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方法及经验总结

平原盆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

工作方法及经验总结

近年来,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大幅度提高,加之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和

气候变化等影响,许多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与地下水相关的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以往国家开展的区域水文地质工作(1:20万及1:10万),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国家已规划布局开展新一轮的资源、环境、生态并重的1:50 000水文地质调查。

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开展主要分三个阶段:首先是前期准备阶段:包

括资料收集及实施方案的编写、第二是野外调查阶段:包括开展水文地质测绘、钻探及物探等;第三是综合分析阶段。

一、前期准备阶段

1、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主要包括:社会经济资料、气象水文资料、区域地质资料、水文

地质资料、遥感地质与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地下水环境问题资料、地下水开发

利用资料。其中水文地质钻孔、水文地质试验、地下水化学测试、物探、地下

水动态长期观测资料及地下水开发利用资料是重点。

2016年以来,地调局针对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了进行室内预填

图的工作方法,预填图是在收集整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工作区所在

水文地质单元或地下水系统的边界、含水岩组结构及尚不清楚的问题,在野外

工作之前先形成一张初步的水文地质草图,后续野外工作是对该图进行验证补充,对梳理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做重点调查。预填图不是 1:20万水文地质图的

简单放大。

2、实施方案编制

(1)实施方案的编制原则

①编制实施方案应在资料收集整理和野外踏勘的基础上进行;

②应明确调查区的地质地貌类型、地质水文地质研究程度、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与地下水相关的环境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③实施方案应明确水文地质填图单位和测绘地质、水文地质剖面的位置;

④实施方案应做到内容完整、文字精炼、重点突出、附图附表清晰齐全;

⑤实施方案编写提纲按照规范附录执行。

(2)实施方案主要内容

①应对已有的资料进行分析评价

②明确技术路线及工作方法;

③明确工作重点及具体的工作量;

④根据项目总体安排,多专业融合,进行综合科学的工作部署;

⑤合理安排工作进度、明确预期成果;

⑥做好经费预算;

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实施方案审查和批准,并严格遵照执行。经审查批准的实施方案,不得随意变更;因重要原因确需调整或变更的,应报请设计审查批准单位同意,并按要求办理变更手续。

二、野外工作阶段

(一)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是形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概念认识、调查与水资源和地下水相关的人为活动、获取水文地质参数、采集水样等的关键工作,水文地质测绘工作应在资料分析、遥感解译等工作的基础上分不同的侧重点进行调查。

1、技术要求

以1:5万图幅最新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按相对独立的小水文地质单元进行,观测路线布置,以控制水文地质条件、重要地质、地貌界线和水点为重点的路线穿越法与界线追索法相结合,各类地质、地貌界线及水点实行统一的分类编号,沿途做连续观察,详细记录,典型地段做地质剖面,采集必要样品。在野外水文地质测绘工作中,调查表格每天收队后进行整理,对于存在填写遗漏的表格进行补齐,对于每条路线要及时做路线小结,对野外资料定期进行自检、互检和抽检,确保野外调查的质量。野外调查时,认真开展水位测量和水质现场分析等工作。

调查路线与观测点密度按《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0000)》(DZ/T0282-2015)执行,完成了规范要求的工作量定额。

2、重点调查内容

(1)平原盆地第四系松散岩类含水层为主,第四纪地质成因与水文地质条件关系密切,第四纪地质调查为水文地质测绘工作的基础。

第四纪沉积物的分布和结构、岩相古地理和沉积环境、新构造运动等,决定着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变化规律。开展第四纪地层岩性、结构和成因调查,确定地质界线,是水文地质条件划分的重要依据。

(2)人类活动强烈,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发生明显变化,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调查是重点工作内容。

引起水文地质条件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有:水利工程修建(水库、渠系的高标准衬砌、地下水的截引等)、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地下水开采。

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表现在: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降落漏斗、一些湖泊湿地的退化、自流区范围变小、泉水量的减少及泉眼的消失等。

(3)随着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地下水开采成为平原区地下水主要排泄方式。地下水开采量调查是重点。必须做好地下水开采量调查工作,调查精度直接决定了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精度。

(4)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与生态环境关系密切,应注重与地下水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

图3 高台县2001-2015年地下水位降幅分区图

(5)水文地球化学调查

水文地球化学调查主要是针对不同目的水样采集与分析,采集水样类型主要包括:全分析、氘氧同位素、氟离子样等。依据地下水补径排分带规律,沿地下水径流方向采样。垂向上分别要采集浅、中、深层水样。

3、水文地质测绘形成的野外资料及注意事项

水文地质测绘工作野外采集资料包括:水文地质调查点(机民井点、湖泊

水库、河流溪沟、泉点)、地质地貌调查点及环境地质调查点、浅钻调查点等。

野外调查应按设计路线开展,及时做路线小结,路线小结主要是便于项目组及时发现问题,同时也方便他人查阅,路线小结内容应包括:工作量(不同类型调查点、样品采集等)、路线认识(岩性、地貌、水文地质条件、成因,规律总结等)、问题。

野外采集的资料应及时整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及时做质量检查:自检100%、互检100%、抽检≥30%,检查过程应圈闭。

(二)水文地质钻探

水文地质钻探主要工作任务为通过实施水文地质钻探工作,探明地层剖面

及含水层的岩性、厚度及埋藏深度,查明各含水层的水位、水力性质和含水层

之间的水力联系,同时,采取岩土样和水样,以测定含水层的性质、水温和岩

土的地层结构,并借助钻孔进行水文地质试验,确定含水层的富水性及水文地

质参数,为合理评价和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三)地球物理勘探

物探工作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

(1)查明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的厚度及其空间分布;

(2)确定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的地层岩性,一般松散沉积物颗粒越粗富水性越好;

(3)通过区域性地球物理特性规律解译盆地内部富水性等级的边界;

(4)判断山盆构造的空间位置;

(5)通过水文地质物探解译的地层、岩性和构造可以帮助水文地质技术人

员确定井位、绘制水文地质剖面图

三、综合研究阶段

综合研究阶段工作主要包括:室内资料整理、图件编制、调查报告、图幅

说明书的编写及数据库建设。

1、图件编制按《1:5万水文地质调查编图规范》要求完成,应按满足下列

要求:

(1)地理底图应采用国家地理信息中心1:50 000地理底图空间数据库数据,并视工作区情况,可补充公路、铁路等现状资料或取舍不相关资料;

(2)制图和图形数字化阶段,地理底图要素不得删减,出图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可对地理底图进行适当简化;

(3)图形库的建立应以单要素内容表示,每一类要素为一个独立图层;

(4)综合图件所包含的所有信息,应以单要素图层形式输入图形库,可使用单要素图层的叠加,生成综合图件;

(5)图件应体现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应适应“用户”需要,图面简洁易懂。

2、调查报告及图幅说明书严格按照《水文地质调查编图规范(1:50000)》(DZ/T-0282-2015)规定的提纲编写。

(1)水文地质图说明书编写提纲

1)水文地质图说明书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1:50 000水文地质图说明书

XX幅(图幅号)

2)水文地质图说明书内容

前言

简述图幅的交通位置、行政区划、社会经济、调查工作完成的工作量等。

一、自然条件

简述图幅内气象、水文、地貌、地层、构造等内容。

二、含水层或含水岩组特征

重点阐述图幅内含水层空间结构、岩性、分布、埋藏特征、富水性、水文

地质参数等。

三、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及动态特征

重点阐述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动态变化。

四、环境地质问题

简述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的类型、分布、形成条件与产生原因、

预测发展趋势等内容。

五、结论与建议

简述本次调查工作的主要结论及相关建议。

3)一般要求

水文地质图说明书应简明扼要,一般不超过10000字。

(2)综合评价报告编写提纲

1)文字报告名称

1:50 000水文地质调查

XX地下水系统(行政区、区段)综合评价成果报告

2)文字报告内容

绪言

应包含项目的来源、目标任务,工作周期、主要工作内容、工作方法与完成工作量、取得的主要成果等相关内容。

第一章评价区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

第二章评价区基础地质概况

应概述评价区(重点区段、行政区或地下水系统)基础地质条件。

第三章评价区水文地质概况

应概述评价区(重点区段、行政区或地下水系统)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类型、含水层系统、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地下水动态特征等。

第四章评价区环境地质问题概况

应概述评价区(重点区段、行政区或地下水系统)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

第五章地下水资源评价

第一节地下水资源评价原则与方法

第二节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

第三节地下水质量评价

第四节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

第六章环境地质问题评价

应包括环境地质问题现状评价和发展趋势预测评价。

第七章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环境效应

第一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

第二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第三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

第八章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案

第一节地下水资源供需分析

第二节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案

第九章结论与建议

文字报告应根据评价区实际情况,增加其它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