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资委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思路


同志们:

市国资委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战略决策部署,聚焦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总目标,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抓手,统筹推进国企改革、国资监管和国企党的建设等重点工作,全面提升国有企业的实力、活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做大做强,奏响实力倍增“主旋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保持战略定力,创新战术打法,全市监管企业在深化提质增效、奋力拼抢市场中保持强劲发展态势,资产总额首破万亿元关口,市属监管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位居全省地市国资前列。据快报统计,2021年,全市监管企业资产总额XXXXX亿元、营业收入XXXX亿元、利润总额XXX亿元,同比分别增长XXX%、XXX%和XXX%。市城市、市交通集团资产总额分别突破1100亿元和700亿元,规模实力位居全省同类国企前列。

(二)聚焦中心大局,勇当赶超发展“急先锋”。抓牢项目建设“牛鼻子”,加大城市基础设施、重大交通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发挥国有企业公益性、保障性作用,市属三大集团共实施重点项目XXX个,完成投资超XXX亿元,申嘉湖高速安吉孝源至唐舍段、内环(北线)快速化改造东段、铁公水内河枢纽港、滨湖高中等项目建成投用,长东片区CBD、沪苏湖高铁、湖杭高速、西塞“科学谷”和人才大厦等项目加速推进。着力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在供水、供气和公交出行等领域积极作为,实现供水供气全业务“零跑”,“清亲好水”项目入选市第二批“共富班车”,成为全省首个全域公交一体化城市。

(三)聚焦改革攻坚,提升国企转型“竞争力”。按照“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要求,出台我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挂图作战、跑表推进。治理效能显著加强。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分层分类制定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事项清单,完善董事会专委会建设,推进外部董事制度试点,在全省率先实现“外派内设”监事会体制改革,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进一步理清理顺。资本布局深度优化。市本级基本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基本实现国有资本向重点企业和优势产业集聚;
会同市科技局出台《关于提升市属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指导意见》,推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市产业集团下属安达汽配成功入选省级科改示范行动。混改上市全面发力。市属三大集团全年完成混改企业11家、累计混改企业104家,稳步推进2家混改企业“一企一策”开展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理试点。经营机制试点先行。印发《XX市属企业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操作细则(试行)》,在6家市属二级企业开展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试点,科学合理确定契约目标,强化薪酬激励约束,加快从传统的“身份管理”向市场化“岗位管理”转变。稳妥推进3家混改企业开展超额利润分享、项目跟投、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等中长期激励试点,进一步强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四)聚焦放活管好,锻造国资监管“大格局”。按照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要求,深化监管职能转变,完善监管制度体系,创新监管方式手段,提升监管质量效率。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市属国有企业外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出资人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审计监督等统筹衔接,增强监督合力。积极争取市委组织部等部门支持,完善市属三大集团和XX银行监事会设置,强化对企业“全过程”监督,当好国有资产“忠诚卫士”。加大监管制度供给。聚焦企业对外投资、产权交易、债务管控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研判,精准施策,出台《市属国有企业战略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市属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加强全市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属国有企业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等15项制度,织紧织密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政策保障。改进监管方式手段。加强国有产权管理,严格执行国有产权首席代表报告制度,注重发挥产权纽带作用,推动国有资本在“有进有退”中优化调整。开展国有资产交易、对外股权投资、商品贸易、租金减免落实情况及资金管控情况等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提升综合监管水平。强化企业投资、经营、财务、债务、法律和安全稳定等各类风险隐患防控,推动国企加强内控体系建设,规范资金信用管理,健全完善监督问责机制。深化国企收入分配改革,制定《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核定办法》,强化分类考核、优化指标体系、规范公司治理。实施产权管理、改革发展、国企运营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深化阳光国资、法治国企建设。

(五)聚焦党建领航,把牢立心铸魂“方向盘”。政治建设全面加强。落实落细“第一议题”制度,及时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引导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站位,站稳政治立场,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示范引领者。扎实开展国资国企系统党史学习教育,统筹协调、举措有力、入脑入心。国企党建跃迁升级。贯彻落实省国企党建“三十条”,制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XX市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召开全市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推进会,一体化推进市区县国企党建工作。深入推进“双创双全”组织力提升工程,标准化“特色”党支部100%达标。深化“一企业一文化、一支部一特色”品牌建设,唱响“XX·国企温暖”系统党建品牌。总结国企特色经验做法,打造党委领导作用发挥、基层党建、党建强发展强、人才强企、企业文化建设、清廉国企建设“六大党建样本”。加强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扎实推进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先进典型示范引领。围绕“庆祝建党百年”,系统开展系列宣传和七一大型主题党日活动。深挖选树先进典型,讲好国资国企党的建设和发展光辉历程,开展全市国资国企系统“两优一先”、国企改革发展先锋、创新创优项目成果奖、国企优秀导师、红色工匠等先进评选表彰,着力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干部队伍不断优化。聚焦“20字”国企好干部标准,进一步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强年轻干部和后备力量传帮带,建立国企“80后”和“90后”“双百人才库”、国企中层后备人才库等,深化“师带徒”双百机制。打好人才“选育用留”组合拳,引进大学及以上学历人才XXX名,其中博士研究生X人。

但对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国资委工作要求,当前我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亟需采取有力举措加以改进:国资国企综合实力不强,市场化盈利能力较弱;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薄弱、布局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有待健全,重点领域改革攻坚有待加强;
国企人才短板比较突出,人才引育留用的环境还不够优;
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制度还有待完善等。

二、2022年工作思路

(一)坚定不移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牢固树立“抓投资就是抓发展、抓机遇、抓后劲、抓未来”的强烈意识,推动国有资本进一步投向重大战略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供给等关键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进一步充分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一是持续发力基础设施项目。聚焦共同富裕绿色样本打造、城市能级提升和民生福祉改善,2022年市属三大集团计划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300亿元以上,重点加快推进长东片区CBD、湖杭高速公路、沪苏湖高铁和安吉两库引水等重大项目建设。二是全面发力补链强链项目。加快国企市场化转型步伐,围绕核心主业补链强链延链,补齐发展短板,增强企业的造血功能和核心竞争力。2022年市属三大集团计划完成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交通装配式预制构件、长东片区文化步行街区等产业类重点项目投资约30亿元。三是加速发力新兴产业项目。强化新兴产业成长阶段的主动引领,争当引领产业发展的“头雁”,通过合资合作、并购重组、风险投资、基金运作等方式,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投资。四是精准发力低效无效资产处置。以全省国资国企低效无效资产处置专项行动为契机,“一企一策”加大“僵尸”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清理退出力度,扎实推进国有企业不动产确权,实现闲置资产的调剂优化和盘活利用,推动资产使用效益最大化。

(二)坚定不移聚焦聚力改革攻坚。坚持倒排时间,项目化清单式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任务,确保6月底前全面完成,分阶段有序推进市属三大集团“十四五”规划任务,确保“刚性执行”。一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细化优化党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流程,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制定印发《市属国有企业董事会工作指引》《市属国有企业外部董事管理办法(试行)》,完善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及其运行制度,推行外部董事制度并开展外部董事占多数试点。强化监事会全过程全覆盖监督,健全完善监事会履职报告制度,加强监事会与各方监督力量的协同配合,构建起“业务监督、审计监督、监事会监督、责任追究”四位一体监督机制。二是推进国企混改上市。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大混改试点,在完善公司治理、转换经营机制、市场化选人用人、强化激励约束、对接资本市场等方面加大探索创新。制定混改企业跟踪评价操作指引,评估试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管控模式,对症式纠正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深入实施“凤凰行动”2.0,制定上市培育重点企业培育方案,力争新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1家。三是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以工作实绩为导向,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在市属企业子企业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稳妥推行竞争类企业经营班子市场化选聘,加快在二三级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逐步扩大差异化管理和中长期激励试点范围,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超额利润分享、股权激励、岗位分红、项目跟投等,构建关键核心人才与企业利益共同体,形成长期正向激励。

(三)坚定不移推进发展动能变革。坚持市场化导向,聚焦制约企业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和短板弱项,打好动能增强“组合拳”。一是强化科技赋能。做强做优市科技集团,加快建设西塞“科学谷”、人才创业港等平台项目,充分发挥国企人才创新基金等天使基金作用,谋划组建国企创新投资基金,着力打造“科技+人才+资本+园区”创业创新生态圈。推动国有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牵头或参与重大科研装置、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二是强化人才赋能。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和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注重分层分类培育,深化“雏鹰、飞鹰、精鹰、雄鹰”计划,旗帜鲜明树立忠诚实干导向,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企业家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市属国企中层人员管理,开展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现状调研,严格做好关键岗位审核把关。完善人才吸引、培养、管理和使用机制,制定我市国企人才新政实施细则,力争新招引大学生500名以上,顶尖领军人才实现再突破。三是强化考核赋能。坚持以定性定量相结合方式,建立健全国企副职负责人考核评价体系,指导企业合理确定薪酬分配系数,适当拉开薪酬分配差距,以灵活高效的市场化机制充分激发企业领导人员干事创业激情。引导企业健全职工薪酬市场对标体系,开展业绩与薪酬双对标,坚持以岗定薪、按绩取酬、岗变薪变,做到职工工资能增能减和奖惩分明,持续调动职工积极性。

(四)坚定不移深化监管职能转变。加快监管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转型,构建市域国资监管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国资监管针对性有效性。一是加大投资和主业管理。修订市属国有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投资计划、基金投资、参股企业管理等各类投资行为,引导企业加强投资论证研判、聚焦主责主业、防止脱实向虚。制定市属国企主业管理办法,结合企业功能定位,重新调整核定市属企业主业范围,企业的核心主业、培育主业分别不超过2个。二是加强风险防控化解。完善国企债务监测体系,进一步规范国企债券发行管理,严格控制计划外发行债券,加强债券结构变化分析和预警,牢牢守住不发生债务风险的底线。扎实开展企业对外股权投资及资产交易、会计信息质量、商品贸易检查回头看等专项行动,全过程跟踪重点难点问题整改落实情况,防范化解经营风险。指导企业加强业务财务融合,开展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的全面预算管理,实现企业资源配置再优化、运行效率再提高、经营效益再改善。进一步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和公司律师制度,重点抓好市属企业经营合规管理和法律诉讼风险评估防控。三是深化监管数字赋能。以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国资监管能力和水平为目标,优化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资产交易平台功能,做好迭代升级。加速国资监管信息平台、国企采购数字化监管平台建设运行,持续推进信息化与国资监管业务深度融合。

(五)坚定不移加强国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实施“六大行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一是实施“强基固本”行动。注重发挥国资国企青年宣讲团作用,抓好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贯学习,开展国企党建理论课题研讨,在全系统内提炼精品党课50篇、优秀论文15篇。二是实施“双融共促”行动。全面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向二三级公司延伸,全面推行党组书记与企业负责人“一肩挑”;
指导独立法人企业党支部(党总支)制定前置研究重大经营事项清单。三是实施“万家灯火”行动。发挥国企党组织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提供社会服务方面独特优势,推进党建联盟建设,在全系统打造具有典型经验的党建联盟30家;
建立国资国企“志愿服务超市”,开展点单派单式志愿服务,全面提升国企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整体水平。四是实施“力量聚合”行动。打造变革型基层党组织,提高基层党组织塑造变革能力,加强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分类指导,推进基层党组织建在生产单元、项目工地、业务链条上。坚持资源倾斜基层、力量下沉基层,确保国企各级党组织党务工作机构和人员力量配备到位。五是实施“精品迭出”行动。深化推广国企党建“六大样本”成果,力争在更多领域探索打造更多样本。加强先进典型选树,打造国企基层党建精品10个,培育一批“国企工匠”“国企先锋”等先进人物。六是实施“清廉提升”行动。强化二三级企业领导人员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全年组织开展专项检查不少于1次。分层分类开展清廉教育、建设清廉文化,唱响清廉机关品牌,持续打造清廉国资国企标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