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教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摘要]新形势下的大学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高校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素质,是实现大学素质教育的保证。文章提出了素质教育对高校教师素质的要求,分析了高校教师培养与提高自身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高校 教师素质 大学素质教育 方法与途径

[作者简介]包相玲(1970- ),河南南阳人,南阳理工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从事教学法及英语语言学的研究。(河南 南阳 473004)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8-0114-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今后工作的主题和重点。“十七大”强调高等教育也要进行素质教育,大学素质教育应向纵深发展,大学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所谓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术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等。因此,现代教育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培养专业型人才上,而应当把高校定位在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创新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上,要培养千千万万高素质的人才,高校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一、素质教育对高校教师素质的要求

教师素质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思想和心理品质的总和,是通过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是知识的内化和升华的结果。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对高校教师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一)高校教师应具有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观念

观念指导行动,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素质教育的承担者、组织者和实施者,自身首先就应当具备素质教育的观念,树立起现代的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学生观。只有在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下,高校教师才能积极地投身于教改之中,自觉地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实施因材施教,真正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为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培养及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使大学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也才能真正充分发挥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二)高校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师德

高校教师的师德和教风,不仅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对学生人格的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立身之本,教师师德素质表现为有强烈的职业感,有高度的责任心,有坚定的事业心,有不断进取的精神,把全部知识和心血献给教育事业。为此,必须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建设,加强对教师行为规范的监督工作。应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备高尚的师德、优良的教风、敬业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要鼓励他们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为长远目标奋斗。同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进行考核,并把考核与教师的评聘、晋升、奖惩挂钩。

(三)高校教师应具有较高的学识水平,即知识素质

教师的学识水平是以其知识结构为核心的知识水平及学术水平的综合反映。学识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着教师的影响力,制约着教育的效果。高校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形成教育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较高的知识水平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保障。科技进步使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变化日新月异,这要求高校教师在实践中必须不断扩展知识结构,更新知识内容,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和专业适应能力。

高素质的教师必须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前沿知识,这样才能在本专业的学习与研究中达到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并能随时把握学科发展的新动向,使自己的教学与学术研究与时俱进。同时掌握教育科学知识是教师这一职业所必要的。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如何把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效果,使自己的教学少走弯路的有效途径就是学习与掌握教育科学知识,它能使我们的素质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文理基础知识是提高教师基本文化素养所必需的,文理相通、文理相融的教师才会在教学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才能培养出兼备人文与科学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四)高校教师应具有合理的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是高校教师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在教师的能力结构中,教育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科研能力、学习能力、信息能力、驾驭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必备的。能力素质由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公关能力组成。

1.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指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的能力。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能力,包括教学组织和教学设计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教育质量直接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声望和威信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成正比。高校教师要自觉领会高校教育理念,掌握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基本特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改进教学方法,建立新型的师生之间平等互动的关系,使教学效率最大化。

2.实践能力。高校教师的实践能力表现为实际动手能力和指导实践教学能力两方面。如今的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教学计划中占较大比重。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高校教师应具有本专业要求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如进行专业设计、操作本专业技术设备、现场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等;还应具备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如指导学生完成本专业相关的加工、制造、检测等实训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等。

3.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高校教师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开展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高校教师要具有教育教学理论研究能力,能够主持、参与专业教学改革,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各学科间不断相互交叉、渗透并产生新学科,高校教师要通过科技项目开发,掌握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学术水平,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解决问题。因此,高校教师不仅要成为一名教书育人的合格教师,还要成为既具有实践教学能力,又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科研人员。

4.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人们革旧布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知识经济竞争的制高点是人才的质量,创新能力是人才的核心要素。创新能力要求教师不循规守旧,总能以新思想、新观念对待教学实践,教师应做到准确把握科技发展趋势,掌握本学科发展动态,善于解决一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术问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上不断有所创新。教师要能为学生设置创新情景,营造创新的氛围,课堂上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智力活动活跃,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5.公关能力。公关能力表现为一个人在社交场合的介入能力、适应能力、控制能力以及协调性等。良好的公关能力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人的重要素质之一。高等教育面向社会,在开展专业论证、校企合作办学、产学研结合、职业岗位培训、学生实验实习、学生就业等方面都和社会紧密相关。因此,教师要面向社会,正确、有效地处理和协调好工作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及时掌握社会的发展动向,掌握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信息,掌握专业发展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善于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处理,合理使用信息资源。

(五)高校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

教书育人是一个光荣而神圣的职业,它需要教师任劳任怨地付出。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工作的基础,因此,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是高校教师应当重视的。同时,由于社会转型,生存竞争加剧,巨大的教学与科研压力引发了一些教师的心理疾病。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以适应社会的要求,成为高校教师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为此,高校教师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协作意识,具有情绪调控的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这样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

二、提高高校教师素质的方法与途径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一支朝气蓬勃、敬业爱岗的队伍,一个严谨治学、团结民主的环境,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学校要树立校之魂,教师要树立师之德。要大力宣传表彰师德师风标兵,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不仅要提高他们的学历学位和能力水平,更要注重其严谨治学、认真执教、乐于奉献、尽职尽责的精神和品格的教育。更新高等教育观念,使教师深刻领会高等教育培养的目标。

(二)搞好实践能力教学,培养“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专业示范技能和科研能力的教师。

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可进行校本部培训,也可引进具有实践经验和符合教师基本条件的“双师型”人才,充分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优势,增强其他教师的实践经验,从而形成一支教练型师资队伍;可以让教师参与课程的实训和毕业设计指导,提高教师的实际应用能力;充分利用校办实训基地,通过实习工厂的生产,让更多的教师有机会承担产品的设计和工艺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安排教师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一线岗位进行锻炼,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强化教师的实践技能,提高“双师型”教师素质。

(三)促进教育教学研究,培养学科带头人

参加教学研究对教师教学理论素质、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鼓励教师参加教改课题的研究,积极探索新时期的育人规律,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探索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改革和加强实践环节,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应该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为教师创造参加科研的机会。教师的创新性、创造性、开拓精神、开拓能力,除了来自知识修养之外,还要靠参与科学研究来获取。学校要大力支持和鼓励教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和新实验、实训项目的开发,鼓励教师主动到科研设计单位兼职和与企业联合申报科研课题、参加项目设计等。

高校教师作为教育理念的载体,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也是实施大学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高校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素质,从而关系到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高校教师的素质与水平,是实现大学素质教育的保证,也是实施大学素质教育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建国.素质教育讨论综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

[2]伍柳亭,李禾田.改革创新——迈向新世纪的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J].学术研究,2005(5).

[3]张秉福.近年来国内大学素质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研究述评[J].江苏高教,2005(2).

[4]褚远辉.当前素质教育“误区”的研究综述[J].大理师专学报,2000(1).

[5]焦会生.论素质教育中高校教师的角色素质[J].教育与职业,2005(15).

[6]颜萍.高校教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J].江苏高教,2006(5).

[7]何新凤,刘代汉.浅论教师的基本素质[J].教育与职业,2006(30).

[8]宋小清.高校教师素质培养与提高问题初探[J].经济师,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