉得满意就可以了,自己觉得表达清楚了就可以了,编出来的舞蹈作品晦涩难懂,观众在观看完作品后,没有感同身受或者有所触动,这部作品从此便销声匿迹了,不能全国各地演出,不能被人民大众所接受与认可,这也体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四、结合自身创作浅析真理观在舞蹈创作中的体现

人类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因此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于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类的认识需要不断深化,同理,舞蹈编创也是一样的。

没有一位编导在创编作品时可以一气呵成,从舞蹈编导确立主题到编织舞蹈动作,并不是一举拿下的,往往舞蹈编导在开始编织舞蹈动作的过程中,会逐渐发现最初确立的主题难以传达给观众,难以用舞蹈动作进行主题的表达,例如,笔者在本科期间创作的情节性群舞《帮与不帮》,在创编过程中不断修改,起初设定表现公交车上的小偷偷东西,人们坐视不理;到修改为被偷者具体角色被设定为是弱势群体之一——孕妇;到最终定稿为车上的大人都视而不见,却有一个孩子出来帮助孕妇,从确立主题到开始编舞,从编舞到修改主题,再从主题到具体编舞,多次反复才完成了这样一部作品,最终被选上作为群舞代表性作品,在毕业晚会上进行演出。这一过程便充分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

五、结合经典原创舞蹈作品浅析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整体处于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整体的性能状态极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极其变化,整体的功能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起到关键作用,在舞蹈创作中的整部作品中来看,任何一个舞段都影响着舞蹈作品的呈现效果,整个作品同时又离不开每一个舞蹈动作的编织与组合。

杨丽萍老师的舞剧作品《平潭印象》中每一个角色都发挥着它的作用,大到白龙王子,小到花仙子、九尾狐等,杨老师从创作角度出发就顾及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将每个舞段与角色、舞美融合成一个整体,这部舞剧的成功离不开编导设定的每一个角色,设计的每一个动作,运用的每一个道具,例如编导用花仙子手中的金粉来表示精灵本身角色的仙气飘飘,用狐狸屁股后面的九条毛绒绒的尾巴表现狐狸的妖娆与妩媚,白龙王子所骑的白龙是采用民间舞狮的原理,用人队来驾起一条龙。再从杨老师的另一部作品《春之祭》中分析,男主的妆面与传统演员不一样,大祭司闭着眼睛化了一双眼睛在眼皮上,也就是舞者闭眼完成了他的舞蹈动作,观众看到的是化妆师画出来的眼睛,以此米塑造大祭司凶残无情的形象,大祭司眼妆在这部剧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众所周知,舞美、服装、化妆也是一部舞剧中的“部分”构成,舞剧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是舞蹈编导在创作中考虑到的细节问题,对舞剧整体效果起到了它各自应有的作用,这便是编导在进仔创作过程中体现出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中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六、结语

总之,初步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及方法论在舞蹈创作中的体现,使本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科学指导下,创作舞蹈时的技法更加具有逻辑性,创作内容更加符合科学规律的要求,创作方向更加明确与清晰,颠覆以往传统的创作理念,创新舞蹈创作手法,创造舞蹈作品意境,相信在这样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舞蹈编导的创作之路定会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孙天路.中国舞蹈编导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胡尔岩.舞蹈创作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

[3]金秋.舞蹈编导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王彤彤(1997一),女,山西人,硕士研究生,四川音乐学院,研究方向:舞蹈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