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社会下开放大学“学”与“教”关系初探

[摘 要]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时代转型发展的创新需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力保障。开放大学作为学习型社会下的新型教育模式,实现了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契合了学习型社会全面学习、终身学习、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核心理念,有利于提高全民素质,推进社会学习化进程。“学”与“教”作为开放大学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体,既相互统一又相互制约,共同推动着开放大学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从学生与教师、学习与教育等方面探索开放大学建设过程中“学”和“教”的良好行为关系,从而提高开放教育的整体教育质量,加快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 学习型社会;开放大学; 学教关系

[中图分类号]  G724.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649(2018)01-0012-04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And"Teaching"   in the Open University Under the Learning Society

You  Yang

(Jiangsu Radio and TV Univercity,Nanjing 210036)

Abstract: Building a learning society is an innovative demand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It is also a powerful guarantee for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realiz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The open University is a new education mode to make everyone learn at any time and any place which agrees with the core concept of learning society, lifelong learning,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personalized learning.It is conduciv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people and  promote the social learning process. "Learning" and "teaching" as the main contradictions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open universities, are mutually unified , interrelated,and jointly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pen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good behavior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the process of Open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learning and educ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open education and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a learning society.

Key word: Learning society ;Open university ;Learning;Teaching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切实办好开放大学,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也强调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的开放大学办学模式。开放大学已然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学”与“教”作为开放大学建设过程中的最基本、最本质的存在,决定和影响着开放教育的运行程度和效果。研究和分析“学”与“教”的良好关系模式是建设一流开放大学的必然选择。

二、“学”与“教”的关系分析

“教”与“学”相统一,无“教”之“学”,无“学”之“教”[1]。在开放教育实践过程中,“学”与“教”的关系一般指学生与教师、学习与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哲学角度分析学生与教师、学习与教育,能够为推动开放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哲学依据。

(一)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角色定位从古至今一直是各个领域的讨论热点。从封建思想下的“学生中心”模式、民主思想崛起后的“教师中心”模式到新时代发展的“双主体”模式[2],學生与教师之间的主客体形式发生着质的变化。

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首先,二者在角色扮演和价值定位上有所区别,在教育过程中处在矛盾的对立面。学生,指有意识的学习为主要社会活动的角色;教师,作为“灌输者”,不仅对学生传输知识,还进行价值观的引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因学生个体差异性,教师教育和管理能力参差不齐,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巨大改变,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出现矛盾和冲击,影响教学和教育的发展。

学生与教师处于矛盾的对立面,但又是矛盾的统一体,不可分割,互为前提的存在,不存在无学生的教师,也不存在无教师的学生。教师教授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实现学习的目的;学生向教师学习知识,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

(二)学习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学习不仅包含学习行为、学习形式,也包含学习意识和学习需求;教育既包含了教育资源、教育机构,又包含了教育的内容与模式[3]。学习与教育具有同一性,共同发展,和谐共长。教育可以培育学生学习意识、满足学习需求,还能改善学习行为,创新学习形式;学习意识的增强、学习需求的丰富化、学习行为和学习形式的多元化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学习与教育也存在矛盾性。不合理的学习行为、缺乏创新的学习方式会浪费教育资源,脱离教育的初心,影响教育整体成效。同样,教育资源的匮乏、教育内容和模式的相对滞后性会导致学习需求减少,学习动力不足。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习与教育之间的同一性与矛盾性,不断完善教育内涵,实现改革与发展的有效化,从而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优化学习状态,促进二者协调发展,致力于学习型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开放大学之“学”与“教”

开放大学是在“学”与“教”方式上区别于普通高校的新型大学,面向社会全体成员,突破了围墙大学的束缚,真正成为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的老百姓家门口的大学。并且开放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学生主体性分别与学习型社会的开放性、个体性和自主性相契合。在教育过程中,对比于普通高校,开放大学的学生与教师、学习与教育关系上具有极大的差异性,通过对这些差异性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探讨出开放教育视野下“学”与“教”的良好关系,充分结合自身特性,推动学习型社会下开放大学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学之学生与教之教师

1、学生类型和需求的多样性。 开放大学的学生来自于社会的不同阶层,涵盖了各种职业和社会角色,年龄跨度也比较大,小到17周岁,大到80多岁,不同的学习者在开放教育体系中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普通高校的学生学习时间比较固定和宽裕,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而开放大学的学生进入门槛比较宽,基础比较薄弱,再加上工作和家庭的负担,学习惰性越来越大,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甚至长期滞学或者中途退学。学生与学生之间基本处于离散状态,几乎没有任何线上或线下的沟通,缺乏普通高校学生之间的校园情谊,导致开放教育形式下的同学关系在情感上形同虚设。有些学生刚进入社会,阅历还比较浅,社交圈子比较窄,应变和承担能力较弱;有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阅历,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都比较强,最终导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都有很大差异。相对于普通高校学生,开放大学的学生对学习需求和目的比较清晰,在专业选择方面比较直接,功利性强。

2、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成熟化和角色定位多元化。因为开放大学学生的特殊性,教师除了拥有普通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外,还应该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丰富角色定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发挥自身价值。开放大学是利用“云路端”实现范在学习的全新大学[4],采用手机、PC、PAD等实现教育资源的无障碍传输和师生交互,对信息技术的依耐性很强。这就需要开放大学的教师加把信息技术能力作为职业生涯的必需,主动加强自身信息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优化资源建设。因为开放大学的学生类型和需求多样化、教学内容实践性较强、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让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还是学习的先行者;教学资源丰富化、教学手段远程化,教师发挥着资源建设和推广的作用;开放大学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承担着技术的应用者、实现者和指导者的角色[5]。

3、学生与教师的关系。(1)学习者与引导者的关系。在开放大学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学习,而是变成了学习的主人,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学习者,能够主动学习和有效学习,获取更多的课内与课外知识。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更多地扮演着导师的角色,由于开放大学的学习者在线学习方面具有重开端、轻视频和轻反思的特征[6],教师从“教”学生变成了“导”学生,引导学习者主动学习,从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同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进行激励和正确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有信心和耐心进行再学习,并且让他们在获得学历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学力(学习能力)。

(2)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与学生相互协作,互为主体。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独立主体,而开放大学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互为主体,成为了开放教育过程中的双主体之一。教师不再是纯粹的授课,而是通過与学生相互协作,教授学生如何掌握学习方法。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或者辅导等一系列教学环节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开放学生的特殊性,一切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实现人工与平台的一体服务,提高办学和服务水平,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能赶上其他学生的脚步,实现同步学习。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不能仅仅局限于学习方面,对学生的心理、生活、情感等方面也要进行关心,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3)交往与互动的关系。开放大学的教学模式是以线上课程为主,线下课程为辅,学生与教师的交往与沟通较少,不利于学生自主获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知识构建过程中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是师生互动关系的设计者与维护者[7]。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是进行良好交往和互动关系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充分沟通的平台,不仅可以向学生发布重要的学习资源,同时还能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和引导;从心理学、各种奖励机制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及时反馈自身遇到的困难,并提出教师在教学或者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师生间的互教互学。

(二) 学之学习与教之教育

1、自主学习为主,学习手段信息化。 开放大学以学生为中心,尽心为学生服务,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开放教育过程中,学生主动接受教育,并且按照自身发展需求,积极学习和获取新知识,变学习为个人的责任与义务,契合了学习型社会的自主性学习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导者,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可以自行选择所需要学的课程、内容、学习地点等。学生学习手段更加信息化,一方面,学生可以比较便捷地获取学习资源主要依靠网络化的学习平台,再次,学习者能够不受时空的局限,可以时时、处处享受到学习的支持服务[3]。

2、教育全程化,教育方式灵活化。 开放教育是一种全程性的教育,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坚持终身性学习导向。开放大学的学生年龄小到17周岁,大到80多岁,跨度大,但能够适应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需求,包含年轻时期的继续教育、培训教育,老年时期的个人兴趣爱好等等,满足学习的全程性、持续性和终身性。学生学习需求、学习形式的差异性,要求教育的方式更加灵活化,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和内容,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让学生的学习达到最佳的效果,更好地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3、学习与教育的关系。 (1)提高学习能力是实现终身教育的基础。 开放大学的学习过程不仅是获得学历的过程,也是提高学力的过程;开放大学的教育在进行知识灌输和传递的同时,越来越注重探知学习的方法。因为教育是师生间的互教互学,所以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首先需要让学生和教师共同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和教学观,让教师不再纯粹的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为完成全程学习,实现终身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2) 学习状态的不断优化有利于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学习状态包含学习意识、学习需求、学习行为与方式。学习意识和学习需求增强,能够丰富教育资源和完善教育机构;选择相应的学习行为和方式,会引起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的相应改革[3]。總之,学习的状态影响着教育的改革与教育的发展。当学习状态不断优化时,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向着积极的方向推进,但由于教育本身的相对滞后性,往往不能满足学习状态的优化需求,优化的学习状态并不能决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学习状态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矛盾会一直持续下去。

(3)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必须以学习现状为前提。教师在实施教育行为时,必须考虑到当前学生的学习现状,充分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设计科学合理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吸收。当教育内容脱离学习现状,过度超前或者过度滞后,都会导致教育资源利用率降低、教育改革有效性不足。

同时,教育方法也要以学习现状为前提,采取灵活性和多样化的手段,进行个体化教育和差别化教育,满足学习型社会对开放教育的现实要求。

四、 结语

在建设学习型社会背景下,探索“学”与“教”的存在关系,对发展壮大开放大学、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与教师、学习与教育作为开放大学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关系体,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紧密相联,影响着开放教育的发展进程。开放大学学生类型的多样化与学习型社会的教育对象开放化相契合;开放大学教育的全程性与学习型社会学习的终身性相切合;开放大学教育的灵活性与学习型社会学习的个性化相符合;开放大学学生的主体性与学习型社会的自主性学习相合。开放大学“学”与“教”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习型社会的特征,同时也对自身的长足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更好更快地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把教育成果惠及到每一个人。

[参考文献]

[1] 郭华.“教与学永远统一”再认识[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4):75-83.

[2]杜维.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看师生关系[J]. 中国电子教育,2017(2): 38-42.

[3]彭坤明.开放大学:“学有所教”的必然选择[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5): 5-9.

[4]蒋萍.开放大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策略[J]. 中国远程教育,2014(5):54-56.

[5]周素萍.开放大学教师角色定位与能力建设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2012(10):77-79.

[6]孙月亚.开放大学远程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的特征分析[J]. 中国电化教育,2015(8):64-71.

[7]肖永红.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教与学互动关系的构建[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15-17.