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统计分析、改进措施及成效

为贯彻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评估重要危险因素的变化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效率;了解我院ICU感染的患病率状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侵袭性操作与医院感染的关系,通过对我院ICU感染病患率的调查,掌握医院感染的实际情况,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1、调查对象:选择2014年1月1日——2014年3月31日,在ICU科住

院患者,包括当日出院、转科、死亡患者,但不包括当日入院患者。

2、调查方法:调查人员由ICU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兼职医师组成,在调查

前进行培训,调查采用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3、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抗菌药物合理

应用指导原则》,《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执行。

二、结果:共调查住院患者38例,发生医院感染:8例,医院感染病率:

21.05%;社区感染:0例。

1、医院感染部位,发生呼吸道:7例;泌尿系感染:1例。

2、治疗用药:25例;预防用药:8例;标本送检数:14例。

3、本季度医院感染:8例;病原菌送检:14例;共分离出病原菌7株;

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蜂房哈夫尼亚菌1例,解鸟氨酸克雷伯菌1例,大肠埃希菌3例,白色念珠菌1例,无菌生长7例。

医院感染统计分析、改进措施及成效

4、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实查病人38例,使用抗菌药物35例,抗菌药物

使用率92.1%;治疗用药:25例;占65.8%;预防用药8例;占21%。

医院感染统计分析、改进措施及成效

三、分析:

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ICU科第1月、2月、3月住院患者38例,实

查患者38例,实查率:100%;医院感染率:21.05%。

2、ICU科第1月、2月、3月抗菌药物使用率:92.1%;偏高;科内通过

学习,培训等措施,使我科抗菌药物使用进一步规范。

3、ICU科第1月、2月、3月医院感染率:21.05%;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

道感染。

4、ICU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可能有:

(1)、其中1例医院感染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体质差,常年反复感染,致病菌常定植在呼吸道内,营养差,抵抗力低时,易反复。(2)其中1例患者脑出血术后,气管插管,持续呼吸机辅助呼吸,应用呼吸机超过48小时,如果吸痰操作不严格,把细菌经手导管带人,痰液引流不畅,易形成坠积性肺炎。

(3)其中2例患者病情危重,昏迷状态,气管切开,年龄大,体质差,气管切开,影响了上呼吸道的屏障功能,昏迷状态,咳嗽反射弱,痰液引流不畅,易形成坠积性肺炎。肺部感染,饮食困难,营养差。

(4)环境因素:环境拥挤,通风不畅,地面擦拭消毒不够,转入、转出病人多,病人流动性大。

(5)个别医务人员因工作繁忙,手卫生依从性不高。

(6)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比例较高:21.4%,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较敏感。

(7)预防性用药指征较宽,长期广泛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易引起耐药菌。

四、措施:

1、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做好消毒隔离措施,评估应用呼吸机,导尿管等导管的措施,尽早脱机拔管,尽量减短导尿管的留置时间。

2、做好危重病人的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定时为病人翻身拍背,做好气道湿化,以促进痰液排出,应用呼吸机病人定期对湿化瓶等消毒、灭菌,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如遇到污染,及时更换,管路中的冷凝水及时清除,防止倒流误吸,做好导尿管的护理,做好会阴护理,经常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期更换引流管。

3、加强培训学习,发挥科室控制小组的监督带头作用,使每位医务人员都有较强的控制感染意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4、加强病区内空气消毒,定时通风,限制探视人员,加强环境卫生。

5、加强培训学习,发挥科室控制小组的监督带头作用,使每位医护人员都能有较强的控制感染意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6、严格掌握抗菌素使用的适应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其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意识,从而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7、加强病人营养,增强其抵抗力。

8、加强保洁员的培训,使其做好消毒隔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