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先进事迹材料建筑

创业先进事迹材料建筑

【篇一:农村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粱作魁创业先进材料

粱作魁,男,1981年出生,共青团员,龙井市三合村人,一名看

似普通且文质彬彬的农村青年,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

创业精神。通过他不懈的努力,他经营的苹果梨合作社正在一步步

的发展壮大,为农种植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成为了农村青年创业致

富的带头人。

粱作魁说过,他的内心里很早就有了要创业的想法,农村是个很广

阔的市场,作为一名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带领农民

脱贫致富。他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做的。大学毕业后,他一直边

工作边构思着自己的创业梦想。终于在2008年,他说服了他的两个

朋友,在父母的不解和反对下,在他的三合村老家合伙创立了一个

苹果梨合作社,分批种植了50株苹果梨树。然而,他们的一番创业

激情刚刚开始就被一场病虫害浇凉了心。初期由于树种选择不好、

技术的不熟练,又遭遇了病虫害,很多树苗甚至病死,产量很低,

没赚到什么钱,还倒贴了不少钱。那段日子,各种负面的语言铺天

盖地而来,父母更加不理解为什么他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孩子不

在城市里工作安家,偏要回到村里创建什么苹果梨合作社。每次去

往合作社的路上,身边的村民都会对他指指点点,对家里的小孩子

说以后不能像他一样。粱作魁他自己也开始怀疑,自己所坚持的,

所走的道路到底正不正确。但是他又想到,年轻人就该坚持自己的

梦想,既然自己相信方向没有错,那么迟早有一天

自己会成功。粱作魁说,那时候我的信念是,既然你选择了,就一

定要做出成绩,绝对不能轻言放弃。凭着一股坚强的信念,他独自

挑起了这副重担,打药、施肥、除虫等等都亲力亲为。他开始思索

问题的关键所在,更加意识到学习种植技术尤其是树种选择、种植、剪枝、病虫害防治等基本技术的重要性。于是,他只要一有时间就

到网络上、书本中学习查阅相关树种选择、种植、剪枝、病虫害防

治等基本技术,每天坚持写读书笔记,不懂的地方请教家乡有经验

的老种植户,向推广站的技术员咨询相关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

使他对的种植技术有了较为完善的了解。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苹果梨合作社种植的苹果梨有了很大的成功。到2009年年底,彻底

扭亏为盈。2010年后,他的苹果梨种植业已经形成模式,降低了风险,提高了利润,达到年产量xxx千斤。

“要想挣到钱,销售是关键”。在以前,由于信息闭塞,销售渠道单一,村民主要采取农户分散销售的办法。粱作魁建立苹果梨合作社

以后,通过他对网络及市场的了解,为苹果梨的销售提供了很多信息,极大的保障了苹果梨合作社的销售渠道,增强了社员对种植的

信心,对增收致富的信心。

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很多村民们也纷纷开始发展种植,并加入苹果

梨合作社,只要有人想要加入,粱作魁都会很热心的给村民们进行

详细的讲解,遇到技术难题时,粱作魁还会在山上给他们手把手做

示范,不断的提升了村民们的技术水平和种植经验。

经过这几年的辛苦努力,粱作魁的苹果梨合作社渐渐走上了

正轨。粱作魁不仅吃苦耐劳、勤奋好学,而且淳朴善良、热心助人。他富了不忘本,一心想着让村民也能过上好日子。他建立的苹果梨

合作社,让村里的很多困难户和种植户都加入到到苹果梨合作社,

无私向村民传授养殖技术,指导村民科学养殖,替村民解决销路等等,得到了村民们的交口称赞,充分展现了一名新时代青年的风采。

【篇二:优秀青年创业家事迹材料】

优秀青年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城固县大巴山食品厂黄文学

从一个怀揣梦想靠月收入几百元的打工仔,到一个崭露头角拥有40多名工人的企业带头人;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毛头小子,到一个

敢于创新,追求进步的业界精英,平凡的黄文学用十几年的坎

坷经历成就了非凡的事业,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诠释出一段白手起

家的创业传奇。

黄文学,男,1967年出生,陕西省城固县董家营镇莫爷庙村人,现

任大巴山食品厂总经理,先后被评为致富带头人、产业发展带头人、“十大青年创业者”;他所创建的大巴山食品厂解决了当地40多名青

壮年农民的就业问题,为当地农民工再就业做出了贡献。

全心全意创事业

“梅花香自苦寒来”,黄文学所走过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相反,他

的创业历程充满了荆棘,但他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打造出发挥自身价值的事业平台。

一、艰苦的童年生活磨砺出他不屈的性格。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

当家”,黄文学的创业故事和他贫穷、艰苦的童年生活是分不开的。

黄文学1983年学习毕业后,担任莫爷

庙公社农村电影放映员,多年来勤勤恳恳工作,顶风雨冒严寒,爬

山涉水,走村串乡,把文化娱乐送到千家万户,2007年电影走向滑坡,黄文学前往上海无线电二厂打工,他总想自己干出一番个人的

事业,2008年返乡,2009年看准了食品加工项目,用打工挣的钱,又向亲友借款、贷款创办了大巴山食品厂。

一个人要有真本事,就应该闯一闯。2008年,黄文学满怀着创业激

情回到了家乡,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摆在

黄文学面前的问题数不胜数:厂房选址没有着落、头期资金还没有

落实、技术员工没有到位……在众多的困难面前,黄文学没有胆怯,回乡后的黄文学,干事业最重要的是要先人一步、快人一怕、高人

一筹。初期由于资金不足,寻找了一所废弃的小学,购买了部分生

产设备、设施,他看准了市场前景,于是坚定不移地做起了食品生产、销售工作。他带领着自己的技术骨干们,加班加点的研发样品,8月份的天气异常炎热,但凭着他们的创业激情和拼搏精神,仅花了

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开发完成了好几个样品,并于当年9月份将产

品正式推向市场,令人惊喜的是,该系列产品一上市就异常火爆,

供不应求,实现了产销两旺的目标,黄文学的创业之路成功的迈出

了第一步。

三、良好的创业环境为工厂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创业环境是影

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县政府

为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刺激创业和就业,不断改善创业环境,为创

业大军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黄文学感受到地方政府

营造的良好创业环境,在各职能部门的关心和扶持下,黄文学带领

着大巴山食品厂的全体职工努力奋进,拉开了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的

序幕。

为了生产出质量一流、美味的食品,黄文学引进了一批先进的生产

设备,并在员工队伍中普及了操作技术,这样,一个高素质、高产量、高环保的食品生产厂家在董家营镇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站稳了

脚跟。

饮水思源勇担当

在黄文学看来,做企业也要饮水思源,财富取之于社会,就要用之

于社会,几年来,黄文学积极服务青年就业,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

为政府解决城镇人口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实现农民工本地就业,减少留守老人、儿童数量。董家营镇的老百姓仅靠种地很难维持生活,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会选择出外打工,留下老人照顾年幼的儿童,因此,平时在村子里很难看到青壮年,村里的小孩也得不到很好的教育,拥有着艰难的童年记忆的黄文学建厂一件事,就是招收村里的青壮年剩余劳动力,实现村民的就近就业,这样,村民既能兼顾家庭,又能挣钱补贴家用,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二、推荐村民就业,带动村民一起致富。黄文学知道,仅靠自己一人之力想要解决全部村民的就业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他极力联系兄弟企业,推荐村民们就业,并为无技术、无经验的村民提供免费的就业培训,解决了相当大一部分的村民就业难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黄文学的努力下,2010年,村里大部分剩余劳动力得到了合理的运用,仅大巴山食品厂就招收了40多名农民工,并计划进一步扩大工厂规模,解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精心管理建队伍

黄文学自担任大巴山食品厂总经理以来,深深地知道,要想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员工的素质一定要不断提高,于是,他抓管理、抓业务、抓队伍,开创了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新局面。

一、抓管理,上下一心谋发展。大巴山食品厂招收的员工大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和黄文学是乡亲,员工素质不高,纪律意识不强,为了提升员工的纪律意识,黄文学通过精心组织,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并选配了最优秀的管理人才加入进来,为了说服乡亲们遵守规章制度,黄文学以身作则,并经常与员工沟通交流,最终建成了一支纪律性强的员工队伍,形成了上下一心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抓业务,身先士卒求发展。工厂的销售市场发展是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黄文学带领全体员工共同分析市场,划分区域客户,分区分片逐个进行营销,他克服重重困难,身先士卒,各个商场进行攻坚,为工厂产品销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带出了一批优秀的业务高手。

三、抓队伍,提升素质共发展。创业中的黄文学认识到,万事以人为本,人的基础打不好,事业就很难发展,于是,他制定了“一小时

学习制”,每天抽出一小时,组织员工开展业务培训与交流,并在工

厂内部设立了读书角,鼓励员工工作之余不忘学习,另外,他还经

常派员工走出去学习,回来后与其他员工共同交流,在不断的培训

交流和学习中,员工的整体业务素质、综合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黄文学的不断努力下,2011年,大巴山食品厂年销售额达到了

320万元,并定下了2012年突破450万元的目标。“创业有起点,

事业无终点”。黄文学深知,今天取得的成绩,只是明天事业的一个

基点,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在今后的生产经营中,他一定会高举“青春创业”的旗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家乡农民工再就业做

出更多的贡献。

【篇三:大学生创业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