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在民企,“就”有未来

齐向宇

李秋实已经数不清和父母争吵过多少次了,从大学四年级开始,家里就托人找关系,希望他能留在家乡的国企工作。可是李秋实却仍在茫茫就业市场中投简历,参加一场场面试。哪个父母不希望孩子少些奔波,多些安逸。可李秋实却觉得,父辈们眼中的稳定不如自己闯出一片天地来得刺激。

和李秋实有着一样心态的潘丽娟,也刚刚与一家创业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在此之前,她也犹豫了很长时间。研究生三年级刚开学,导师就推荐她去一家出版社实习,在实习期间,潘丽娟的业务能力得到領导的高度认可,恰好出版社刚刚退休一位老编辑,领导希望她能留下来。可是潘丽娟权衡再三,自己性格外向,并不太适合伏案工作。通过校园招聘,她了解了一家线上教育公司,该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只有25岁,并已拿到C轮融资。通过深入了解其企业文化、薪酬体系和团队建设,她最终放弃了那个稳定的、有编制的出版社工作。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民营企业也开始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8年,中国大陆入榜世界五百强的企业一共有111家,中国大陆的民营企业已经占到了28家。2018年,榜单排名跃升最快的前10家公司中,有8家来自中国大陆,其中4家是民营企业。中国民营企业已经在全球商业“顶尖俱乐部”占有一席之地,更重要的是,民营企业成为稳定就业的主力军。

在《中国2014-2018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显示, 大学毕业生进入民企就业的比例不断升高,从2014年的50%上升到了2018年的54%。由此可见,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去民营企业上班。

以京东为例,截至2019年12月31日,京东共有超过22万名正式员工,相较去年同期增长4.2万人,创历史新高的同时,也超预期完成了2019年年初计划增加的1.5万个岗位,凸显了企业发展的盎然生机。同时,京东还通过持续创新和开放,与实体产业深入融合,为全社会提供了更加多元、高质的就业路径,间接创造了超过1500万个就业机会,更有效地发挥了互联网平台经济在促进高质量就业上的价值。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更是社会的“稳定器”。统计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创造就业岗位的最重要渠道。近年来,民营企业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新增就业90%在民营企业。

多年来,民营企业已经发展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成为创造就业岗位的重要渠道。在各项就业创业政策的大力推动和引导下,大学生就业观念也逐步向多渠道就业转变,形成“企业有人才、人才能就业”的双赢局面。本期专题策划——“职”在民企,“就”有未来,解读高校毕业生选择民营企业就业的前景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