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故事的碎片,(创作谈)

于则于

毕业一年后,我从学校所在的浦东张江搬到杨浦区五角场住。张江人少,住惯了,初搬到五角場,最大的感受是人多。老年人,中年人,年轻人,小孩,到处都是人。我住的又是那种老小区,三四个单元连在一起,每个单元都是六层的楼房,每层四户,但因为大多是出租屋的缘故,每户里面实际住的人都很多。这么多的人进来出去,楼道里、小区里便熙熙攘攘的总有人。我站在阳台窗户前看着,总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回来,又要到哪里去。

老小区隔音也不好,站在阳台窗户前,楼上楼下和隔壁人说话的声音都听得见,但大多数是模糊的,只有一两句会比较清楚。就这样有一句没一句的,我渐渐知道了左侧房子里住的一家是东北人,年轻夫妇带着孩子,另外还有老人和帮忙带孩子的阿姨。右侧住的也是一家人,到底有多少人,却一直没能弄清楚,只看见过母亲、姐姐和每天背书包上学的妹妹。但有一天凌晨醒来,又清楚地听见两个男人说话的声音,天还暗着,他们就要上班去了。我睡不着,想象他们梳洗出门,在路上互相讨论人生中重要的事,或说些不痛不痒的话。楼下房间则是被某个理发店租下来当宿舍,摆满了上下铺的床——人太多了,我即使是无心,眼睛里、耳朵里也都能捕捉到一段段的故事。当然,都是碎片。这些捕捉到的故事碎片,大多数忘了,有些却忘不掉。时间长了,就慢慢发酵成完整的故事。

《珍珠鸡》最初的故事,就是看到和听来的。但不止是一个故事碎片,而是多个碎片经打磨后,形成完美的契口,拼贴在一起,才最终完成。里面的人物,我、刘晓金、萍姐和伊娃,原都独行在各自的生活之中,在我的脑海里才走到一起,演绎成这篇小说。我想大多数作家写小说,应该都是在玩这样的“拼图游戏”吧。只是在城市里生活,写城市故事,需要拼贴的故事碎片更多一些。但浮光掠影,最易流于表面,相信每一个写作者,也都不会仅仅满足于拼图游戏过程和完成后的拼图作品。拼图背后的秘密,才是真正追求的目标。《珍珠鸡》里面的人物,都是街边和商场里最常见的人物,故事也无甚稀奇,作为写作者,我唯一做的,或许是感受到了他们的情绪并试着写出来。这也是我在所有小说里试图做到的,是我追求的目标。

但我实在是笨得很,写作多年,也一直未能开窍。偶尔有几篇小说发表出来,也都是承蒙各位编辑老师耳提面命,不吝赐教。这篇小说,编辑顾拜妮更是审阅得尤其仔细,提出许多具体而详细的修改意见,凡四五次,才得以成稿。小说中还有很多问题,但相较初稿,其差已不知多少千里。可以说,没有小顾老师,就没有这篇小说,特此感谢。也借此机会,向以前指导过我的编辑老师们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