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家思想的辩证法角度赏析水印木刻

摘要:水印木刻是版画木刻中独特的一种表现形式,发源于中国,传统水印版画发展已有两千多年,制作过程是以木板为载体,经过起形、转印、雕刻、固定板子后,在板上涂水性颜料继而转印到生宣或熟宣上,形成一幅作品:道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思想学派,遭家”一词起源于西汉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以老子庄子两人思想为代表,道家思想对治国、哲学、艺术等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从道家思想其中的辩证法角度赏析水印木刻。

关键词:道家思想;辩证法;水印木刻

中图分类号:J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8-0034-01

道家的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结晶,是华夏民族传统文化哲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以老子为代表人物,道家思想在当时无疑来说是先进的,其中部分辩证法内容放在现在这个时代也适用。水印木刻是版画的一种表现方式,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从印刷术到印刷画本,从道家思想来赏析水印木刻这种艺术表现形式。

水印木刻是版画的一种表现技法,艺术效果类似中国画水墨效果,清新淡雅、雅俗共赏,用水性颜料和油墨在吸水性的宣纸上转印创作出的木刻版画,作品形成的水墨效果,便是水印木刻独特的艺术魅力。是木版画技法中不可取代的印制方法;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把“道”看作万物之源。道本意是指道路,后引申有规律的意思,《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道”是第一性的,天下万物都是“道”派生出来的。在水印版画中,道便是板,水印版畫是用天然形成的木板加工进行操作,木板材料可以用桦木、椴木、枣木等不同种类的木质品,制成三合板、五合板或多层合板,板制万幅画,其中不同材质的木纹,拓印出的肌理不同,从而派生出一幅幅水印作品。

道家思想中“无为而治”辩证思维下的逆向思维,提倡无为而无不为,辩证法思想中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互相依存不可分割,无为不是真的无为,把事情和物体分为虚实两个部分,实与虚互相互补,实是表面的显而易见的部分,不容易观察到虚也是事物的一部分。

在水印木刻版画中,最早的代表书籍有《十竹斋笺谱>,其中的插图画面内容不多,线条流畅,寥寥几笔传达出内容,虚实结合,互相衬托补充,使一本画谱上升到一件艺术品的高度;水印版画与中国水墨画艺术表达效果十分相近,在装饰内容方面互相影响,还有水彩、水粉等西方绘画的用色技巧,在时代的长河中共同发展,装饰内容互相影响。水印木刻作品少些“木”味的话,不易看出创作手法,随着各个艺术门类间不同技法的交融,一幅作品似水印版画似水墨画,由于使用同样的水墨颜料、宣纸,即表现出水印套色版画和中国画中的水墨画很相似,这便是美术门类下“无”之间互相联系,推动各门类的发展,装饰内容繁简虚实相生。

“道”的含义有很多,在不同语境下释意不同,其中一种是尊重客观规律,注意到自然规律,道家思想影响了中国近现代文学艺术家的思想,如鲁迅,推动了新兴版画木刻运动的发展,如图1示插图中是《十竹斋笺谱》卷四的一幅作品,人躺在石头上看书的场景,那么为什么人不躺在旁边小点的石头上或者画家构图为什么要尊重客观事实而不是标新立异,从道家思想的角度解释,在自然规律下的作品才能引起观者共鸣,虚虚实实的几根线条体现出了内容,使画面看起简单却不突兀。水印木刻的材料是木材,取法自然,绘画内容取景现实生活中天然的事物,木板可以刻画万物,多次印刷进行传播文化,水印木刻插图要结合生活、诗词、文艺学等方面,才能达到“有法到无法”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孙晓凯,白雪峰,老子辩证法思想探微[J].新西部(理论版),2017(393),

[2]张艳平.探析道家辩证思想在中国画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3(63).

[3]段革新,水印之我趣[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1.

作者简介:王靖雯,女,河南南阳人,研究生,研究方向:陶瓷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